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衍宗丸、乌鸡白凤丸,阴阳双补各有千秋(方剂之:补益类)
排兵布阵,运筹帷幄......
在阴阳双补的领域,这两位大佬是不得不说的,因为他们俩实在太有名了!
在感觉中,五子衍宗丸更适合男子,乌鸡白凤丸更适合女子,那是你被他们的名字迷惑了。
: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枸杞子、菟丝子(炒)、覆盆子、五味子(蒸)、车前子(盐炒)。
:枸杞子,平补阴阳,益肾填精,为君药。
:菟丝子既可益阴,又能扶阳,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覆盆子、五味子滋阴固肾,涩精止遗,共为臣药。
:车前子利水,泄肾中虚火,为佐药。
五种种子,成就了五子衍宗丸,成为“”,最早一直在朝廷中御用,成为宫廷贵族养生保健的秘方。
在唐代,五子守仙方风靡唐朝皇室,高官显贵争先服用。唐玄宗服用五子守仙方后,自我感觉“神通气达,精力旺盛”,生育了23个儿子、29个女儿。此后,“安史之乱”爆发,五子守仙方的秘方就此流落民间。
后来再次出现时,名字已经更换成“
“衍”为广布常流之意,本方五药皆用种子,取“以子补子”之义,助于繁衍宗嗣的作用,故称“五子衍宗丸”。
在中医的取象比类体系中,一棵植物,各部分的性质,对应到人体,有着非常奇妙的想象空间。
深扎于土壤,为植物的根本所在,类似于我们的肾,因此很多植物的根部入药,可以滋补我们的肾精,比如地黄;
贯通上下,运输养分,且喜条达,类似于我们的肝,因此很多植物的茎入药,可以疏肝理气,比如柴胡;
负责光合作用,主持着植物的呼吸功能,类似于我们的肺,因此植物的叶子入药,往往可以宣发肃降肺气,比如薄荷叶、枇杷叶;
美艳芬芳,呈绽放状态,花朵入药,可以发散,走上焦头面,清利头目,比如菊花;
,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寄托,它们一旦成熟,便直奔大地,向下播撒,深入土壤,寻找一切时机孕育生命,而且种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颗千年的莲子,只要条件适宜,还是照样生根发芽,因此种子入药,皆走下焦,能入肾,强壮人体的生殖功能,增强人体的生育能力。
这就是五子衍宗丸的核心药理所在,道家所修,最看重肾中之元阴元阳,利用种子的向下之力,生发之力,创制出此方,成为最为平和的补肾之药,令人拍案叫绝!此方平补平泻,药力不强,宜缓缓图之,如果想提升男性功能,或者求子心切,务必平心静气,不可急功近利。
乌鸡白凤丸,真的是妇科专药吗?
:补气养血 调经止带 肝肾同调
: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状;男子肝肾不足者,亦可借用。
:乌鸡、鹿角胶、鳖甲(制)、牡蛎(煅)、桑螵蛸、人参、黄芪、当归、白芍、香附(醋制)、天冬、甘草、地黄、熟地黄、川芎、银柴胡、丹参、山药、芡实(炒)、鹿角霜
(同仁堂乌鸡白凤丸与同类产品的区别在于多了两味药:鹿角、青蒿,以及纯乌鸡的运用)。
方中药味虽多,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其中生熟地、川芎、白芍、当归、丹参、香附,疏肝养血,补肾调经;
黄芪、人参、山药、甘草,补中益气健脾;
动物药鹿角胶、鹿角霜,温肾助阳、益精养血、收涩止血,固经止带;
桑螵蛸、芡实、牡蛎,均为固涩类药,用来增强鹿角霜的固肾收涩之功;
还用天冬、银柴胡以养阴润燥、凉血除蒸,以防本方过于温补燥热。
补血、补气、理气、健脾、固肾、收敛、滋阴、凉血,
此方对于女性确实是非常合适的,女性多气血两虚、脾肾亏虚、气机不畅,由于身体虚弱而导致头晕眼花;脾肾无力固摄而导致月经淋漓不尽,或者带下量多等非常常见;另外女性气血亏虚,不能荣养肌肤,还会导致面黄肌瘦、皮肤干涩、黄褐斑等影响颜值的问题,只要辩证准确,乌鸡白凤丸确实是不二之选!
那么,男人到底能不能用乌鸡白凤丸呢?就像女人也在问,女人能不能用五子衍宗丸呢?
