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咒语和体内真气关联!
惊叹!道教咒语原来和体内真气关联
每日辰时为您推送一条道教知识,带你轻叩玄门,领悟玄妙大道!
惊叹!道教咒语原来和体内真气有关联!
在传统文化的古籍记载中,咒语的功能大致可分为:息灾灭祸、祈福保安、增益开慧、强身治病等作用。由于咒语凝集了自然界中的特殊信息,施术者本身的嗔气加上隐态能量的帮助,其作用和威力是巨大的,它可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可振动相应的目标、脏腑和其它物质。用咒语治病可使施术者节省大量真气,减少自身损耗,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咒语具有方向性、思维性、目标性等几大特点,它不但可治病,同时也可制人,甚至可给隐态物质传达信息,具有特异的调动自然界能量的功能和作用。道教称咒语为“口诀”、“神咒”、“真言”和“秘咒”等。常念的有三言、四言的短语,多的可达数百字,为之咒力更大,常和书符并用。大部分咒语自古以来均系师传口授,不形成文字。
咒语,是借助口型或不借助口型传言发出的一种内动力,但能量的大小因人而异,质量和效果绝不相同。有些人念咒时甚至可以不发出声音,通过默念调动相应的内气振动喉管,喷发出具有灵力的信息流。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一书中对咒语曾这样讲到:“难道音声的本身,真正具有神秘的作用吗?事实上这是真的。”咒语是带有高能量的信息流,决非简单的音频声波所能概言。谢焕章教授曾经讲述:“咒语有物理性能,它能产生次声波,助长功能。”所以说咒语不可泛泛而念。一般来说念咒要熟练操作万次以上才能以心应咒。
咒力的大小与念咒人内在的功力大小成正比。道教认为:只有内功修炼到一定的层次,诵念时身心意念深深地溶于咒语的意境之中,才能调动各种不同的信息,才能产生较好的效应。
声波有一特性,即频率越低大气吸收越小,0.1HZ的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衰减就极小极小。在大自然中,风暴、飓风、火山爆发、地震、海浪拍岸、大气强烈振动等都会发出次声。早在1883年,发生在郡尼克拉卡托的火山爆发而产生的强大次声,就环绕了地球三圈,历时108小时。由修持者发出的咒语其性质近似次声,它除汇聚有较强的信息声能外,它还有穿越障碍、超长距离传播的神效。数年前,南京市市政公司医院的赵炽和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的赵其昌俩人,曾用HP3582AO——25HZ型音谱分析仪,对道家的“六字决”和“呵息吐音法”进行过测试。他们发现:由修持者发出的多种吐音,都含有3至6HZ的次声振动。而此次实验不但科学地证明了咒语中次声的客观存在,另外也给修炼者在习练或操作时提供了科学的检测手段。
咒语分有声和无声两种,而有时无声的咒语可远远胜于有声,这类不发外声的持咒法,尤其受到重视。由修持者发出的咒语是一种声频较低、节奏均等、不断重复的带功语音,它可振动身体内部的器官和气脉,还可使受功者的显意识得到诱导,被抑制的潜意识获得释放。咒语是以次声波为主,同时也是包括超声及特殊有声频率的生命语言。它不仅有巨大的能量,更重要的还是一种信息,是一种通过声能载体传递出去的生命信息,它包含有许多未知复杂的成分。
近年来,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在对咒语和脑电波、脑磁场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当持咒者在默想一个咒语时,科学家可以从一台不接触被试者的超导磁强计上,测到一个相对应的脑磁图。试验中,持咒者共默想了27个词语,结果这27个词语全部被磁强计检测到并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
这说明无声的咒语,依然有其强大的外传能量。由真正修持者发出的咒语能量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它能与接受体的某些部位和器官产生共振。而共振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约是4至20HZ,当修持者通过意念发出的咒语频率与某一器官相近产生共振时,故有调整内脏、治疗疾病,或起到破坏人体机能的作用。所以说咒语并不都是迷信,它里面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共振的力量确实是巨大的,它是一种感染现象。当一个静止的发音体遇到一个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发声体振动时就会感染发音。早在秦汉时期,先人就知道了共振现象。“调琴瑟而错之,鼓其宫则他宫应之,鼓其商而他商应之。”咒语是否真的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持咒者修炼的层次,在于其是否可以通过类似共振的现象把自己的施咒能量传递给对方。一般人泛泛而念的咒语,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丹道修行:道家真传,南宗百日筑基功法秘诀!
