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原创人类历史上十大病毒

更新时间: 2025-09-07 21:13:41

阅读人数: 322

本文主题: 历史疾病有哪些

该病毒可引发急性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可通过身体接触传染,是现存毒性最大的病毒,导致患者病死率高达50%~90%。目前还没有有效抵御这种病毒的疫苗和药物。它以极其恐怖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像幽灵一样在非洲游荡,从1976年至2012年爆发了23次。

2014年7月,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非洲大爆发,其感染和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并且还在继续蔓延,并无被控制的迹象。

流感病毒分为三个型别,即甲型、乙型和丙型,甲型流感病毒是我们已经较为熟悉的一种,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历史上最骇人的一场流感发生于1918年,夺走了5000万条生命。令人闻之色变的禽流感也是一种甲型流感。

甲型流感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通过短时间内的基因重组演化出新的病株,每重组一次,毒性增强、传染性增大,且能导致原有的治疗方法失效。

该病毒可引发艾滋病。该病毒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该病毒会引发烈性传染病天花。该病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唯一传染病。

感染天花病毒的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是人类历史上发病率最高、死亡者最多的传染病,整个18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总数,在1.5亿人以上。

该病毒会引发狂犬病,该病主要是由狂犬病毒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的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它会导致动物得急性脑炎和周围神经炎症,发病后死亡率高达百分之百。没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当神经症状出现后几乎必然死亡。

传染源主要为狗,其次为猫、狼等。狂犬病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如果不小心被犬、猫、狼等动物咬伤、抓伤,破损皮肤或黏膜被动物舔过,都必须注射疫苗。

该病毒会引发肝炎。肝炎往往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都是传染性疾病。其中乙型肝炎与肺结核和艾滋病并列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全世界约有3.5~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该病毒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可引发急性传染病登革热。这种疾病最初发生在热带地区,通常大多发生在这些地区的雨季。全球每年发生5000万~1亿个登革热病例,大部分的登革热发生在年龄15岁以下的儿童。

该病毒可引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即我们熟知的SARS。该病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该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该病毒最早在1967年发现于德国马尔堡,引发的传染病被称为马尔堡出血热。该病毒病发后一周死亡。病发死亡率为25%~100%。

鼠疫是由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蚤为传播媒介。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在历史上曾多次大流行。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

原创人类历史上十大病毒

盘点历史上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天才们!

显然不是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是“天才”

但可以肯定大多数天才都有精神疾病

并且有些是比普通精神疾病患者严重很多倍

比如患有唐氏综合征的指挥家舟舟

《最强大脑》中心算能力惊人的“雨人”周玮

历史上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天才们

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病发时会有躁狂和抑郁两种情绪状态交替出现。躁狂型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涨的,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科学家发现,高创造、高智商的人容易患有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

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他是一个人生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天才。躁郁症为梵高带来无尽的创作源泉,但也成为他穷尽一生都没有摆脱的沉重负担和枷锁,他的疯狂和沉郁都因此而生。 所以,双相障碍日被定在3月30日,梵高的生日。

著名的音乐天才贝多芬也患有躁郁症。 躁郁症赋予了贝多芬打破古典音乐模式的创造力。他“狂躁”的一幕似乎燃起了他的创造力,饱受痛苦、孤独,遭受精神错觉折磨的时候,贝多芬创造了最著名的作品 。在他全聋时期,贝多芬花费了12年完成了最后的第八交响曲。在最后的那些日子里,贝多芬用鸦片和酒精药物缓解疼痛,几年后由于肝病去世。

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两种形式。

作为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 ,安徒生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无时无刻都生活在忧虑中 。他担心自己会得病、担心遭到突如其来的火灾或轮船失事、担心赶不上火车、担心丢失重要的文件、担心自己没有按剂量服药、担心把信放错了信封。他害怕自己睡着时被人当做死人活埋,所以每次睡前,他都在床前留张纸条,说自己只是睡着了。由于心理问题,安徒生一生都未婚。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生前时常出现抽搐、作呕、痛哭等奇怪的症状。施托塞尔为达尔文做传时说,从达尔文的日记和信件中,可以确信地说他自二十八岁起三分之一的白天时间都因焦虑呕吐或是躺在床上度过。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蒙克绘制《呐喊》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急性焦虑症。

