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苏联解体后,武器被卖到世界各地,现在又被用来对付俄罗斯自己

更新时间: 2025-08-28 15:10:42

阅读人数: 984

本文主题: 主角到苏联买军火的小说

俄乌战争开始后,乌克兰不断接受北约的军事援助,其中捷克就提供了T-72坦克和步兵战车,其他国家提供的米格-29战斗机,甚至已经成为了乌空军主力,随着援助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可以说是苏制武器的一次回流集中。

苏联在冷战时期发了疯地制造武器,到冷战末期,国内可以说是枪比人多,坦克比汽车多,导弹比香肠多。冷战结束的时候,前华约国家和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都是除了武器以外一无所有,怎么把这些武器出手换饭吃就成了重要的问题。

苏联加盟共和国里最穷最弱的是摩尔多瓦。在苏联解体时就继承了二十多架米格29,其中还有几架具有扔核弹的能力。摩尔多瓦全国才300万人,对他们来说,二十多架飞机绝对是养不起的吞金巨兽,所以满世界找买家。

其中伊朗对这些飞机很感兴趣,但听说伊朗有兴趣之后,美国就开始着急了。要是这笔生意伊朗人谈成了,那就好比疯子手里多了一把斧子。于是1997美国花重金四百多万美元和大量的民用设备作为交换,把这些飞机运到了美国,这也是美国第一次接触到苏联的第四代飞机。

米格29到了美国之后,立刻被送到了美军实战模拟基地欧文堡。这里驻扎着一支假想敌部队,驻地里的美国军人不光采用苏式武器,并且编制战术,乃至官兵的军服,尽可能的模仿苏式军队。

欧文堡美军吃透了米格29的技术,经过反复试飞之后,他们发现米格29机动性能特别强,航电水平极其落后,飞机上装的信息管理系统经常失灵,飞行员要看纸质地图来确定位置,而且告警系统很迟钝。掌握了它的优缺点。这款飞机在西方国家眼里呢就不是什么威胁了。

1999年科索沃战争,南联盟空军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一个中队的米格29,结果开战头一天就被击落了3架。后来两个月的时间里,南联盟空军尽毁,北约无一损失能打出这么优秀的伤亡,摩尔多瓦被记个大功。这次交易,美国和摩尔多瓦称得上是双赢。

在这些华约国家里,最愿意往外倾销苏联武器的还是俄罗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财产和债务,这些钱实在还不上怎么办?只能用出口武器的方式去抵债。最大的受益国是韩国,从90年代中期开始,俄罗斯向韩国提供了几十辆T80坦克,还有卡32直升机。

甚至还有明斯克号航空母舰,只不过后来韩国赶上金融危机,养不起这艘船,才又卖到了我国。

另外,90年代俄罗斯和意大利正在研制新型教练机,韩国表示我也要参加,你可以少还我点债务就当加盟费。最后韩国成功加盟,结果就是T50金鹰教练机。

除了韩国,俄罗斯跟大部分中东欧国家都用这种方式呢来还债,不过这种方式也不是总好使。2001年,俄罗斯向奥地利提供米格29,用来偿还国债,但奥地利是永久中立国不认这种交易,后来普京亲自出马,结果奥地利软硬不吃,俄罗斯没辙,只能送上现金了。

俄罗斯卖军火,不光官方在干,无数军官士兵也在走私武器中饱私囊。苏联解体前后,当地政府都停止向当地驻军拨款,为保证部队的正常生活,一些指挥员只好出卖他们可以支配的军用物资,当地居民花一点钱就能把装甲车开回家。

到1994年底,光俄罗斯境内活动的就有三千多个犯罪团伙,拥有各种武器,至少有20万件都是从部队手里买到的。车臣战争爆发的时候,还会出现车臣人白天打仗,晚上找俄军买武器的情况,可想而知走私军火的严重到什么程度。

