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01 11:37:28
【在推动工业用电低碳转型的同时,我国工业供热领域的低碳化转型相对滞后,而生物质能作为接近零碳排放的能源,正在成为工业降碳的新宠,并已在国内多个地区得到应用。】 我国工业领域的用电已在快速向低碳化转型,但工业供热作为能源消耗的主力,仍以煤炭和天然气为主要燃料,面临减碳压力。生物质能因其近零排放属性,开始受到市场和政策的青睐。北京市去年12月发布的政策也鼓励应用新能源供热技术,推动生物质能发展。 洪浩博士指出,我国生物质供热产业已趋于成熟,并在多个地区和外企、国央企中得到认可。生物质供热产生的CO2排放接近零,且在成本上相比煤炭供热具有经济性优势,尤其是在能耗控制严格的城市。生物质供热不仅可降低碳排放,还有望通过CCER交易获得额外碳收益。 与生物质发电相比,生物质供热项目已具备普遍的经济性,不依赖国家补贴即可运行和盈利。然而,公众对生物质能的认知和接受度仍需提高。石元春院士和杜祥琬院士均建议提升生物质能在我国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地位。IEA数据显示,生物质能是全球第一大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结构中占比高达50%,并在欧盟地区的可再生能源结构中占比65%,对碳减排贡献显著。 随着国内外对碳排放控制的加强,生物质供热在中国工业供热低碳化转型中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望在工业供能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当今全球工业格局中,中国已然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其工业实力之强大,令世界瞩目。中国,为何能成为世界最强工业国?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坚实的支撑。 从宏观数据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在2023年占到了全球的35%,毫无悬念地高居世界第一。这个占比是惊人的,甚至比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还要多。不仅如此,中国在一些关键基础工业领域也有着绝对的优势。例如,中国的发电量和钢铁产量堪称世界翘楚。世界霸主美国的发电量仅为中国的二分之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的钢铁产量只有中国的七分之一,中国一个国家全年生产的钢铁数量占到了全球的54%。这些基础工业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
中国在制造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同样表现出色。2023年,全世界有80%以上的智能手机、电视、游戏机等电子产品都来自中国生产。这反映了中国在电子制造业的全球主导地位。在汽车产业方面,中国的汽车产量也高居世界第一,一年生产的汽车数量比传统汽车强国德国、日本、美国加起来还要多。船舶制造领域,中国更是独树一帜。2023年全球船舶产量总共生产了3500万吨,其中一半都是来自中国船厂的生产,并且中国是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单独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游轮等多种船型的国家。就连一直受到外部制裁的芯片行业,中国的产能占比也达到了全球的24%,稳稳地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