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网络小说九大流派的开山鼻祖,你都知道哪些?
小说融合了中国大部分的古典神话故事,在融合自己的创意想法,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洪荒封神体系,比如12祖巫、圣人体系、功德说等等等等,这些设定和创意影响巨大,有些X教组织甚至拿书中的设定给自己魔改成了一个教派体系。
这本龙山演义绝对是每一个男人都喜欢看的神作,杀伐果断,拳拳道肉,重走长征路,完善拳法荡气回肠,就算是现在你去看也仍然经典。
全书以基因锁为线索,以电影世界为背景,首次在网文领域开启了无限穿梭的写作方式。到现在,某些网站已经将诸天无限,划分成了单独的一个题材
真正能把凡人修仙写到所有人灵魂深处的一本小说,770万字的超长篇幅,很多人看完仍然觉得不过瘾,忘语用《凡人修仙传》一书封神一书白金,而且也给网文圈带来了凡人这个全新的题材流派,打破了慢热小说不会火的魔咒。
虽然现在很多人回头再去看这本20年前的老书,会觉得小白、降智等等很多问题,但毕竟是20年前,当年这大多数人脑海和认知里,只知道刀枪剑戟斧钺勾叉的武打小说,武侠小说,而这本书已经带着第一批的读者上天入地开始修仙了,这就类似你晚上照明的时候只知道能点蜡烛,人家家里已经有电灯照明了,这是跨越式的出现。后期的修真小说基本上也都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衍生发展的。
这个严格来说应该不算是一个流派,但实在是架不住模仿废柴退婚的人太多了,所谓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这绝对是鼻祖圈里的鼻祖,在特殊的年代里,谁都想不到有一个男人心里竟然会萌生出一个御剑飞行的神奇世界。这书中设定后来也催生了国内RPG游戏的巅峰代表作仙剑奇侠传,以及后续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幻想类作品。
没错,就是很多人小时候都看过的那部电视剧的寻秦记原著。你不要以为穿越这件事很稀松平常,谁都能想得出来,那是现在看得多了,在这本书之前,完全就没有穿越这个概念。
现在看YY文,很多人会觉得降智,低智等等,但当初刚诞生这种题材的时候,那绝对是霸榜的神作,有内容没内涵,有剧情没深度,哎,说白了就是小白爽文,玩就是YY畅响,但的确在当时能让很多人看的很放松,很欢乐。
好了,本期就聊到这里,欢迎点赞、评论和分享哦,感谢您的支持,后期会持续更新精彩的内容哦,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来评论区下方留言哦。

写《寻秦记》的黄易去世了,他才是网络小说的“鼻祖”
香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黄易于4月5日中风不治,在医院病逝,享年65岁。
看到这条消息时,恍然发现,我们除了在与这个名字告别外,还在与那个捧着租来的盗版小说,偷偷在课桌底下看的时光告别;与守着电视看TVB的《寻秦记》和《大唐双龙传
该走的到底是走了,该过去的终究会过去。然而关于黄易,我们都知道什么?
黄易原名黄祖强,早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自小爱看武侠小说,并于少时开始投稿,写出了生平首部武侠作品《破碎虚空》,顺利获刊载,至此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黄易曾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于1989年退隐大屿山专心创作,其中他于1994年出版的《寻秦记》和1996年出版的《大唐双龙传》备受热捧,随后被翻拍成电视剧,当中的角色如项少龙、寇仲、徐子陵均成了不少人的集体回忆。
在武侠小说界,黄易与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新武侠“金古梁温黄”五大宗师。如今黄易驾鹤归去,一代宗师只剩金庸与温瑞安,哀哉!
