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前瞻
奥运路,中华体育魂。从重返舞台到金牌大国,每一步跨越皆铭记。
汗水与荣耀交织,梦想与现实同框,今朝回首,满目皆是奋斗者之歌。
巴黎奥运会前夕,请跟随我们一起,回望这段非凡历程,展望更加璀璨的未来。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对中国体育而言,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盛会。
这是自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以来,中国首次全面回归奥林匹克大家庭,也是中国代表团首次大规模参与的夏季奥运会。
在这一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的优异成绩,位列奖牌榜第四,创造了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佳战绩。
同时,通过奥林匹克的大舞台,我们也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风采和国家的开放姿态。
这一天,洛杉矶奥运会的射击场上,紧张而肃穆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
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站在靶前,他的眼神坚定而沉稳,仿佛周围的喧嚣都已远去,只剩下他与靶心之间的心灵对话。
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的第一个夺金点,全世界的目光都在这一刻聚焦于此。
许海峰,这位来自安徽的射击手,充满自信。
随着比赛正式开始,许海峰的动作流畅而自然,每一次瞄准、呼吸、扣动扳机,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表演。
他的成绩一路领先,但在最后一轮,一位美国选手突然发力,分数紧追不舍,现场的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
最后一枪,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
许海峰稳稳地扣下了扳机,566环。
许海峰以这一成绩锁定胜局,为中国夺得了奥运历史上的首枚金牌!
五星红旗在洛杉矶的天空中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云霄。
许海峰,这位中国射击的英雄,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运动员的实力和勇气。
这一刻,不仅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攀登高峰精神的体现。
一个人在一届奥运会上独得六枚金牌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能够做到吗?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在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和单杠六项比赛中,一举拿下六枚金牌。
李宁成为当届奥运会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时至今日,他的成绩仍被视为中国体操史上的奇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追求卓越。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以一场场精彩的对决,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这支由郎平、张蓉芳等名将组成的队伍,承载着太多的国人期待。
小组赛阶段,中国女排虽然一度受挫,但这并没有削弱她们的斗志。相反,中国女排以此为契机,更加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进入淘汰赛,中国女排的状态渐入佳境。
每场比赛,她们都以饱满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对手,也征服了观众。
中国女排决赛的对手是美国队,这是一场复仇之战,也是一场荣誉之战。
面对主场作战的美国队,中国女排没有丝毫的畏惧。从第一局开始,她们就展现出了舍我其谁的霸气。
郎平的重扣、张蓉芳的轻吊,加上队友们的完美配合,中国女排势如破竹,最终以3比0的比分横扫对手,成功登顶。
当最后一球落地,中国女排的队员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水中满是喜悦与骄傲。
这枚金牌,是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的首金。
中国女排的卓越表现,不仅赢得了比赛,更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不屈不挠、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无数人为梦想而战。
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在很多项目中,表现惊艳。
在乒乓球、跳水、举重等传统优势项目中,其表现更是彰显王者霸气。
