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05 22:50:59
西晋末年中央政权内斗,八王之乱由此爆发,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斗 。对于西晋社会经济形势、政治形态,进行了严重的破坏。间接导致西晋亡国,也开启了此后隋统一之前的混乱局面,与此同时五胡乱华即将到来。
当时盘桓在西晋北方的游牧民族,都纷纷趁着八王之乱时南下 ,随后入侵北方领地,建立起了诸个政权, 此时南北政权对立的局面也形成。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其中较大的五个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羌、氐,因此被称作“五胡乱华”。
可实际上,不止这五个少数民族,要知道后来的时间里,在北方建立国家的少数政权,多达十来个,稍微有影响力的被称作“十六国”。所以说当时的北方是非常混乱的, 有的政权说不定没几天就被灭了,五胡乱华之下的历史真的十分混乱。
最终在战火和屠杀劫掠当中,北方整个人口锐减。 可以说五胡乱华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不仅放在古代汉族仇视其他民族,也可以用作胡人对待我们汉族。虽然这些少数民族各自为政,可是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他们都是胡人, 某种程度上,他们可以联手共同针对汉族。
当五胡乱华之后,在北方地区,汉人和胡人便拥有明显的区分。那这些胡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发展得如此壮大的呢?还要说到三国后期了,曹魏居于北方,当年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 他们不断招抚五胡,比如当时夏侯霸就曾治理陇西,拉拢强人、
...已发表的书评中,有人罗列了本书诸多槽点,我也基本认同。
不想看到回应中有人驳道:这是游记,“如果把获取知识寄予在游记上,就太天真了。”
书籍可不就是人类用来获取知识的工具吗?你说书籍是用来消遣的,可消遣时难道就不会记住书中所说的内容了吗?
即使是游记,有人读就会对读的人产生影响,《马可波罗游记》《大唐西域记》当年都只是游记,而现在却是研究国史和中外交流史的常用史料。
所以,我想好好写一下本书的书评。
书评大抵可以分为三类,简短的500-1000字左右的可以称之为书讯或简评;2000-5000字篇幅的主要对文章精华或是重要部分进行点评,概括内容,帮助读者了解书的价值;长篇的书评大多是针对书中讨论的问题进行逐一探讨,或评说依据的效力,或提出不同的观点。当然,除上述三种之外,还有很多多样的书评。
书评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告诉读者一本书值不值得花费时间去读。
结论,如果你时间很多,闲来翻翻倒也无妨,但需要对书中提到的知识性内容有怀疑的态度。
本书有一定的实际经历,对非洲背景知识的介绍浅且分散,姑且看之就好。如果不愿意读百度百科,读一下本书也是不错的。
本书中还有不少独到见解和金句。
当然,书评不能一味要捧。下面还要说点儿,读起来很别扭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