然而,与其他武侠宗师不同的是,黄易小说的类型广泛,涉及玄幻、穿越、科幻、武侠、仙侠、修真几类,所以你会发现,如今被年轻人追捧的网络小说,被影视界趋之若鹜的所谓大IP类型文学,它们其实都源于当初黄易的写作。可以说,黄易是现代网络小说的“鼻祖”,有作品为证。
他的《寻秦记》是穿越小说;《覆雨翻云》《边荒传说》是修真小说;《大唐双龙传》是架空历史题材;《大剑师传奇》是奇幻小说……“鼻祖”一说,也被众多网络写手认证。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等都表示黄易对自己有影响,启发了他们
对此,黄易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很多作家对我很尊重,总对我提及《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破碎虚空》《星际浪子》《封神记》对他们的影响,但奉我为鼻祖,我不敢当。《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给我设立了‘黄易武侠文学奖’,曾邀了十几个年轻的作家来我家里,和我交流武侠小说创作,很多作家现在都很有名气。”
在跨媒体时代,很多文学作品衍生出影视剧、游戏等很多领域的相关产品。黄易的一些小说被拍成了电视剧,或者改编成网络游戏,因而街知巷闻。然而,如果只是看剧或者玩游戏,你并不算是真正知道黄易,因为它们与黄易本来的写作是两个样子。
时至今日,TVB版的《寻秦记》和《大唐双龙传》仍被人们视为经典,但只有看过原著的人才知道,黄易笔下的故事和人物在剧里被改动得太多。黄易本人说,电视台后来找他,要将他的小说拍成电视剧,他说先等等。“因为我对前面拍的几部电视剧很失望。《寻秦记》拍得稍微比《大唐双龙传》好一点,《大唐双龙传》完全拍成了另外一个故事,和
什么不同呢?看过《寻秦记》原著的读者,第一印象大多是性爱描写多、人物形象戏谑,故事的确是好故事,可是有点颠覆三观。黄易对此这样说:“很多人觉得《寻秦记》一夫多妻、逢场作戏、享受性爱是负面的东西。我最初写的时候,完全不觉得有问题,但我发现出版后,读者会有不同的反应,还有很多人会用这些东西来攻击我,并且全盘否定我的东西。我是尊重读者的看法的,每一个读者都有他看东西的自由,后来我想,反正我都在做修订本了,不如我给他另一种选择啦。我是比较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不觉得一夫多妻、逢场作戏这种感情有什么问题,其实这样的描写更符合封建历史时代。《寻秦记》所在的那个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是不一样的,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完全没有男女平等的。当一个现代人去到古代,在那样的情况下会怎样变化呢?这是《寻秦记》中一个吸引人的地方。”
作为通俗小说作家,黄易很值得点赞的地方就是他很少重复自己。在《寻秦记》之后,他再也没写过穿越小说,然而他的小说却写出了很多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可能。黄易认为,在《寻秦记》中,穿越不是最重要的,只是一个手段,制造一种处境,那就是有着现代思想的现代人,去到古代社会,小说中真正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历史。“可以说,对历史武侠,我在《大唐双龙传》里是更有野心的。”从《大唐双龙传》到《边荒传说》,可说是历史武侠的极限。
黄易对中国传统的东西特别喜欢,据说很多人一见到他,就觉得他好像古人一样。他喜欢石涛的山水画,也喜欢他的两句话:“感诚无可说,一字一徘徊。”
「耽美小说鼻祖」之父,日本三大文豪,你却从未了解过他
如果穿越回到100多年前,你最想和谁相遇呢?
果麦麦可能会想去认识一位有意思的,一个属于那个年代的人生赢家——森鸥外。
今天,果麦麦不仅要聊聊森鸥外的故事,还有他的著名短篇小说舞姬。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文学巨擘,与夏目漱石并称为
所有学习日本文学的人,都无法绕过森鸥外和夏目漱石。
森鸥外的文体洗练刚劲,可谓将“高冷”做到了极致,深得三岛由纪夫的崇拜和追随。
不过提起他,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
与父亲一样,同为小说家的森茉莉,是他与第二任妻子所生的长女,备受宠爱。
茉莉的写作主题除了父亲之外,便是天真无邪的美少年与温柔儒雅的中年男子间,那美丽又带有禁忌色彩的爱恋了。
——因此,被称为耽美小说的开山鼻祖。
自小倍受父亲宠爱的茉莉,对父亲也抱有极大的敬意和深深的情感——甚至是,不可言说的禁忌之情。
森茉莉唯一的长篇小说《甜蜜的房间》——堪称东方的《洛丽塔》。
表面上是在写,名为藻罗的美丽女子与诸多为她着迷的男人之间的故事。
实际上,还是在写她与父亲那深沉的、近乎病态的爱恋。
“少女藻罗的心里,有个奇妙的房间。那房间用不透明的,磨砂玻璃般模糊、厚实的东西做成。来自外界的情感,都经由这层玻璃进入藻罗心中。”
