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惧留孙为何看着土行孙死在家门口?
要说《封神演义》里面阐教和截教在商周大战中阵亡的弟子,侠客君觉得最为可惜的要数土行孙了,因为土行孙死在了自己家门口。为什么这么说呢?土行孙是怎么死的,当时西周大军到了渑池县,这个时候已经离伐纣成功不远了,可以说胜利在望。然而在渑池县,西周军遭遇了非常大的失败,包括土行孙和邓婵玉在内,先后阵亡了十人,算是西周军在一战中阵亡人数比较多的了。而且即使是西周军阵营里比较厉害的哪吒出战,用上了火龙罩,最后还被张奎以地行术给逃了。同时,张奎还想做一件土行孙以前做过的事情,就是利用地行术到西周大营去搞刺杀,被杨任的神眼给发现了。在这种情况下,土行孙被姜子牙派出去回家找师父惧留孙取指地成钢法的符印,结果土行孙已经到了夹龙山猛兽崖了,小说里面还写“远远望见飞云洞,满心欢喜:‘今日又至故土也!’”,紧接着就被埋伏好的张奎一刀砍死“砍了个连肩带背”,真个就是死在了自己家门口。
关于土行孙的结局,惧留孙留了一个偈语给土行孙,通过谐音的方式作了暗示。偈语说的是“地行道术既能通,莫为贪嗔错用功。撺出一麞咬一口,崖前猛兽带衣红”,最后土行孙是在猛兽崖被张奎给砍死的。“麞”即“张”暗示张奎,“崖前猛兽”即“猛兽崖”,至于“带衣红”,被张奎一刀连肩带背砍了自然是让衣服红了。惧留孙没有说得很明白,但是他给土行孙留这个偈语当然是希望土行孙能够参透其中的奥妙,有效进行避险,然而不知道是土行孙真的没参透还是和黄天化一样根本没把这个偈语放在心上,真的就跟偈语所说一样,在猛兽崖被张奎一刀砍死,最后落个死无全尸(首级被张奎带走挂在渑池城上,估计最后连尸体都是惧留孙收的)。这里就得说叨说叨阐教这些人了,明明知道自己徒弟有此一劫也不管别人,既然如此何必又留个什么偈语呢?
当初姜子牙金台拜将之后,众多阐教三代弟子都向自己师父请教前程命运,唯有黄天化和土行孙得到的偈语是恶运,而且黄天化的偈语几乎算是明示了,只不过黄天化为人过于高傲根本没把师父的偈语放在心上,关于土行孙对于师父偈语的态度小说里没写,但看土行孙最后的结局明显土行孙至少是对偈语没有过多的研究。所以遇上张奎了也不知道用谐音去想一下,特别是到了猛兽崖了,远远看到飞云洞只顾着欢喜了,完全没有一个征战沙场的战将该有的警惕,或者是土行孙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有人在他家门口把他给砍了。惧留孙既然留下这个偈语,很明显就是知道土行孙会有此一劫,却偏偏也不闻不问,任由徒弟惨死在家门口,难道这不算是别人在打自己的脸?然而惧留孙却偏偏就没有管土行孙,让自己这个徒弟死在自己家门口,当然其实也是土行孙的家门口。小说里这么多修行的人,其实他们修行的地方也就相当于他们自己的家了。为什么惧留孙不管土行孙呢?
事实上,很多人讨厌阐教可以举出很多理由,但是有一个理由是绝对不可能成立的,就是阐教中人不管门人死活。因为从小说的描写来看,阐教其实非常护短。比如对哪吒,他杀死东海巡海夜叉和东海龙宫三太子事出有因,但是他当着石矶的面再杀死石矶的童儿就实属胆大妄为了,结果太乙真人却不准石矶对哪吒有任何惩戒,反把天命拿出来,反正那意思就是石矶你的童儿死在哪吒手里那是天意,你就得受着不能有意见。还有其他不少人都有过受自己师父救命的经历,像黄天化在斗魔家四将时被魔礼青打死,他师父清虚道德真君就用仙丹将之救活;作为封神的主力,姜子牙更是遭逢不少危难,光是被师门派人复活就不止一次;就算是土行孙也曾在遭受危难之时被惧留孙救命的记录,想当初土行孙看到余元的五云驼很喜欢就跑过去偷,结果被余元抓住放在如意乾坤袋里面烧,就是惧留孙从余元手里抢走了如意乾坤袋救了土行孙一命。
所以,阐教对自己的门人弟子是非常重视的,轻易不会让门人弟子丧命。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天命,阐教中人动不动就讲天命,如果命中注定如此,他们也就不会强行去和命运对着干。从这里来看,也就是说土行孙会死在家门口,其实就是他的命运。虽然惧留孙提前通过偈语告诉了土行孙,希望土行孙能够自己趋吉避凶逃脱这一劫,但实际上土行孙仍然没有逃过。在这种情况下,惧留孙自然不好再次出手相救了!实际上,我们看《封神演义》里面那些当正面人物来写的,都不会去和天命对着干,像女娲都被纣王题诗亵渎了,当她算出纣王还有二十八年的气运之后,也没有再打算直接去给纣王一个报应了。在《封神演义》的世界观里,顺应天命才是正道!