其实,中药从来不分性别,只看症状,不管男女,只要症状符合,就可以用。女性如果肾功能不足,影响到了生育能力,平时性欲冷淡,还伴有肾虚腰痛,是完全可以用五子衍宗丸来强壮肾功能的。男子如果存在气血虚弱、肝肾不足之证,同样也可以借用乌鸡白凤丸。
之前看到罗大伦老师分享他经手的案例,用乌鸡白凤丸调理肝肾亏虚型的男性痛风患者,效果就非常好。也有医家分享用乌鸡白凤丸调理男性前列腺增生、性功能减退,或者用五子衍宗丸调理女性的宫寒不孕、性冷淡、小腹冷痛等,均效果不错。所以,怎样用药,全在于辩证,不会辩证的话,根据症状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大部分中成药,都是很安全的,调理一两周,看看效果是没有问题的。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滋补类的方药,对于体内有水湿痰饮、气滞瘀血等实邪挡道的情况,都是不利的,一定要先清后补,否则事与愿违。可以根据舌象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以上问题。相关舌诊内容参考底部链接。
最后,我们将这几款名字特别好听的方药放在一起进行一下对比吧:
温补肾阳,主治肾虚腰痛,以及男性肾阳不足之功能障碍;
温补肾阳,主治肾虚腰痛,冷痛为主,以及男性肾阳不足之功能障碍;
阴阳双补,主治肾精不足、肾阳亏虚引起的阳痿、不育,以及早衰;
阴阳双补,主治肝肾不足、肝血不足引起的须发早白、发落齿摇等及早衰现象,以及男女肾虚不育;
阴阳双补,主治肾阳虚、肾精亏虚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阴阳双补,主治气血两虚、肝肾不足引起的身体瘦弱,腰膝酸软,女性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

原创一个奇妙的方剂,既补阴虚,又补阳虚,还能调理人体的“精气神”
人有三奇:精、气、神,生生之本也”。的确,不仅是中医人知道,而是地球人都知道,“人有三宝精气神”。所以,精气神,不仅仅是人之三奇,也是人之三宝。《黄帝内经》曾说,“风雨寒热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也就是说,只要身体不虚,邪气是难以侵袭人体的。作为人体的三宝精气神,但凡是有一点点“虚”的迹象,疾病就有可能要登门拜访了。而能够补足人体精气神的方剂,讲真,即便中医方剂浩如烟海,但这方面的经典名方还真不多,不过,却有一个方剂入了医家的眼,并称它“
那么,这个能够“补人三宝气精神”的方剂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这个方剂了不得,光听名字就“仙气飘飘”,而且它的效用,也的确“不辱使命”。龟鹿二仙胶,这个方剂堪称是一个绝妙好方,只是它的原方制作太过复杂。对于龟鹿二仙胶的原方组成,全方虽然只有四味中药,也就是“鹿角十斤、龟甲五斤、人参十五两、枸杞子三十两”四味中药,但是对于每一味中药却十分讲究。其中最讲究是鹿角,原方是这样说的,“鹿角用新鲜麋鹿杀角,解的不用,马鹿角不用;去角脑梢骨二寸绝断,劈开”备用。当然,这是古代的中药取材方法,现代已经有更先进、更科学、更规范的取材方法。
龟鹿二仙胶的制作方式,在古代是相当讲究,先将鹿角、龟甲二味中药放在长流水内浸泡三天,然后用坛子装好后用黄蜡封口,放在大锅内,,煮的过程中,坛内一天加一次热水,锅内一昼夜添水五次,等到鹿角变酥时取出,洗净过滤取渣,而所收取的这个渣就是。这还只是第一步。接着将过滤的鹿角、龟甲的汁液,与人参、枸杞用铜锅熬煮,加水三十六碗,熬到药面无水,用新布绞取清汁,将药渣用石臼捣细,加水二十四碗进行熬煮,又滤、又捣、又熬,如此三次。将熬制的鹿角霜、龟甲霜,与人参、枸杞和熬制鹿角霜、龟甲霜的汁液共同熬制的新药汁进行混合,放进锅内,用文火熬到“,采日精月华之气,放到阴凉处风干。
龟鹿二仙胶在古代制作相当复杂,过程极其繁琐,不过现代采用了科技的方法熬制,制成了中成药。龟鹿二仙胶在古代的服用方法是,服用时先按照一钱五分的剂量服用,服用十日之后,可以酌加五分剂量,最高只能增加到三钱,空心时用,也可以按照常规用开水冲化服用。现代用法比较简单,毕竟有现成的中成药,按照说明书使用即可。龟鹿二仙胶作为的一剂良药,可不仅仅只是用于肾虚精血阴阳不足之证而设计的,临床中真元不足、阴阳两虚的可以用,
龟鹿二仙胶其实也没什么奇特的中药,也没有带“仙”字的中药,全方不过是鹿角、龟甲、人参、枸杞四味而已,那么,为何却给方剂取名“二仙”呢?宋代医家骆龙吉指出,“龟也、鹿也,皆世间有寿之物,故称之曰二仙”。《古今名医方论》中也这样说到,“由是精生而气旺,气旺而神昌,庶几龟鹿之年矣,故曰二仙”。之所以将龟和鹿称之为“仙”,是因为古人都将鹿和龟看成是长寿的象征,诚如明代医学家李中梓所说,“”。而全方将龟板和鹿角二药同用,也意在阴阳双补、益寿延年。
