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体小说一二三部都讲了什么

更新时间: 2025-08-26 19:33:55

站內所有关于三体小说一二三部都讲了什么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三体小说一二三部都讲了什么有关的所有知识

《三体》给我的感受

很多人认为《三体》好,它自然好,对于初次接触科幻,或者是少有接触外国科幻的读者来说它无可匹敌,甚至大多数人认为在国际上它也是如此。这一点体现在哪怕在国际上也少有这样:以宏大世界观,极其空灵的笔触,多样的元素杂糅,构成的极具想象力的作品。这就造成了很多读者读完后再去看外国作品,像那些脍炙人口 的作品如《银河帝国》、《海伯利安》、 《沙丘》等,觉得没有吸引力,废话连篇。因为在他们读完《三体》时,心中已经有了自己对于科幻作品的看法,建立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认为科幻作品都应该如《三体》一样。

《三体》,它优劣都有,可是在密集的点子下读者很难找出它的“劣”,纵使它一些涉及的物理知识在科技工作者看来有纰漏之处,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只是震撼,大开脑洞。很少有这样点子密集的科幻作品,作者偏偏选取了一些最吸引人的,常人没有写过的点子,再以一种似乎是“无限流”的形式铺展开来,让读者觉得大呼过瘾。

我初中的时候读过《三体》一二三册,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科幻,那时候读完她带给我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觉得它完美至极,好看至极。有好久都在脑海中幻想:如果里面描述的一些事是真的怎么样?一些情节该怎么发展?(如高way掉入黑洞后会发生什么?云天明在三体人那边经历了什么?)。但时间久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在接触了大量外国作品后,再次读《三体》,边读边能感受到自己对于一些情节的感触跟以前大不相同了,我忽然觉得它缺少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

三体之一二观后感

我一向认为文化越高的人越趋于冷酷,思维越理智,越没有人情味,所以无论是叶文洁还是伊文斯我都很理解他们的选择,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刘慈欣只是描述了他们经历过的一些事,所以我在想如果我是叶文洁会怎么选?打个比喻:你曾经受辱于人后来你成事了,对方是你可以一个指头碾死的蚂蚁,你会报复吗?当然这不是一个特别恰当的比喻,叶文洁的失望是对全社会的失望,因为特殊原因那个时期越是明白人越生不如死,如果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子大概是最感觉不到差异的,然而叶文洁不幸是最倒霉最明白的那一类人,那一类人有自杀的,有挨不过去的,有放弃信念同叫嚣者一同装疯卖傻的……总之我很理解他们,与其在文字和科学上对作品挑刺,不如找些更直观的感受,文学作品的成就是改变读者的思想不是从中学习某些科学技术,那是专业科学研究论文要做的事情。最后想说的是:用理性的思维去看这部书不要感性。