玉虚上仙惧留孙,封神后去了哪?由阐入释,竟比如来佛祖成佛还早
听到师父元始天尊对三界封神的严峻形势预判后,玉虚上仙惧留孙,遵从师命关闭了夹龙山飞云洞府,断绝了与闲杂人等的一切不必要往来。
特别是惧留孙还从元始天尊口中得知,他也是天庭玉皇大帝御笔钦点的天庭八部之正神。
能够封神成正神,进入天庭工作,获得天神编制,对于三界的众生来讲,可能是个不错的修行结果。
可三界封神榜,有个硬性的规定,只能是死后封神!
每每想到自己是玉帝点名要的玉虚第4位上仙之人,惧留孙便倒吸一口凉气。
论修为、悟性和实力,惧留孙并不差,他不仅是玉虚二代精英弟子,还是玉虚12金仙中,排名前列的弟子。
“天绝阵中多猛烈,若逢地烈更难堪。秦完凑数皆天定,袁角遭诛是性贪。雷火烧残今已两,捆仙缚去不成三。区区十阵成何济,赢得封神榜上谈”。
封神大战开启后,惧留孙与师兄弟们首次登场,出现在金鳌岛十天天摆下的“十绝阵”中。又在燃灯道人的挂帅下,领命用镇洞法宝捆仙绳,大破截教仙人赵天君摆下的“地烈阵”。
原本,在封神大战中,惧留孙并不想太过于积极,可一个意外变故,让他不得不再次出手。
土行孙,原本是他唯一的正宗弟子,不料被申公豹挑唆蛊惑,利用徒弟的贪恋富贵和美色,成为了殷商三山关总兵邓九公麾下的先行官,被封为五军督粮使,站在了阐教和周武王的对立面。
让惧留孙着急上火的是,申公豹在下山时,还将镇洞宝贝捆仙绳和两葫芦丹药偷盗而去,土行孙利用这件先天法宝,将哪吒和黄天化捆住困于商营;又趁夜偷袭西岐,将姜太公绑住,最后都惊动了元始天尊,派出白鹤童儿送来法牒符印解围。
杨戬在凤凰山青鸾斗阙下,得到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的女儿龙吉公主点化,来到夹龙山找到了师伯惧留孙,这才让土行孙浪子回头,改邪归正。
此后,惧留孙又与玉虚12金仙,一同受困于三霄娘娘摆下的九曲黄河阵中,被削去了三花五气,如同凡夫俗子,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联手才救出了包括惧留孙在内的玉虚二代、三代弟子。
网络上,有读者留言问:封神结束后,俱留孙又去了哪里?为何有人说,惧留孙比如来佛祖成佛还早。
文学作品《封神演义》原著第84回,“子牙兵取临潼关”一章节中,鸿钧老祖下界调停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的矛盾后,将通天教主带回到了紫霄宫,西方二圣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辞别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后,回到西方极乐世界。
而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在离开前,特别交待了姜子牙:今日来,他与玉虚12金仙弟子各回洞府,等三界封神后,再重新修身立命,方是真仙。
其实,封神中,惧留孙在第一次登场时,作者许仲琳老师,就曾有过交待,他由阐入释成佛。
但具体成为了哪尊佛,原著中并没有具体交待。
根据玉虚上仙惧留孙的名字,佛经典籍中有记“过去大宝劫”和“七佛部”经卷中,有文字记载:早证佛果的惧留孙佛”、“此中千佛者,惧留孙佛为祖。”
也就是说,玉虚金仙弟子惧留孙,在封神结束后,与燃灯道人、慈航道人、文殊广法天尊和普贤真人等玉虚弟子,受元始天尊之命,前往西方教,由阐入释,觉悟成佛。
从成佛的时间上来讲,燃灯道人成为了“万佛祖源”——燃灯古佛,也就是“过去佛祖”。
而惧留孙,则成为了惧留孙佛(拘楼孙佛,拘留孙佛),意为“成就美妙”,他与毗婆尸佛、尸启弃佛、毗舍婆佛、拘那舍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共同组成了“过去七佛”。