面对这些乱象,有些正义的人就看不下去了。莫斯科记者霍罗多夫花了几年的时间跟踪报道西部集群走私军火的案件,牵扯到西部集群的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布尔拉科夫上将。

西部集群原来是苏联驻东德的部队,两德合并之后呢,他们趁部队回撤之机,把整船整船的武器装备送到国际军火商手中,再将大把大把的美元装进腰包,而且还克扣了德国政府提供给俄罗斯士兵的资金。

霍罗多夫了解事情真相之后,就在报纸上揭露了这一腐败的案件,引起了俄军高层的恐慌。1994年,有人在霍罗多夫公文包里安装炸弹把他当场炸死。当时俄罗斯刚刚有实现民主自由的苗头,一个为新闻自由而战的记者就这么死了,立刻引起了全国性的抗议游行。为了平息民愤,总统叶利钦解除了布尔拉科夫上将的职务。但霍罗多夫的案件审理工作却成了马拉松,军方嫌疑最大,但没有任何证据。因此直到现在也没有查出来凶手是谁。西部集群究竟有多少武器装备被卖,也是一个未知数。

从90年代到今天,不管走哪种渠道,苏联武器都被卖掉了不少,现在的回流也算是落叶归根。苏联当初发疯一样造武器的时候,可能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些装备未来居然会交给北约国家,用来对付自己,也真是让人唏嘘!

苏联解体后,武器被卖到世界各地,现在又被用来对付俄罗斯自己

原创俄罗斯为啥就是不买中国的军舰?不是拉不下脸,问题俄方很清楚

俄罗斯海军的现状,近年来让外界感到有些捉摸不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庞大的海军遗产,一度成为世界第二大海军强国。然而,时至今日,俄罗斯的海军舰艇老化严重,特别是2022年莫斯科号巡洋舰沉没之后,俄罗斯海军的实力遭遇了急剧下滑,令人堪忧。

许多人不禁疑问:为何俄罗斯不直接从中国购买一些先进军舰,以补充其海军实力呢?近年来,中国海军的崛起可谓势如破竹,舰艇建造能力世界领先,且军舰出口数量也逐年增多。按理说,俄罗斯如果想解决海军问题,向中国购买军舰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难道俄罗斯就是因为面子问题,不愿向昔日的“小兄弟”寻求帮助?

其实,事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俄罗斯内部有着复杂的考量,涉及军贸、地缘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国内产业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层层叠加的顾虑让俄罗斯在是否购买中国舰艇的问题上陷入了两难。简单来说,俄罗斯并非买不起或看不上,而是购买中国舰艇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进而影响到俄罗斯的长远利益。

俄罗斯海军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从苏联时期继承下来的舰艇已服役超过30年,技术落后,且维护成本日益增加,战斗力自然打了折扣。尤其是黑海舰队在乌克兰冲突中的巨大损失,令整个舰队的战斗力遭遇重创。波罗的海和太平洋舰队则面临着来自北约和美日的强大压力。

根据2025年的数据,俄罗斯现役海军军舰大约有222艘,其中潜艇79艘。但在这些舰艇中,真正具有战斗力的现代化大型舰艇却屈指可数,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仍然处于维修之中,根本无法发挥作战作用。相比之下,中国海军近年来发展迅速,舰艇总数已经超过了美国,驱逐舰、护卫舰的数量和技术水平都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

按理说,俄罗斯应该考虑购买中国的052D型驱逐舰或054A型护卫舰,这两款舰艇技术先进、性能优越。事实上,这样的传闻曾经多次传出,但始终没有落实。原因并非仅仅是面子问题,而是因为俄罗斯深知,购买中国舰艇可能会动摇自己在全球军火市场中的地位,甚至可能暴露出自己海军的弱点,使得周边国家产生不必要的轻视。