乒乓球项目中,中国代表团展现出了绝对的统治力。曹燕华在女子单打项目上夺金,蔡振华与曹燕华在混双项目上的胜利,以及中国男团、女团的夺冠,再次证明了中国在乒乓球领域的霸主地位。
乒乓球的辉煌,不仅提升了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更促进了乒乓球运动在全球的普及和发展。
在举重比赛中,曾国强、陈伟强等名将摘金。
接下来,就请跟我们一起看看,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夺金时刻表:
第1枚:1984年07月29日,由射击/男子自选手枪慢射的许海峰获得。
第2枚:1984年07月29日,由举重/男子52公斤级的曾国强获得。
第3枚:1984年07月30日,由举重/男子56公斤级的吴数德获得。
第4枚:1984年07月31日,由射击/男子50米移动靶标准速的李玉伟获得。
第5枚:1984年07月31日,由举重/男子60公斤级的陈伟强获得。
第6枚:1984年08月01日,由举重/男子67.5公斤级的姚景远获得。
第7枚:1984年08月02日,由射击/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的吴小旋获得。
第8枚:1984年08月03日,由击剑/女子花剑个人的栾菊杰获得。
第9枚:1984年08月04日,由体操/男子自由操的李宁获得。
第10枚:1984年08月04日,由体操/男子鞍马的李宁获得。
第11枚:1984年08月04日,由体操/男子吊环的李宁获得。
第12枚:1984年08月04日,由体操/男子跳马的楼云获得。
第13枚:1984年08月05日,由体操/女子高低杠的马燕红获得。
第14枚:1984年08月07日,由中国女子排球队获得。
第15枚:1984年08月10日,由跳水/女子跳台的周继红获得。
除了竞技场上的辉煌,洛杉矶奥运会还见证了中国体育外交的精彩篇章。
中国代表团的出色表现,吸引了世界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运动员的风采和体育精神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中国与多国运动员、教练员之间的友好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与友谊,更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体育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不仅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座丰碑,更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形象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的重要契机。中国代表团在赛场上的卓越表现,不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体育文化的普及和体育精神的传承。
那一届奥运会的辉煌,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续写中国体育的传奇篇章。
洛杉矶的夏日,见证了中国体育的荣耀时刻,也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体育史册上。

融冰雪丨这一刻,“双奥之城”梦想成真
象征“更团结”的大雪花带着最后一棒火炬缓缓升起,
这里,全球第一个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这一刻,14亿中国人梦想成真!
2001年7月13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念出“北京”,举国沸腾;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念出“北京”,世界瞩目。
从申夏奥到申冬奥,14年在中国的改革里、发展中匆匆一跃。
2008年8月8日,象征着29届奥运会的“巨人脚印”沿着古老北京的中轴路步履坚定而来,惊艳世界;
2022年2月4日,象征着希望的“蒲公英种子”冲向天空,变化汇聚成中英文“立春”火焰,刷屏全网。
从办夏奥到办冬奥,14年在中国人的眉目里、抬头间悄然而过。
14年前,我们热情、雀跃,从四大发明到丝绸之路,神秘的文明古国打开家门热情迎客拥抱世界。
“北京欢迎你”——看,大门开了,请进来呀!
今天,我们自信、开放,从科技创新到合作共赢,包容的东方大国与世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起向未来”——去,并肩前行,共创未来!
“双奥之城”让中国人民两次近距离触摸奥林匹克。
从人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深入人心,
大众健身隔空牵手奥林匹克价值。
竞技体育同享“双奥之城”荣光,深受鼓舞。
是新时代中国对奥林匹克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示范;
是有担当大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
北京冬奥会将开启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
历史的重托、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融合为一体;
奥运梦、体育强国梦、中国梦历史性交汇!
世界相聚在奥林匹克旗帜下,人类命运紧密相连!