患者会有感知觉的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 ,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

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是著名数学家、经济学家。1994年纳什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纳什患有严重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幻听、幻觉等症状伴随了他半生。纳什的经历还被改编成了电影《美丽心灵》,让观众第一次对精神分裂症有了全面的认识。

患者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出现对非生命体的持续依恋,却对生命体缺乏兴趣。孤独症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差异很大,症状复杂。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高功能的自闭症,因为与普通自闭症相比,患者智力正常,甚至很多患者在某些特定领域如艺术、音乐、数学、绘画等拥有天赋,所以素有天才病之称。

爱因斯坦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讲每一句话都十分吃力。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从不做违心的或骗人的事。为此,他受到同学们的讥笑,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觉得有些低能、傻气,大人们甚至怀疑他的智商是否有障碍。

抑郁症表现为社交能力障碍、不合群、离群、情绪低落、躯体不适、食欲不振等特点。严重可伴有自杀 。患者的智力意识清楚而正常。重型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悲观厌世、绝望、幻觉妄想、功能减退、并伴有严重的自杀企图,甚至自杀行为。而患有抑郁症的艺术家、政客、作家、科学家几乎是数不胜数。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患抑郁症。在他年近五十的时候,开始被忧郁症苦苦折磨。那几年是托尔斯泰人生最黑暗,也是最煎熬的一段岁月。他几欲自杀,疾病的折磨使他不仅放弃了个人的家庭生活,同时也放弃了文学创作,将精力投入到哲学与宗教的研究。

丘吉尔把自己的抑郁症称为“黑狗”,并以亲身体验告诉公众: “要是‘黑狗’开始咬你,千万不要置之不理,要是严重的征象已经持续了数周,而且还有自杀念头的话,那就该赶快去看医生。

著名诗人,生前一无所有却才华横溢,沉迷于诗歌的写作到了痴迷的程度。抑郁症对于海子来说就像他诗中那句——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患有抑郁症的名人还有如:林肯、罗斯福、巴顿、张国荣、戴安娜。阮玲玉、三毛、顾城、尼采等...

所以,抑郁症也被冠名为“世界第一号心理杀手”

英国《精神病理学》杂志发表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特博士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 政治家中有17%的人患有精神病,科学家中有18%,思想家中有26%,作曲家中有31%,画家中有37%,小说家中有46%。

虽然尚不能将天才和精神病绑定起来看待,但也证明每个人都会有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天才虽然天赋异禀,也没有豁免的特权。

很多人以为,得了重性精神疾病,似乎人生就没有希望了。

纵观这些患有精神疾病的天才们,或许他们一生也难以走出疾病困扰,但就算带着疾病,也仍在努力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医疗条件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面对精神疾病,不论是患者还家属,亦或是普通人,更不应该妖魔化它们,而是用一种普遍平常的眼光来看待。

就像人得了感冒要吃药,得了重病要手术。只要积极寻求治疗改善,精神疾病都是有可能被治愈的。

当今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满状态。

人也不仅是生物的人,还是心理的人、社会的人。 因此,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更需要社会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文章转载自:成都棕南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更多关于精神心理的康复知识和治愈故事,微信搜索【昭阳医生】公众号

疾病与历史进程关系图谱

历史上每次大疫病都伴随着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巨变,尤其是后者

历史上,疫病除了影响健康,还对社会稳定、社会结构和人的思想造成冲击。历史上每次大疫病都伴随着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巨变,尤其是后者,往往是在面对死亡和恐惧之时人类真实情感的爆发,以往掩盖在平安祥和气氛下的思想分歧也会日渐显著。关于这一点,大家能立即联想到的是黑死病之后的文艺复兴,这大概是疫病改变世界、改变思想的最著名的例证。实际上类似的事情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疫病与文明的兴衰、疫病与战争、疫病与经济、疫病与医学思想的巨变、疫病与社会分歧……相关例子不胜枚举。