在辽宁省锦州市的义县县城东街,有座闻名于世的奉国寺,就敬奉有过去七佛,其中毗婆尸佛为过去七佛第一佛,为最尊,居于中间。
从过去七佛的排名上来看,惧留孙佛,比释迦牟尼佛还要早些。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盘点封神演义中黄龙真人和惧留孙的洞府、弟子和法宝
盘点封神演义中黄龙真人和惧留孙的洞府、弟子和法宝
黄龙真人是元始天尊的二代弟子,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修为达到大罗金仙境界,但没有斩掉三尸、吞掉六气,所以才会被困在九曲黄河阵中,惧留孙虽然比黄龙真人厉害一些,但也被困在黄河阵了。黄龙真人的洞府是二仙山麻姑洞。他的坐骑是仙鹤。
黄龙真人的法宝有:开天珠、辟地珠、无煞珠、造化珠,不要看这些宝物名字很吓人,又是开天,又是辟地的,其实没啥大用。
惧留孙也是元始天尊的二代弟子,是阐教的十二金仙之一,他的修为也是大罗金仙境界。他的洞府在夹龙山飞云洞。要说惧留孙可能很多人没有印象,但说起他的徒弟土行孙,很多人都知道。甚至没看过封神演义的人也知道他的故事。土行孙很像神话版本的武大郎,他的媳妇儿是邓婵玉。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
很多人都说潘金莲之所以嫌弃武大郎是因为他丑和穷。其实看看土行孙就知道了。压根不是表面上看到的丑和穷。其实潘金莲之所以讨厌武大郎本质上是因为他平庸、无能。试想,如果武大郎有土行孙的实力,潘金莲会不喜欢?开玩笑,别说潘金莲喜欢,就算是李师师也会爱的不能自拔。毕竟男性最大的魅力是权利和能力。就算像武大郎一样又矮又丑的人,一旦拥有出类拔萃的能力,也必然是受女人喜欢的活祖宗。
封神演义里的土行孙,虽然他娶到邓婵玉为妻,但土行孙还不算优秀,试问,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孙悟空,也和武大郎差不多高,身高四尺,也就一米二三的样子。但人家有本事啊,不但自己本领高强,而且人脉非常地广,走到哪里,其他人不得给点面子啊,尤其是取完经成佛后的孙悟空就更牛了。
或许你会说,扯神话故事有什么劲,放在现实中又丑又穷的人肯定啥也不是。但其实,现实中的霍金,比武大郎还不如。他只有两个手指头能动。生活不能自理。但那又怎样,谁能否定他的成就,而且有很多女学生要抢着嫁给他呢。所以,丑和穷不是男人的错,平庸才是错。
扯远了,上面说到惧留孙的徒弟土行孙。下面说说他的法宝吧。
惧留孙的法宝有:捆仙绳、碎心钉、人种袋(如意乾坤袋(得自余元之手))、两仪金挠。喜欢看西游记的小朋友会好奇了,为啥这惧留孙也有人种袋子和金挠啊?那不是弥勒佛的法器吗?没错。按照封神演义的设定,惧留孙后来加入了佛教,成为惧留孙古佛,也就是弥勒佛。当然这是封神演义的说法,但不是西游记的说法。
这么说吧,如果只看西游记这本小说,弥勒佛和惧留孙没有任何关系。但如果只看封神演义,那么拘留孙是弥勒佛的前身,惧留孙古佛就是弥勒佛。高石溪知道,有的小朋友又会好奇地问,那么释迦牟尼尊者如来佛,在封神演义里是谁呢?也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吗?
其实并不是,释迦牟尼尊者如来佛,简称如来吧,在封神演义里的前身是截教的多宝道人。十二金仙里的文殊广法天尊后来成为了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成为了普贤菩萨,慈航道人成了观世音菩萨。
相关资讯
封神土行孙内定肉身成圣,元始、惧留孙力保,神秘大佬否决:不行
看过封神的朋友都知道,阐教三代弟子有七位肉身成圣,分别是杨戬、李靖、金吒、木吒、哪吒、韦护、雷震子,其实还有一位弟子土行孙,他已经被元始天尊内定“肉身成圣”,师尊惧留孙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