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9 13:30:38
寺,就看字,上面是一个土字,这个与建筑有关,下面一个寸字,这个跟法度有关,所以《说文》里面这样解释“寺”字:寺,有法度者也。《广雅》这样解释:寺,官也。《三苍》与《一切经音义》都这样解释,寺,官舍也。
可以看出,寺的意思,就是朝廷各部门的办公地点,比如五寺中,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判决的,相当于最高法院,太常寺负责祭祀事务的,光禄寺负责宫廷食膳的,太仆寺负责车马出行的,鸿胪寺负责外宾与礼仪的。
在汉明帝的时候,佛教传入,因为是经书是用白马驼来的,所以就在洛阳建造了白马寺,用来放置这些经书,还有供这些僧人居住,所以佛教场所,用来修行或者是弘扬佛法的住所,都被称做是寺,比如少林寺,灵隐寺,金山寺,寒山寺,普陀寺。
其他宗教讲经的地方,也有称为寺。
佛教一些场所也有叫庙的,这时候的区别就是,寺比较大,庙比较小,可能就生活几个,所以才有庙小容不下大佛的说法,当然这种是婉拒的说法就是了,但也可以看出庙小而寺大。
我们再来看庙,庙最开始是用来祭祀祖先的地方,比如太庙,或者一些家庙,后来庙主要用来祭祀各种人神鬼怪,比如关羽庙,孔子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财神庙,龙王庙,各种各样的。
...和尚和尼姑这两个词都不是我国本土的词语,都是外来词,且都是来自古印度。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和尚一词,逐渐成为对出家人的专用称呼,大家管老僧叫老和尚,小沙弥叫小和尚,其实这是误传。“和尚”一词,最早见于汉文的,应该是石勒当年崇信佛图澄,而称佛图澄为“大和尚”,从这开始逐渐叫开的。
在佛教律典中,往往不用和尚,一般用“和上”来区别流俗的错误。虽然和尚一词不合佛制,但到了现在呢,“和尚”已经演化成一种通称,只要能主持佛法、主持教学的出家人,都被称作和尚,大家也只能约定俗成了。
而且在中国被称为和尚的男性出家人比较多,慢慢的和尚就成为了男性出家人的代名词,女性反而鲜少用和尚这一词语。女性更多的是使用“尼姑”,尼姑这一词同样也是出自印度,在印度“尼”这个词是对于女性的尊称,所以很多印度人在称呼女性出家人的时候都会在词尾加上“尼”字,比如比丘尼等,这都是代表的是尊敬的意思。
而“姑”这个字则是在“尼”传入我国之后才加上去的,因为“姑”在我国指的是到了适婚年龄但仍未嫁的女性,而这一点正好符合女性出家人的特征,所以在我国女性出家人叫做尼姑。这就是为什么男性叫做和尚,女性叫做尼姑的原因了,两者都是表示对于出家人的尊敬,不同只是叫法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