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新散文集《山谷微风》: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人生就是无穷无尽的宽广
近日,作家余华最新散文集《山谷微风》首发活动在三亚举办。余华与主持人陈鲁豫、抖音读书博主都靓一同在山谷的徐徐微风中进行了一场轻松惬意的对谈,畅谈人生半途的经历与感悟。
《山谷微风》收录了余华2024年全新创作的12篇散文,以及17篇历年精选文章,时间跨度长达40年,呈现了作家半生的经历与感悟。
今年二月,余华来到三亚的山谷,正赶上这里最好的季节的尾声。他用心感受这里的一切,注意到在公寓阳台上的风和酒店餐厅里的风不同,因为有墙壁的遮挡,餐厅里的风显得捉摸不定,神秘莫测。这风使他想起了小时候的穿堂风,他也由此开启了对儿时的回忆,陆续写下了12篇与童年相关的文章。他提到,以前写散文都是应别人要求去写,这一次是他的主动创作。他如此形容自己的书写:“我写这本书就是有一种再活一次的感觉。”
鲁豫分享了她阅读这本书的感受,“我很多的童年记忆都被余华老师在文字中精准地呈现出来了,所以特别个体的感受很多时候恰恰能获得更多共情。”对她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温暖的书。都靓则形容这本书像一个沉浸式剧场,让我们看到少年余华的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看到余华是怎样成为如今的作家余华的。
成长于靠海的小镇,大海在余华的童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余华讲到了自己在大海中游泳差点被海流卷走、最终又被送回岸边的惊险故事。他感慨道,当时大海的宽广让幼小的他懵懵懂懂地想到了人生,“人生就是无穷无尽的宽广,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现在他依然觉得如此,但感受上有微妙的不同。“小时候的人生感受是向前看的,现在的人生感受是往后看了,回忆占多了。因为小时候你是一个空白,你是在用经历来填补自己的人生。现在是你遇到一个经历的时候,都去寻找过去的经历来对照了。”
“紧张还是放松,都是生活给予的,什么时候给予什么,是生活的意愿,我们没的选择,只有接受。”这句话出自《山谷微风》里的一篇文章《库斯图里卡的鞋带》,讲述了余华儿时因紧张而口吃的故事。余华谈到,我们应该接受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太多选择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因为生活给予我们的时候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接过来以后我们才能够看清楚,所以你用什么样的手的姿态去接,所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是我的感受。”“生活在选择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在选择生活。”
余华在文章中还提到电影导演库斯图里卡的鞋带总是松开的,这表示他的状态很放松。鲁豫则不同,她的鞋带长年系紧,因为她在工作中总是保持紧张状态。余华评论道,不管是库斯图里卡还是鲁豫,他们都不可能永远放松或永远紧张。只有感受到紧张,才有可能放松,反之也一样。紧张和放松看似对立,却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正是这种对立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价值,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
“我做了三十三年儿子以后,开始做上父亲了。”在新作里余华也分享了成为父亲的经历,他讲到自己曾试图用巴赫的音乐对儿子进行早教启蒙,努力了一年,最终被流行儿歌《小燕子》瞬间击败。余华认为,经典的必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会成为经典。他举了卡夫卡的例子。今年是卡夫卡逝世100周年,他看到中国网友写了很多纪念卡夫卡的文章。5月份去意大利时,他又在报纸上看到了卡夫卡的头像。他感到了卡夫卡在全世界的流行,尽管这位作家生前并没有获得他应有的声誉,但在去世后成为了经典。最后他补充道,小时候热衷于听《小燕子》的儿子,如今已经听起勋伯格来了。
回顾过往,余华谈到自己年轻时也有不少迷茫和遗憾,因此他鼓励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害怕这些,它们是生活的必经之路。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迷茫和遗憾,余华说,在年轻时不要被这些情绪绊住,应该积极地去探索生活。毕竟,人生像大海一样宽广,充满无限可能性。
原标题:《余华新散文集《山谷微风》: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人生就是无穷无尽的宽广》

活着(余华经典著作)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超值推荐 《俗世奇人(修订版) 》 俗世奇人 各有绝技 不强活不成 一强就**** 《许三观卖血记》 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 《兄弟》 被誉为中国的弥尔顿《失乐园》。荣获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余华的《活着》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引发人们对生...
余华的《活着》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其中,“曾经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情,突然发现年轻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时光好不经用,抬眼,已然半生。”这句话道出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人生短暂的现实。
人到中年,往往会遭遇一种“中年危机”,这种危机并非源自孤独、贫穷或衰老,而是因为你发现自己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这种遗憾和不甘,如同烟火人间中的很多事情一样,既值得回味,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在这种遗憾和不甘中,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我们发现自己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梦想去生活,而是被生活所驱使,所限制。然而,这就是人生的常态和现实。我们不能选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和反应。
面对不如意和遗憾,我们应该用理智去接受这种现实,同时也要用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人到中年,开始懂得人生的无常和无奈,开始懂得人情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只有深刻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活得有价值和有意义。
人生没有回头路,没有完美无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拼搏,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人到中年,是一个转折和机会。通过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我们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可以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让我们不忘初心,在后半生中认清自己,一起努力和拼搏,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活着》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它以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讲述了人生的苦难和坚韧。这部小说没有浮华的修饰,没有矫情的情感,就像一位老者在平静地讲述他的故事,让人在听过之后能够深刻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咸。
其中最经典的四句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让无数人感到振奋:
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这句话让人明白,只有经历过痛苦和困难,才能真正理解时间的价值和慈悲。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经历过坎坷和挫折,才能深刻体会到路程的漫长和艰难,才会更加珍惜每一个当下。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这句话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命运再怎么不好,只要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心,就能够克服困难和不幸。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矛盾和复杂,人生中充满了各种苦难和不幸,但是我们要学会微笑面对,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我们也要学会坚持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和未来。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能够替代的。这句话强调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和价值。
《活着》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让我们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处境中,无论你是满意还是失意,都应该看看这本小说,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上篇:戏纸鸢夜属月思之有感》
下篇:中国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