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3 02:44:20
”。而“双运”,指的是悲智双运。在密法里面,男相佛的形象,代表慈悲;女相佛的形象,一般称为佛母,代表智慧。 如果无法破除我执与分别,永远无法成就。唯有同时具足慈悲与智慧,才能成就佛的果位。
现在有很多人,提到藏传佛教,就缪传说:藏传佛教,一定要“双修”,还给 造像中的双身像,起名字叫“欢喜佛”。藏传佛教根本没有所谓的“欢喜佛”;双修、双运,不是指男女交合。
我们从小出家修行,在藏传佛教的环境里长大,从来没听过修藏传佛教,一定要男女双修。
藏传佛教的喇嘛,大多是出家人,但也有少数在家有妻子的修行人,包括我们的 ,也有太太,他并未出家,从他的形象就能看出来,长发披肩,留着小胡子(包括观音菩萨在内的众多菩萨也是如此)是大
静命大师,是剃着光头,穿着袈裟的僧人,他头上戴的是三藏法师的帽子,这种形象也在告诉我们他是一位
什么叫“双运”呢?在整个密法里,男相佛的形象,代表慈悲;女相佛的形象,一般称为佛母,代表智慧。双运,指的是
慈悲和智慧必须相结合,正如有父母的结合才能生出小孩一样,
人们总是关注外在形象,因而多加联想,比如“为什么把男女拥抱的像放在寺庙里,他们是在交合吗?这样多不干净?”这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问题,天下从帝王到平民,从人类到其他生物,包括伟大的释迦牟尼佛也是通过父母的结合才来到了人间。
...在佛教的传播中,双修一直备受争议,认为有背伦理。双修指的是男性与女性躯体亲密结合的佛父佛母双身像,它是金刚乘中最深奥神秘的造像,意在启发智慧和慈悲合一的完美觉悟境界。
双修,最早源自于藏语Yab-Yum一词,Yab是指宇宙阳性的运作法则,Yum则是宇宙阴性的运作法则。前者代表慈悲,方便,后者代表智慧(般若)。当二者融合为一即是悲智合一,也就是觉悟的完美境界。
关于金刚乘男女亲密结合的双修图像许多人是有误解和不安的。认为双修是不道德的修法,是使人心性迷失的修法。其实,双修的真正意义在于:象征超凡智慧的佛母,指导修行者去认识像佛陀般的体验和思想;而佛父代表对众生的慈悲,这里的慈悲指的是追求智慧过程中在自然里所得到的深层体验。
密宗中双修的佛父与佛母,其实是象征人们潜藏于内心最深层的欲念,这种欲念可以通过视觉观想的刺激,达到唤醒的效果。所以金刚乘中双修的亲密图像,就如同西方心理学采用绘画或音乐的治疗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深掘扰动内心底层的欲念,使这种欲念转化意识。 通过欲念来转化意识,使意识纯化和提升。
在金刚乘里内心底层扰动的欲念称为细微意识,被纯化和提升的意识被视为最细微意识,这两种意识的转化与运用在金刚乘中是非常重要的。
...是一本好书,古先生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
古先生深入藏地,不管对人文还是地理上都是极大的贡献,可惜我是个浅薄的人,书中的许多内容是囫囵吞枣,并不能通晓其内核。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看到朱巴·基米雅佛母介绍的藏传密宗男女双修、舍尔巴试婚制度、珞巴人的生殖崇拜、康区部落的冤家械斗、藏区的一妻多夫制、雅隆墓葬群的土葬、墓葬和天葬都给我极大的震撼,在祖国广袤的疆土上有如此多斑斓的文化。
书中多处写到藏区百姓开放的性观念,我回望祖国发达的大部分地区百姓,对性教育的遮掩羞耻,顿感荒诞。“你们汉人要求女人是处女,男人却不是处男。”这本书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幸随着社会发展愈加开放,值得开心。
只是粗浅地看了一遍,这本书值得看上很多遍,古先生唤起了我对藏地的好奇,也想去秘境探一探。
密宗,也叫真言宗,分东西密。东密在日本近代已经式微;西密即藏密,主要分红教、花教、黄教、白教。毗卢遮那弘传的是藏传佛教中最古老的派别宁玛派。宁玛派僧人最为重视密法的修炼,而对显学的研究则相对弱化。 密宗三大经典:大日经,苏悉地经,金刚顶经。
藏传佛教包括显宗与密宗二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主张显密并重,而且严格遵照先显后密的修行次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