森鸥外曾经说过,女儿的成长岁月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他时常抱着小女儿站在二楼书房的窗口,看东京湾的潮起潮落。
森茉莉也在父亲的庇护下,过着奢侈安定的童年生活,以致几十年后她回忆起这段岁月,称其“一切奢侈得像西洋童话书里的景像 ”:看过的图画书、吃过的糖果、用过的颜色,都是最好的。
在父亲森鸥外离世后,也给她带来巨大打击,成为了她不可治愈的创伤。
直到50年后,森茉莉还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对父亲那不能忘却的情感和思念:
“那温柔的蔷薇刺,在我心脏中间,现在仍扎着。这是我简直可怖的恋爱。”
很多人是通过日本导演筱田正浩,在1989年拍摄的经典电影《舞姬》也唤《柏林之恋》,认识到了这位与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并称为日本近代文学三大文豪的大作家——森鸥外
影片正是根据森鸥外1890年发表的处女座小说《舞姬》改编,并与另外两篇《泡沫记》、《信使》,组成了“舞姬浪漫三部曲”,开创了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
的身份,他致力于传播西方科学精神和文艺思想,如耗时九年译完安徒生的《即兴诗人》,是有名的“译作超越原作”的范例。
时隔十八年后,森鸥外才以口语体小说《半日》复归文坛,自此开始他的小说创作喷发期。
《舞姬》故事发生的背景或多或少让人揣测是他留德四年的真实经历。
《舞姬》中描写了一位与森鸥外经历相似的青年精英,留学德国。
在西方近代自由思想的熏染下,省察到以前那条刻苦勤勉、学而优则仕的“正途”,实则是压抑自我、埋没个体的被动的人生道路。
于是,如同每一部浪漫电影里的烂俗剧情,主人公在异国他乡被当地一个贫穷的舞女所吸引,他们坠入爱河,并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
然而每一段让人难忘的历史,似乎总是以悲剧收场,《舞姬》也不例外,两个年轻人在明治封建官僚制度的压迫下,爱情最终酿成悲剧。
青年官员为了大好仕途,舍弃了早已怀有身孕的痴情舞女,踏上归日之途。
痴心女与负心汉,这亘古不变又十分俗套的人物情感设定,依旧赚足了世人的眼泪。
或许只有这样的故事结局,才会足够刻骨钻心而被后人铭记。
在动荡的维新前夜,生于藩医家庭的鸥外是森家的长子,从小便被寄予厚望,身负使命感。
作为士族子弟,森鸥外从小便接受严格的古典教育,5岁读《论语》,6岁学《孟子》,7岁时入藩校养名馆,系统学习儒家典籍“四书五经“。
22岁时,得到了公费留学柏林的机会,攻读医学、细菌学。
归国后,他在有心灵自传色彩的《妄想》中称自己为
实际上他并非保守,而是在乱世中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理性处事,不盲目激进。
著名日本文学研究专家刘振瀛说:
“森鸥外作为一名明治政府所赏识的高级官僚,他具有倾向于保守,维护和容忍现存秩序的一面;但是,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一个开明的有高度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敢于独排世俗之见,对现实持冷静清醒态度的一面。”
始终在国家体制内推进日本近代化的森鸥外先生,其文学作品具有鲜明指向社会的问题意识,这和他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森鸥外的一生,充满了复杂与矛盾,关于他,也还有太多身份和故事。
“从出生直到今日,自己在做什么?自始至终,自己都像被某种东西驱赶着,对学问汲汲以求。他一直认为,那将对自己起到某种作用,将成就自己。这一目的或许达成了几分。但是自己做的事,似乎无非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某个角色罢了。那扮演的角色背后,定然有某种别的事物存在。自己一直被鞭策、被驱赶,所以那事物无暇觉醒。从勤勉的孩子,到勤勉的学生、勤勉的官吏、勤勉的留学生,都是扮演的角色。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将粉墨涂抹的脸洗干净,从舞台走下来,静静地思考一下自我,看一眼藏在背后的那物事的真面目。心里虽这么想,舞台导演的鞭子却落在背上,只能一个角色又一个角色地演下去。”
时至今日,即使不能穿越回森鸥外的时代,却也可以通过今日推荐的《舞姬》将其窥探一二。
这位100多年前的“斜杠青年”的传奇人生,正在等你来感受~
相关资讯
“抗中奇侠”打野哥
最近,剧场版动画《魔法科高校的劣等生 呼唤星星的少女》于上周末上映了。 根据日本的票房统计,在17日与18日两天,虽然只有59家影院上映,但依然创下了1亿6297万9360日元的成绩,目前票房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