道家南宗将炼精化气阶段称为百日筑基,这一阶段的整个过程,约可分为养气、采气、练气等三大步骤。
“养气”指养育先天的元阳真气。
《悟真篇》说:“二物会时性情合,五行全处虎龙蟋,本因戊已为媒聘,遂使夫妻镇合欢。”其所指就是养气的功夫。
“二物会时”指意守丹田达到一定火候时,元神与元精会合。
故养气的具体功法,实为意守丹田。
《俗真篇》说:“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
其中“西本乡”指下腹部下丹田之处。故意守应在下丹田,而非上丹田或中丹田,那么真气究竟向何处采取并归何处呢?
南派第四代传人陈楠赠给其弟子鞠九思《水调歌头》词中隐喻说:“一些珠露,阿谁运到稻花头?便向此时采取,宛如碧莲含蕊,满破玉池秋。”
此时真气细微娇嫩,如碧莲含蕊,趁此时采得真阳之气,引起身心变化,打破了阴静状态“玉地秋”。
《悟真篇》说:“送归土釜牢封闭,次人流珠厮配当。”其中“土釜”指下丹田,说明真气发动时,用意引归下丹田。
“采气”就是指真气发动时,称为活于时到来,及时用意采取,送到下丹田,不便走漏。
《俗真篇》说:“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后不堪尝。”
“炼气”指其气运行于督脉、任脉,所谓三百次小周天以炼外药与内药(指不同层次的真气)及七日静定炼大药(抬高层次真气),分述如下。
经过养、采达到一定火候,积蓄在下丹田的真气,气机发动,以逆呼吸作所谓“橐龠运动”。由“巽风”配合,沿督脉扶摇而上,进行小周天运转(又称“转法轮”)。
《悟真篇》说:“妙在周天运用”,“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昆仑峰顶”。石杏林(南派第二代传人)在《还源篇》中说:“一孔三关窍,三关要路头。忽然轻运动,神水自周流。”
陈构的《紫庭经》说:“采之炼之未片刻,一气渺渺通三关”以上都说明其气作小周天运转时的景象和有关问题。
经过约三百次小周天运转,元精已转化为真气,不再向后天肾精转化。陈楠之《金丹诗诀》说:“但守火爻三百刻产成一颗夜明珠。”此时,全身阳气充盈,“马阴藏相”,不再有身体之欲望,就必须及时停止周天运转。
《悟真篇》说:“未炼还丹须速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
“知止足”是指停轮止火。小周天运行,每次所采炼的真气,称为外药。经过约三百次周天运行,元神与外药会合于下丹田,形成质量高一级的其气,称为内药,内药继续在下丹田与元神凝结,形成质量又高一级的其气,称为大药或丹母,产大药之时称为正子时。
产大药时的景象是:下丹田如火炽热,两肾如热汤煎熬眼吐金光,耳后如风响,脑后如骛鸣,身涌鼻搐,然后再经过约七日的静坐功夫(称为坐关),炼成更高一级的真气称为圣胎,或名婴儿。
《悟真篇》说:“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
就是指炼精化气功夫最后的结果,这阶段功法,自古有不少专门术语,现略举数条:
鼎指脑海泥九宫,炉指下腹部下丹田,黄道一词,素有争议。
《悟真篇》说:“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清代大功家、道家学者闵一艮认为在督脉(称黑道)与任脉(赤道)之间有一脉从下丹田直通脑海泥丸,名为黄道,并认为练功者先通任督,然后自然激发黄道一通,则真气更加升降活泼,上下畅通,进入到某种新境界。如真气不经督任的周天运转,用意引其直通黄道,则易于出偏,名为“闯黄”或“闹黄”,其流弊甚大,因而,闵氏以“黄中直透法”流传于世。
活子时到来采取真气的口诀,在南派丹书中未有记载,但稍后丹书有“吸、抵、撮、闭”四字口诀或类似的六字四诀以及口传的“橐龠运动”等,其具体方法,均须口传面授,不见于文字。