《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于赓哲著,中华书局出版

随着文明时代的降临,人口逐渐密集,贸易、战争逐步增加,传染病开始获得广阔的舞台。可以说没有文明时代,也就没有人际传染病的频繁密集发生。但是,传染病是有自己的发展史的,同样一种疾病,在各个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形态,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原虫等病原微生物,其实从它们的角度来看,它们的目的和人类一样,都是繁衍生存。就病毒而言,自然界对于病毒也有筛选机制,杀死所有宿主对于病毒来说并非最优选择:病毒本身会随机变异,其中毒性过强的因为杀死宿主太快而导致自身也灭绝了,传染性弱的因为无法有效传播而灭绝,筛选留下来的病毒体现为传染性强、毒性弱,这是很多病毒性传染病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病毒要尽可能多繁衍,尽可能少杀死宿主。所以有的疾病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十分酷烈,但随着进化会逐渐降低烈度,例如梅毒、艾滋病,再例如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

文明的发展最终是可以提供更强大的应对疫病的手段

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各个文明的体量还不够大,往往一场疫病就能摧毁一个文明。随着文明实体的不断壮大,人类对抗饥荒、瘟疫和气候地理变化的能力也在增强,所以,文明的发展最终是可以提供更强大的应对疫病的手段。当然,文明程度越高,瘟疫传播的速度就越快,但同时人类应对手段也会更加先进。总的来说,传染病在人类疾病图谱中所占比重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不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人类营养条件改善,现代化的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进步使得传染病退居次席。正是在人类接连战胜天花、结核、鼠疫、疟疾、霍乱等疾病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才逐渐凸显出来。

新冠肺炎疫情最瞩目的就是其全球化色彩。病毒借助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可以在数日甚至十数小时之内传至万里之外,进而蔓延成全球性疫情。全球化的疫情本就是全球化生活的附属品,自古以来便是如此。而全球化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水平提升,也能提供更多的疾病应对手段,从这个角度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类既然不可能靠封闭模式发展,那么也就必须正视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化疫情。这是人类前进的必要代价。而且以现代人类的科技和组织能力,这个坎必须也必然能够迈过。

文明客观上可能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途径,但文明因交流而强大,强大的文明和现代化的卫生体系能够反过来克制传染病的传播。中国古代十室九空的疫病惨景已经不可能再现,欧洲杀死近一半人口的黑死病也只存留于记忆之中,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中,传染病已经式微。

所以说,全球化是几千年来人类发展的结果,是人类壮大自己、丰富自己的必要途径,瘟疫是与它相伴相随的“副产品”,任何事物都有正负两面,瘟疫是人类发展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因为瘟疫而终止全球化,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的选择。更何况,全球化还能带来更有效、更全面的对抗瘟疫的手段,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最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克制瘟疫的历史,任何新的疫情都不会彻底扭转全球化的趋势。克服它只是时间问题。

《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所提供的,不是“中国医学史”,或者“中国疾病史”,而是将疾病和应对疾病的手段作为“读史”的窗口,介绍重大瘟疫、防疫措施、古代医疗系统、长生药与政治、神秘而虚无缥缈的蛊毒与瘴气、古代外科手术尤其是华佗事迹的真假、割股疗亲是否真有治病功效……从中不仅要看到疾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还要看到人们为了对抗疾病、追求健康与长生时采取的种种手段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疾病对古代中国思想的冲击,对许多人人生的改变——尽管有时他们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改变源于疾病。本书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呈送细节,不作大而化之的概述,而是尽量将一些历史碎片缀合在一起,展现疾病与历史进程关系图谱;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能够让枯燥的史料鲜活起来,展现人类生活史“另一面”的部分细节。细节有时最能打动人心。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标签: 观点评论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