撑到那一刻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棋局终了,俄罗斯棋手涅波姆尼亚奇和丁立人握手之后起身离开。在涅波绕到棋桌旁取走自己的水杯之前,丁立人再次跟他握手,然后右手转动了几下棋子,左手掩面……
在丁立人成为国际象棋第17位世界棋王之后,这段20多秒的现场视频在全世界棋迷面前播放了一遍又一遍。20多天之后,回首令人难忘的加冕时刻,丁立人透露,决定胜负的第四盘快棋加赛的后半盘,他是努力“撑”到最后的。
“那盘棋后半盘我一直在撑着,就是让自己精神保持集中在这盘棋当中。”丁立人说,“因为我担心自己一旦有些松懈,就会像之前那样,又倒在最后关头。我世界杯拿过两次亚军,小时候分龄组赛也拿过两次亚军,这样的大赛我是从来没有拿过(冠军)的。”
在由14盘慢棋、4盘快棋组成,长达20多天的世界棋王对抗赛中,分出胜负的时刻也是丁立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瞬间。
“赢完之后整个人很难控制住情绪,当时百感交集……我先是在棋盘前坐了会儿,手捂着脸,后来我在休息室里忍不住哭了很久。”
在慢棋三次落后、三次扳平之后,丁立人在快棋加赛的第四盘也是最后一盘一击制胜。当时,涅波在第46回合走出的后e4抛出了三次重复和棋的橄榄枝,很多观者以为两人要进入超快棋加赛。然而,丁立人积极求变的车g6引来了涅波的失误,最终这个选择改变了全局的走向。
“我意识到当时局面我至少不处于下风。而车g6这步棋走完之后,我也没有特别危险,因为我看到如果他h4再后f5想抓我车的话,我还能走后g4。既然没有输棋的风险,那就继续下一下。”
棋局继续进行。下一回合黑棋走完c4,丁立人发现对方没有那么容易防守了。涅波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找不到最佳的抵抗手段,支撑到第68回合终于认输了。
“后来回头看还是有错进错出的,他也错失了一些守和的机会,我走的也不是最精确的。我只是当时走了那个局面上看起来最稳妥的选择,不给他任何的反击机会。”
丁立人的昔日队友王玥在讲解世界冠军对抗赛时提到,涅波在棋局之外会通过一些方式给丁立人施加压力,比如在丁立人思考很久走出一步棋之后“秒下”。丁立人也说,他的确感受到了来自棋盘外的压力。
“我观察到的是他跟我握手的时候表情的变化。比如说他开始比赛或者领先的时候,握手都是面带微笑的。但当他输了一盘棋,后来有一次他跟我握手就板着一张脸,很明显感觉他在给我施加压力。比分被扳平了之后,在关键局面他会站起身来,然后就这样手叉着站在那边,看着这盘棋,就能感觉到他在给你施加压力。”
丁立人也能感受到对手要输棋时的那种无力感。
“(有一盘涅波失利的对局中)他在休息室回来之后,在棋盘前没有办法再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了,他当时就有点那种绝望,就是无力挽回,没有办法再创造反击的可能了。”
丁立人说,自己输了棋之后也会有点懵。在那种时候,他会跟远方的朋友们聊天,这些朋友在这次对抗赛中对他的帮助最大。
在接受国际棋联采访时,丁立人说,他曾经考虑如果输掉世界冠军赛就放弃下棋。他告诉新华社记者,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是因为有一段时间觉得下棋的乐趣减弱了,同时很难在棋上面特别是开局上找到新的创意。
“尤其是世界冠军赛,我预想涅波也会做很充足的准备,他的后手布局会非常坚固。我当时想到要走什么棋就很头疼。”
因为电脑引擎的普及,国际象棋的各类开局被研究得越来越深入,这给包括丁立人在内的顶尖高手们带来了很大挑战。丁立人说,以前有比赛的时候,经常是一天的生活围绕着比赛展开。如果那天比赛赢了,就会特别开心,还会在微博上分享赢棋的过程。后来他突然觉得下棋的兴趣减弱了,因为人工智能把国际象棋研究得太透彻了。
“从开局角度来说,很多时候你还是得找到一些新的东西,然后才能把棋下起来,而不是说‘背谱’重复一盘以前下过的棋。”
丁立人坦言,在成为世界棋王之后,自己要想继续在国际象棋上提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现在再往上走特别困难。首先棋上面这次也是拉波特给我带来了很多(创意),我自己确实感觉在开局阶段这种创新的能力可能有所缺乏。而现在如果说你慢棋阶段想赢一盘,可能需要在开局阶段做一些不同的尝试,然后你还能驾驭得住,这对一个棋手要求就更高了。继续前行,再往前走,这个过程真的很难。”
当被问到国际象棋的迷人之处时,丁立人提到了“精确的美感”。
“我觉得国际象棋有的时候从精确中带来一种美感。比如说从两种赢棋(的方式)中间,我会选择一种看起来更精彩一点的……有把握的情况下,偶尔会去追求一下这种美感。”
丁立人还说,他在与引擎的对决中也会发现这样的美感。
“我研究那些引擎对局觉得是很有趣的,比研究人下的对局要有意思得多,可能是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那些对局下得非常精彩,有些棋下得能够让人大开眼界。”
丁立人坦言,对于刚学棋的小朋友而言,这种乐趣他们可能没办法体会。他给小棋手们的忠告是“把目标放低一点”,“从成为自己身边的人当中最好的棋手开始”。
相关资讯
东城区中小学健康教育“金点子”优秀案例展播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挖掘东城区中小学校在健康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典型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区健康......
下篇:重庆体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