卯酉在小周天阶段指位置,非指时间,人身前脐后肾处称卯酉,沐浴在小周天时指休息,大周天时指排除杂念,防止心神外驰,小周天运转中,真气至督脉肾处(上行)或任脉脐处(下行),应适当作息一下,名为卯酉沐浴。
《金丹四百字》说;“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于。及其沐浴法,卯酉成虚比。”
说明“火候”、“冬至”、“沐浴”、“卯酉”等都是一种比喻之词。
“火”指元神或心意。“火候”指练功过程中真气的变化、运行,如何用意念与呼吸调节和掌握其尺度,做到无过不及,恰到好处。
例如气息绵绵,意念强烈者称为武火,多用于采封及运行督脉之时;气息与意念,若有若无者称为文火,多用于温养与循行任脉之时。
《悟其篇》说:“契论经歌讲至具,不将火候著于文。”
古人不公开讲述火候约有两个原因:
01. 火候实际是功法中的具体细节、窍门,在习练时,出现的景象和问题,往往因人而异,放火候只能针对实际情况,师徒四传心授。
02. 为了保密,不轻易传给外人炼精化气阶段,一向被认为是最关键部分,能否形成的客观标准,南派丹书中虽未明言,但后世学者总结约有以下五点:
第一,马阴藏相,即淫根已断,身体无欲无求,而非由于疾病或衰老原因。
第二,寒暑一季,即不怕严冬寒冷或夏暑炎热,把冬夏看成一样的。
第四,能少食少卧,所谓气满不思食,神旺不思睡。
第五,阳光三现,即头部与胸腹前,因丹田之气充盈,在静坐中出现闪光,称为阳光。
认为出现闪光两次,即须停止周天运行,但陈撄宁先生认为“阳光三现”出自明末伍冲虚所著丹经,是他个人练功中的感觉,非一般规律。
九阳神功心法口诀
《九阳神功》练就此功,可出氤氲紫气,可随意扩散到体内、体外,可刀枪不入,水火不侵,毒气不生,物化不之,金刚不坏之躯也随之而来。
面向东方,自然站立,先意守丹田三~五分钟后,即采用顺呼吸法。意念天上的阳气自百会吸入下行,地下的阴气由两脚涌泉吸入上行,两股真气在丹田汇聚成太极形。并缓慢旋转,意念或离或存,勿忘勿助,每次练习不少于一个时辰(二小时),三十天后即可练习下一步。
使一股暖暖的真气,从丹田向镇锁任督冲三脉的“阴跷库”流注,折而走向“尾闾关”。然后分两支上行,经腰脊第十四椎两旁的“辘轳关”上行经肩、背、颈而至“玉枕关”,此谓“逆运真气通三关”,然后真气向上越过头顶百会,分五路下行,与全身气脉会于中丹田,再分主次两支,还合于丹田,入窍归元,如此循环一周,身子便如灌甘露,丹田里的真气有似香烟缭绕,悠游自在,那就是“氤氲紫气”,此功练一年后即可练习下一步。(此步以盘坐式为佳)
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面对太阳而坐,取五心朝天式,意守丹田三~五分钟,然后意想太阳光化作五条火龙 分别从百会、两脚涌泉、两手劳宫吸入,在丹田汇聚成一个火球。然后意念火球渐渐扩大,至上与宇宙重回。过后,再渐渐变小收回丹田,如此一扩一收,反复练习。收功:意念火球又变成五条火龙由以上五处飞出。化成太阳,悬于本人脑后上方。在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接上法进行,不过火龙变成水龙,火球变为水球,最后收功。五条火龙化作太阳变为五条水龙化作月亮。总得以阳变阴为准。
练法与第三步基本相同,但不需真的面对太阳和月亮,练火龙功需一极寒之地,练水龙功需一极热之地。主旨:“阴中练阳,阳中练阴,阴阴阳阳,至阴至阳”。此功须七七四十九日苦修。
准备一个沙袋子(要小一点),每天手、肘、肩、头、背、肋、膝、脚等全身各处,都要在沙袋上击打,要由轻到重,细心体会反弹之力,同时配合呼吸。
修炼《九阳神功》需有悟性、耐性、忍性之极。习成此功需九年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