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1 11:21:00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金句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在王维的诗“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中的王孙,并不是实名,而是对朋友的美称。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2、在王维的诗“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此清幽、恬静、淡远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孙去静静地欣赏品味。这里王维是借王孙来借喻自己,借《楚辞·招隐士》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名句: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这是一首边塞诗。描述了青年士子跨马离家至凯旋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游侠的赞赏。王维的诗对边塞战争向往的同时,产生了对游侠的兴趣。游侠以各种各样的形象出现,有时是横行的恶少,有时是勇敢、正义的犯法者,有时是战争英雄。
原文: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原文: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弯曲的山路上原本没有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就要润湿了人的衣裳一样。
解析: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位唐代诗人的《从军行》,感受那金戈铁马、壮志凌云的豪情。
首先,我们来看王维的《从军行》: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士们闻角而起、英勇出征的壮丽场景。在喧嚣的号角声中,战士们纷纷起身,准备踏上征途。笳声悲切,马嘶混乱,他们争抢着渡过黄河,奔赴战场。日暮时分,沙漠边陲传来战鼓声声,烟尘弥漫中,战士们奋勇杀敌,最终将匈奴王俘虏,凯旋归来,向天子报捷。
接下来,我们再看杨炯的《从军行》:
这首诗则以更为直接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诗中,烽火照亮了西京,诗人心中的不平之气油然而生。他辞别了宫阙,率领军队出征,铁骑环绕着龙城。在雪地里,战旗被风雪吹得凋零不堪,但鼓声依旧嘹亮。诗人宁愿成为一名百夫长,征战沙场,也不愿只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书生。
这两首诗都体现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独特风格: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富有画面感。诗人们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边疆战士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王维的《从军行》以宏大的场景和细腻的描写见长。诗中的“吹角”、“喧喧”、“笳悲”、“马嘶”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出征前的紧张氛围和战士们的英勇形象。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日暮”、“沙漠”、“战声”、“烟尘”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壮美的氛围。整首诗读来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