那么,龟鹿二仙胶就这么四味中药,它的配伍究竟又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呢?对于全方的配伍,主要分为两组,一个是君药组,一个是臣药组。全方以,主要起到温肾壮阳、益精养血、添精补髓、滋阴养血的作用;以,主要起到补益元气、以资化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作用。就这么简单的四味中药,阴阳气血都能补,先天后天都兼顾,不仅起到峻补精髓、益气壮阳的作用,用于治疗真元不足、诸虚百损,还可以调养亚健康,用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真正意义上的“仙胶”之药。
龟鹿二仙胶在临床运用的核心病机是“”,而在临床中,常以两眼昏花、肌肉瘦削,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发脱齿摇,未老先衰,女子经闭不孕,男子精少不育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而龟鹿二仙胶之所以厉害,在于它能平补阴阳,诚如《古今名医方论》中所说,龟鹿二仙胶这个方剂,“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忧;入气入血,有和平之美”。因此,龟鹿二仙胶这个方剂,可以说是阴阳双补、气血兼顾的经典名方。
对于龟鹿二仙胶的最早出处,目前认为是明代医学家王三才所著的《》,但是对于它的真正源头,仍有待发掘,按照龟鹿二仙胶的用药理念,它的源头有可能在唐宋之间,当然,这个还需要反复考证。龟鹿二仙胶可以说是阴阳双补的经典名方,既补阴虚,也补阳虚,也是补充人体精气神的一剂良药,,合理运用,真是妙不可言。不过,由于全方用药味厚滋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的人群不宜使用;另外,由于全方药性偏温,阴虚内热的人群不宜使用。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阴阳两虚,怕冷还上火?名方《引火汤》,补足肾中阳气,恢复活力
雨水节气之后,气温升高,久违的太阳也时不时的探出头来温暖着大地,可是当大家都脱掉厚重的棉衣换上轻便的春装时,却还有一部分人手脚冰凉,穿得比别人多,却还总是全身怕冷。
但如果只是怕冷也就算了,问题是明明这么冷了,为什么还总是出现上火的症状呢?
现在大部分人的上火都不是实火而是虚火,那虚火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根源在于水少了,也就是 。水不足压不住火,这时候会产生虚热。
怎样同时把阴液和阳气一同补上来?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 把上浮的虚火引到肾中,补足肾中的阳气
引火汤源自清朝名医陈士铎《辨证录》
专门治疗虚火引发的各种症状,比如痘痘、口腔溃疡、咽喉炎、咳嗽、心烦失眠盗汗等等,尤其对虚火上炎引发的喉痹,就是咽喉不舒服特别有效。
熟地90 克、 巴戟天30克、 茯苓 30克、 麦冬 30 克、五味子6 克
虽然只有熟地、巴戟天、麦冬、五味子、茯苓五味药,但是能够 调理虚火上炎引起的口腔溃疡、脸上长痘、干咳、慢性咽炎、失眠盗汗
,这样一来补阳不伤阴,不会助长体内的火气。体内的阳气足了,全身都能得到温暖,怕冷、手脚冰凉的症状就能缓解。
熟地能够补血滋阴,益精填髓,补充体内丢失的阴血。这两味药搭配在一起,符合中医阴阳互根互用的理念,阳足了,能化阴,阴足了,能化阳。这就是为什么明明上火还能补阳,明明怕冷,还能滋阴。
麦冬和五味子这两味药都能滋阴生津,就像在体内下了一场雨,滋润身体,浇灭虚火。这样一来,上火、手脚心热、烦躁就被赶走了。另外,五味子能够入五脏,可以带着阴阳走遍全身各处。
,毕竟服用了补益的药,会有滋腻碍胃的风险,这时加入茯苓,能够促进药物消化吸收。
以上五味药组成一剂引火汤,阴阳同补,把虚火变成元气,这样一来,怕冷又爱上火的症状就会缓解。
【注意】以上为中药科普内容,如有此类症状需要调理的,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应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
本公众平台凡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中医护理门诊 | 有了铜砭刮痧,告
中医护理门诊 | 神奇火龙罐,内有
二十四节气 | 谷雨:脾土最旺的18
天,食一粥饮二茶刮三焦,顺时养
相关资讯
千年古方:阴阳双补,重焕生机的地黄饮子
当肾精长期耗损时,不仅影响生殖功能,还会导致阴阳两虚,表现出既怕冷又怕热、抵抗力减退、五心烦热、失眠和盗汗等一系列症状。 这三组药物的协同作用,能有效起到补肾助阳、生精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