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05 18:40:49
“百无一用是书生”,上半句才经典,揭露了人情冷暖!
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你一回到老家,和别人聊天时,他们会发出你在外面工作怎么样,工资有多少呀?有没有女朋友等问题的灵魂拷问。
然后你的回答却能从他们嘴里得到诸如此类的话:你看隔壁那个谁谁,从小就调皮捣蛋,也不好好读书,早早辍学出去了,到现在人家在外面混得多好,有房有车,有老婆孩子,一个月工资多少,你还是大学生……
当人们对读书不屑的时候,很多人会说一句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呢?
读书有没有用不知道,但读过书的人就不会把文人一句自谦的诗句断章取义来嘲笑读书人。
“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哪首诗,上一句是什么?全诗它又表达什么意思的人都没搞清楚,又有什么资格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呢。
那我们今天就讲讲这句诗的出处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这句诗是出自清代乾隆时期小有名气的诗人黄景仁笔下,全诗如下。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我们读一首诗时,多去结合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对诗词的理解,方便做出正确解读。
...杭二中学生李豪逸,因为出国留学,没有参加高考,但看到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后,他有感而发,“随性练笔”,写下了一篇名为《书生》的作文,顿时走红网络,被誉为“高考满分作文”。原本, 他只是想拿高考作文题练练笔,没想到因为太出彩,被网友误认为是高考满分作文。
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录。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以一字概之,是为行。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鬼斧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