俄罗斯的军火出口一直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年出口额达到数十亿美元,主要客户包括印度、越南、阿尔及利亚等国家。虽然受制裁影响,俄罗斯的军火出口在2020至2024年间下降了64%,但依然保持着全球第三大军火出口国的地位。假如俄罗斯突然大规模购买中国军舰,外界势必会对俄罗斯的军力产生质疑,认为俄罗斯的军舰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开始依赖他国的产品。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俄罗斯的军火出口市场,客户们可能转向中国购买装备,俄罗斯的订单也会因此大幅减少。

此外,俄罗斯的军工体系自成一体,技术标准与西方国家和中国并不完全兼容。若购买中国军舰,俄罗斯需要对舰艇进行大量的改装,包括接口、人员培训以及备件供应等方面的工作。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在全链条上依赖中国,这对俄罗斯而言存在不小的风险。

回顾历史,俄罗斯曾经从中国购买现代级驱逐舰,但中国通过逆向工程,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现代级舰艇,这让俄罗斯吃了亏。因此,俄罗斯对这种合作模式变得更加谨慎。2023年,俄罗斯媒体曾建议,俄罗斯应当避免购买中国整舰,转而只购买中国的零部件,以降低全盘依赖的风险。

尽管俄罗斯清楚中国是唯一可靠的舰艇供应商,但一旦采购中国舰艇,技术泄露或供应链受制的风险将随之而来。普京政府也明确表示,俄罗斯的海军短板急需弥补,但如果因此影响了俄罗斯军火出口的声誉,长期来看可能会对俄罗斯的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简单来说,俄罗斯更愿意作为军火卖家,而不是军火买家。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俄罗斯的安全形势十分复杂。西边的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南方的中亚地区逐渐独立,车臣问题虽然已经得到解决,但国内的社会稳定压力依然不小。在这样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俄罗斯必须依靠强大的军力,尤其是海军的存在,来震慑周边国家,保持自己作为军事大国的地位。如果俄罗斯采购外国军舰,尤其是海军核心装备,将被外界解读为示弱,这对俄罗斯来说显然是不愿看到的局面。

实际上,海军对俄罗斯的战略意义并非是作为海外干预的主力,而是用于守卫本土的海域。黑海和波罗的海是俄罗斯的内海,北冰洋和太平洋又有天然屏障。在当前情况下,俄罗斯的海军舰队虽然不强,但足以承担保护领海的任务,海外干预的需求并不迫切。因此,购买中国舰艇将加重外界对俄罗斯海军弱化的认知,北约也可能因此加大对俄罗斯的压力。

2025年,俄罗斯的海军战略强调到2050年应对北约北极扩张和亚太局势紧张,主要资金将投入到潜艇和导弹系统的研发,而非水面舰艇。虽然俄罗斯与中国在军事领域有广泛的合作,但主要集中在联合演习和技术转移方面,真正涉及舰艇采购的合作则较为有限。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俄罗斯的资源有限,国防预算虽然在增长,但主要还是倾斜到了陆军和空军方面。海军的建设因为其庞大的投资和长周期的建造特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俄罗斯目前的海军建设,更多依赖于自主生产和本土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依赖外购。

总的来说,俄罗斯对海军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尽管经济压力巨大,但其优先发展陆军和空军的战略仍然没有改变。至于购买中国舰艇的问题,虽然一时可能填补海军短板,但长期来看,俄罗斯会面临军事独立性下降、军工产业受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俄罗斯更倾向于通过自主建设来复兴海军,而非依赖外购。

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仍然稳固,双方的合作日益深入,但在海军领域,俄罗斯仍坚持独立自主的道路,避免因购买外国军舰而在地缘博弈中失分。

原创塞尔维亚通知俄方,大批武器合同已终止,购买军火已有更好选择

塞尔维亚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关系,从苏联时期就开始了,并且在冷战期间逐渐发展壮大,苏制和俄制武器也为塞国军工发展和国防策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在近日,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关系,却出现了一些转变。

日前,塞尔维亚总参谋长米兰·莫伊西洛维奇就突然宣布, 塞尔维亚将终止多项购买俄罗斯武器的合同, 并且这些合同都是在苏联时代签署的,多年来俄方也一直在向塞尔维亚军队提供。