《三体》真的是一部宏伟巨著,从读书群里制订了读三体一直到昨天6月4号才读完全部三部,现在读书群的进度是将于两天后讨论三体之后的共读的一本书《人类简史》。三体如果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的话那耗资应该是相当巨大的,里面的大型场面包括几十架大型太空飞船、木星上建造的城市、二维空间吸入整个太阳系等等等等,可能以现在的电视制作水平很难达到,或者可能会有这样一个不差钱的科幻迷导演拍出了这么一部电视,它的收入可能也无法弥补其巨大的投资。说一说小说故事情节吧。三体第一部讲的是一个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女性——叶文洁——因为对人类已经失去了信心,通过工作便利向太空发射了一段广播,想让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来征服地球以此来报复人类。一二三部小说在时间上都是连续的故事。人类社会得到了外星文明——三体文明——的回复,并且成立了地球上的三体组织,一种类似宗教的民间组织,叶文洁就是这个组织的精神领袖。人类安全机构通过收集到信息侦破了这个组织的活动并对其一网打尽,用了汪淼研究的最新技术——纳米材料——将三体组织聚会的一搜游轮和游轮上的所有人切成了一块块的。三体人在得知自己在地球的支持者全军覆没之后使用了他们那边的技术——智子——以改变人类视网膜成像的方式在人类武装力量领导会议的所有人眼前呈现了几个人类文字:你们都是虫子。人类知道自己对于三体人来说只是虫子,不过距离三体舰队到达地球还有400年的时间,虽然三体人向地球发射过来了两颗叫智子的东西封死了人类的科技,但是人类怎么也要做些什么,而不是坐以待毙吧。结果在三体舰队还有200多年到达地球的时候,三体人先发射一个叫水滴的探测器先到了地球,在水滴面前人类的几十架大型太空飞船就像鸡蛋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几户全军覆没,除了两艘在水滴发动攻击之前已经进入高速航行预备状态的飞船——蓝色空间号和青铜时代号。关键时刻人类的救世主——面壁者罗辑,向三体人发出了威慑,而且起了作用,人类纪元从危机纪元到了威慑纪元。他的威慑是基于整个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这是说宇宙就想一个黑暗森林,谁发出了声音或者光亮就可能让躲在黑暗里面的猎人举起猎枪消灭他。罗辑通过威胁将发射地球和三体的坐标到宇宙来另地球和三体同归于尽而对三体人起到了威慑作用。这段时间人们程罗辑为执剑人。他是个人,会老,所以到了他很老的时候出现了交接的问题。人类选了一个很温柔很博爱的女性程心来作为新一代的执剑人。就在罗辑交接后的十分钟,三体人对地球发动了攻击,给程心选择的时间很短,她并没有选择发射坐标,直到三体人的水滴摧毁了地球上所有的发射台。三体舰队还没有到达地球,三体的水滴和智子破势所有人类在一年时间全部聚集到澳大利亚,说是将澳大利亚留为地球人类的生存地,实际上是准备在此灭绝人类,或可能打算讲60亿人类只保留到最后几百万人口。水滴摧毁了地球上的所有发射台,却没有能摧毁在太空对蓝色星球号执行追捕命令的万有引力号上的发射台,万有引力号发射了三体的坐标到宇宙,不就三体星球就遭到了毁灭。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也将暴露在这个发动毁灭的更高级文明的眼中。三体人没有报复人类而是放弃了地球,继续往更远的太远航行,去寻找新的栖息地。地球开始了抵御黑暗森林打击的防御工事:掩体计划、黑域计划、光速飞船计划。光速飞船计划因为政治原因而被否决,只有程心的公司由当时同程心竞争执剑人位置的一个执剑人候选人维德来运营,最后偷偷的生产了一个小光速飞船。黑暗森林打击还是来了,因为错误判断了黑暗森林的打击方式而选择的掩体计划虽然很宏伟,却没有一点点作用,人类只有坐以待毙,一个信用卡大小的透明纸片讲毁灭整个太阳系。纬度打击——将三维世界的所有东西吸入二维平面,毁灭了整个太阳系。现在仅存的人类就只有万有引力号、蓝色空间号那两艘太空飞船上的银河人和乘坐光速飞船逃离的程心和她的助手了。故事的结尾程心和万有引力号上个一个宇宙学家关一帆两个人生活在云天明(一个大脑被人类发送到太空的可怜的程心的暗恋者)送给他们的一个小宇宙里生活,接收到了大宇宙发给他们的声明,希望他们不要破坏大宇宙的自然规律,将小宇宙中的物质返还给大宇宙,他们两人返回大宇宙,这是上面那些事发生之后几百亿年之后的宇宙,故事就结束了,没有说后面怎么样了,留给读者自己想象。三部小说全部看完花的时间很长,中间断断续续的,有一些影响连续的阅读记忆。但总算是读完了,很佩服刘慈欣的专业知识和无限的想象力,不愧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基石,2019年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也正是因为他写的《流浪地球》被拍成电影引起的巨大反响。

...

大概是我读科幻小说的起点吧

三体——大概是我读科幻小说的起点吧

像我这样理工科生又喜欢读小说的人,应该或多或少听过《三体》的名字,它被誉为“中国科幻最伟大的作品”。但不知道为什么从听说到真正想要阅读中间隔了那么长的时间。 先说说怎样引起阅读这系列书的兴趣。因为之前沉溺于推理小说不可自拔,而恰恰读的那些书都是一家出版社用文库形式包装的(据说那文库已经有接近三百本书了),所以自然而然就关注起那家出版社了(谁叫他们的出版品位和我的那么相近呢),然后就知道他们要推出另一个文库“幻想文库”,搜集的都是些科学幻想类的作品,很是期待。 于是我就等着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买他们的新书,然后第一时间抢过来,但可惜只抢到一本宝树的《古老的地球之歌》,读了之后很自然的就知道他的文字很受某个先辈的影响,那就是刘慈欣的《三体》(据说宝树续写了三体的第四部曲,那如果要去读,就应该先读三体一二三)。 这就是引起我阅读《三体》的种种因缘。 如果把读一本好书比作一种运动形式的话,应该是由静止起加速度不断增加直到速度最大,也就是欲罢不能的状态吧。连着三、四天就把《三体一二三》都读完,读完的感受就是长长的旅行终于结束后的满足状态。因为科幻小说读得少不能妄自评论该作品重量几何,但至少它让我领略了科幻小说的美。 曾几何时,倪匡的《卫斯理》让我对科幻小说失去兴趣(虽然这样说不厚道,但倪爷爷这样拿文字换钱只要马马虎虎编的下去的态度让人不爽啊,不知道古龙大叔是不是被你带坏的),让我觉得科幻就是大忽悠,凡尔纳的小说已经被奉为文学经典,里面的科学幻想已经大部分成真,很难在震撼现在的人了,至于那多蔡骏,大概是悬疑类的吧 或许科幻小说也像推理小说一样在诡计和社会两个方面互相挣扎,是科学因素方面多一点,还是幻想色彩多一点,从中国人中庸方面讲,两者一半比一半吧,而《三体》应该是这方面的杰作吧。

...
相关标签:
三体小说对孩子有益吗 三体小说是指哪三体 三体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 三体最后宇宙重启了吗 三体死神永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