更新时间: 2025-10-07 06:51:24
战国是个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的一个鱼肉强食的时代,倘若你没有能力,那么最后只有死路一条。不过即便是弱的国家,也不愿意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当时应运而生的合纵之术。联合众多弱国,共同抵抗一个强大的大国。正所谓一物降一物,自然有针对合纵之术的方法,那就是连横。弱国通过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国家,消灭其他的弱国。不过合纵和连横更像是太极八卦里的阴阳,双方是时常相互转化的。
而战国时期运用合纵和连横之术最为出名的两个人就是苏秦和张仪。虽然讲过考古学家对古墓出土的文物经过分析后发现,苏秦年龄要远远小于张仪,所以就不会像后来史书上说的那样二人是同一时期游说各国的。不过二人在合纵连横上的较量,即便是隔越了时空,也能碰撞出火花,为后人津津乐道。
对于张仪最为成功的一次连横战略,就是他拆散了齐国和楚国之间的合纵之势。张仪收买了楚国贵族,从而成功用巧言骗取了楚怀王的信任,只是楚怀王被秦国许诺的六百里土地诱惑,而同齐国断绝关系。后发现中计后的楚怀王发动了对秦国的战争,然而敌不过秦国,反被侵占了汉中。后来齐国也加入了秦国的联盟中,攻占了楚国的大都,楚国自此一蹶不振。
苏秦最为成功的一次合纵,是成功联合东面五国,共同攻打秦国。当时齐国和秦国在东西各自称帝,天下诸侯无不被这两国震慑。不过苏秦劝齐王主动去掉帝王,齐闵王采纳了。如此天下的矛头直指秦国,五国联合攻打秦国,逼迫秦王废帝,并退还攻占的赵国和魏国的一些土地。
...###楚国的衰落与迁都:战国风云中的悲歌
在战国七雄争霸的历史舞台上,楚国曾以其广袤的疆域和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南方的霸主。然而,这个看似不可一世的强国,却曾被一个小国打得差点亡国,被迫迁都,这背后的故事充满了权谋、战争与无奈。
楚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其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早在春秋时期,楚国便已崭露头角,不断兼并周边小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到了战国初期,楚国更是在楚威王的带领下,达到了鼎盛时期。此时的楚国,不仅拥有庞大的军队,还占据了战略要地,对其他六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好景不长。在楚怀王时期,楚国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其中最为致命的,便是与秦国的交锋。秦国,这个后来统一六国的强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迅速崛起,对六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楚国,作为秦国的主要对手之一,自然成为了秦国打击的重点。
楚怀王,这位楚国的君主,虽然心怀壮志,试图恢复楚国的霸权地位,但在面对秦国的强大攻势时,却显得力不从心。他多次拒绝臣下关于联齐抗秦的建议,反而与齐国断交,转而与秦国结盟。这一决策,无疑是楚国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点。
更为严重的是,楚国的盟友纷纷倒戈。原本与楚国结盟的韩、赵、魏等国,看到楚国的衰败,纷纷转而与秦国结盟。这使得楚国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形势更加危急。
...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周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主要的国家有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春秋后期,很多小国被灭掉,几个大国逐渐崛起。
晋国本来就地盘大,吞并了周天子附近的小国,顺便把周天子也纳入势力范围,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最早的霸主。
秦国闷声发财,打败了西戎,巩固疆域后也吞并了一些小国。
齐国对山东境内的小国进行了整合,然后一直和鲁国较劲儿。
楚国默默将周边姬姓小国全部灭掉,成为了南方的超级大国。
本来晋国是最有实力的大国,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赵氏联合韩氏﹑魏氏灭掉了智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从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