莫伊西洛维奇司令表示,之后塞尔维亚军队仍有机会购买俄罗斯制造的装备的备件,因为这些是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获得许可生产的,但是不再可能再从俄罗斯购买新设备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塞尔维亚第一次终止和俄罗斯的武器交易合同了。

去年八月,塞尔维亚方面就决定了同俄方讨论数年的战机购买事宜, 随后就转头斥27亿欧元巨资,拿下了12架法国的阵风战机 ,并计划用这些战机,换掉其国内已经老化的俄罗斯 MiG-29 机队。

莫伊西洛维奇表示,做出这一决定其实对塞尔维亚来说也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换购不同国家的武器,就需要塞国军方进行彻底改革,比如说战机从俄制换成西方国家制造,就需要对飞行员进行再培训、重组军事基础设施以及各种复杂的准备工作等。

对于塞尔维亚而言,之所以终止和俄罗斯的合同,其实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塞方也承认了,就是西方对俄罗斯军工企业发起了制裁 ,这些制裁措施严重阻碍了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按时交付军事装备和技术的能力。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已经不止一次收到过类似的消息了。

除了塞尔维亚之外,印度和俄罗斯联合开发和生产直升机以及战斗机的计划就被搁置了。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3年时间里,印度进口武器有76%都是来自俄罗斯的,但是从2019年到2023年,这一数据直接下降到了36%。

对于这些中断的国际合同,俄罗斯军工企业的负责人坦率地承认,在当前冲突的背景下,履行这些国际订单将面临长期拖延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未能履约的合同总金额已经攀升到了数百亿美元。

而另一点,则是塞尔维亚购买军火时,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

就在不久前,塞尔维亚方面就公布称,从去年年底开始, 该国空军就装备了来自中国的FK-3型防空导弹,并且已经担负起战备值班的任务了。 该国军方表示,这款防空系统整体战术性能非常强大,可以担负起多种类型的防空作战任务,且性价比还非常高,因此得到了军方的一致好评。

塞方提到的这款FK-3,其实是我国从红旗-2型地空导弹改进而来的,由于技术上存在承继关系,所以价格也非常便宜,据说一枚导弹的价格还不到100万人民币,但是火力范围和制造体制却一点都不差,杀伤近界5千米,远界100千米,低界30米,对于塞尔维亚这个国土中部东西长度仅有200千米的国家来说足够用了。

除了这一系统之外,塞国手中中国制造的其他装备也不在少数,比如说塞尔维亚的HQ-17AE型野战防空系统,也是从中国购买的,此外还有一些察打一体的无人机。

对于塞尔维亚而言,其局势是不容乐观的。

作为巴尔干半岛的核心国家,塞尔维亚一直都是美西方围堵的主要对象,再加上塞尔维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同中俄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也再次触动了西方敏感的神经。

近年来,美西方等外部势力不断干预塞国内部局势,并借机挑拨中塞关系。比如说去年年底,塞尔维亚发生了一起火车站顶棚坍塌事故,当时这起单纯的事故就被外部势力拿来恶意炒作,将矛头对准了中企,试图挑拨中塞关系。同时,他们还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打击武契奇政府的声誉,从而影响塞尔维亚的政治稳定。

此外,塞尔维亚所处的战略环境也让其感到压力重重。其周边国家,如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等,均为北约成员国,使得塞尔维亚几乎完全被北约的势力包围。

,塞尔维亚迫切需要增强自身的国防力量,以应对可能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干预 。而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就正好迎合了塞尔维亚在国防领域的需求,有助于提升其自卫能力和信心。

塞尔维亚终止与俄罗斯的武器合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自身国家安全策略的重新审视和优化。 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塞尔维亚完全有能力寻求技术先进、价格合理的新型武器装备,来增强本国的防御能力和战略自主权。

标签: 假想敌部队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