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中国古代山精鬼怪的名册
中国古代山精鬼怪:夔、禺疆、猰貐、祸斗、九头鸟、穷奇、共工、虚耗、五通神、浑沌、凿齿、三足鸟。
1、夔:夔的身体和头像牛,但是没有角,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
2、禺疆:“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和风神,是黄帝之孙。
4、祸斗:“祸斗”原本是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
6、穷奇:“穷奇”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
7、共工: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
8、虚耗: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
9、五通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
10、浑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
11、凿齿: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沼泽地带的怪兽或巨人。
12、三足鸟: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
内容均由AI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

在古代传说魑魅魍魉的介绍带图分析
“魑魅魍魉”这四个字虽然难写,但是名气却非常之大,后人还为此附会了一个虚假的清朝文人智斗八国联军指挥官的段子,成就了一副对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把边。”,也算是文人意淫的新高度。那么“魑魅魍魉”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从字面上来看,我们就已经猜到了七八分,因为这四个字的偏旁均有一个“鬼”字,这说明,魑魅魍魉,至少与“鬼”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好吧,就让我们根据掌握的文献材料,扒扒这四个怪物的画皮吧……
【最早记载“魑魅魍魉”的文献是什么?】
最早记载“魑魅魍魉”这个词语的文献是《左传》。《春秋左氏传·宣公三年》有一段历史是这么说的:【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文中的“螭魅罔两”就是如今的“魑魅魍魉”,虽然四个字中有三个不一样,但是意思完全相同。并且,到了东汉时期,“罔两”两个字就增加了鬼边偏旁了。
【“魑魅魍魉”代表了那些妖魔鬼怪?】
魑魅魍魉与鬼有关,说明这四个生物的邪恶。按照民间传说的观点,“魑魅”和“魍魉”是上古时代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请来的鬼怪救兵,“魑魅”就是成精的屎壳郎,而“魍魉”是成精的蜘蛛。当然,这类民间解释毫无根据可言,都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加以取舍,我们还是从文献资料角度做一个粗浅的解释。
首先说“魑”,这个字与“螭”字是通假字,《汉书》颜师古注曰:【文颖曰:“龙子为螭。”张揖曰:“赤螭,雌龙也。”如淳曰:“螭,山神也,兽形。”师古曰:“许慎云:‘离,山神也’,字则单作,螭形若龙,字乃从虫。】四个人进行注释,四家的意思都不太相同,文颖说“螭”是龙子,如淳和许慎都说“螭”是山神,而张揖说“螭”是母龙,莫衷一是。宗福邦的《故训汇纂》对“螭”的解释是:像龙但没有角的怪物。“魑”也成为这一类鬼神的总称。
再说“魅”。有一个词语叫“魅力”,也就是吸引人的力量,由此可知,“魅”这种生物,具有迷惑人的本领。《说文解字》解释是:“魅”为老精物。此外,魅还被解释为“百年老鸮”。诗鬼李贺《神弦曲》中有一句诗是这么写的:百年老鸮成木魅。如果我们读过《西游记》,应该还记得唐僧师徒到达小雷音寺之前,唐僧就曾经被木精幻化的美女们给纠缠住了,最终被猪八戒一顿钉耙刨了根系,彻底死翘翘了,这些木精就是“魅”。
而“魍魉”总是成对出现,许慎《说文解字》对此的解释是:“罔两,山川之精物也”。而《史记索引》中,引用东吴韦昭的注解则是:魍魉,山精,好学人声而迷惑人也。由此看来,“魍魉”属于山中精怪。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魍魉”的形象又发生了变化,成了“孤魂野鬼”,再后来变成了鬼魂、邪物之类令人恐怖的东西了,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以下是文献举例——
1、魍魉是孤魂野鬼——《史记正义》引裴矩《西域记》云:【(盐水)在西州高昌县东,东南去瓜州一千三百里,并沙碛之地,水草难行,四面危,道路不可准记,行人唯以人畜骸骨及驼马粪为标验。以其地道路恶,人畜即不约行,曾有人于碛内时闻人唤声,不见形,亦有歌哭声,数失人,瞬息之间不知所在,由此数有死亡。盖魑魅魍魉也。】
2、魍魉是鬼魂邪物——《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载:“基大惊,问其吉凶。辂曰:‘直官舍久远魑魅魍魉为怪耳。”;《晋书·葛洪传》载:“臣愚以为阴阳陶烝,变化万端,亦是狐狸魍魉凭假作慝。愿陛下采臣愚怀,特遣谷出。”;《南史·嗣伯传》载:“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魉,应须邪物以钩之,故用死人枕也。
文物小奇谈:传说当中的“魑魅魍魉”指的是妖魔鬼怪,还是怪力乱神?
现如今,我们一谈到“魑魅魍魉”就等于是说妖魔鬼怪,也用来比喻各种生活中的坏人,它们从“鬼”字旁,可深究起来,这几个汉字的内涵却是挺深刻的。
有据可查的是,这几个字最早出现在《左传 宣公三年》,上面写的是“魑魅罔两,莫能逢之”。到东汉年间,张衡在写《西京赋》的时候,就已经改为“魑魅魍魉,莫能逢旃”。
魑,古书上也写作“螭”,它的本字是《说文解字》中的“离”,许慎解释为“山神、兽形”,是一种上古猛兽。
事实上,在古书当中“魑魅”较为常见的是连用,也有学者解释他们是人面兽身的妖怪,用来迷惑百姓。“魍魉”两个字也是连用多,有时候也写作“方良”、“罔两”,在《周礼》的记载中,他们却是蒙着熊皮的神兽,是山泽之神,能驱除邪魅,保护群众的。随着时代的演变,这两个词逐渐合流,统一成了妖魔的代名词。
各种民间传说鬼怪介绍之百鬼夜行(五)
各种民间传说鬼怪介绍之百鬼夜行(五)
生前犯下恶行的男人,死后被埋葬在寺庙里。次日晚上裹着裹尸布出来袭击小和尚。以专门偷吃小孩子而闻名。
浑身是毛、狠毒残忍的妖怪,传说是暴力男人妻子化成的妖怪。
一种在艳阳高照的天气里忽然出现、盗取他人田里的水的妖怪。从前在津轻地区,正值农植季节却干旱无雨。人们用过了求神、祈雨等种种招数,天公却始终滴雨不降。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很久。河川游村子的人为了给稻田贮水,只好向上游的村子乞求分一点水,可是上游村子的人却很小气,不肯打开水门。于是,下游的一个村民决定自己偷偷去开水门。不料运气不好,让上游村的人发现了,被活活打死。事态甚至严重到上游村子专门雇浪戒备的地步。下游的村民除了祈雨之外,别无他策。有一天,下游村的稻田里忽然涌出了清水。人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上游有人把水门打开了吗?不仅如此,即使上游的村子关了水门,不知何时又会被打开。这就是“赤舌”所为。“赤舌”是一种与“河童”很像的妖怪,只是头上没有顶着水盘。它通体赤红,总是耷拉着一根鲜红的舌头。
没有眼睛鼻子的一堆肉,据说吃了它会长生不老。日本的庆长四年(1599年),德川家康所居住的骏府城内出现一个奇怪的生物。那个奇怪生物本身就像是一块肉,形状就像是被捏成一团一团的粘土,有手却没有手指,并且用手指向京都方向一动也不动。后来这个奇怪生物就被德川家康身边的侍卫赶跑了。是此妖怪在日本出现的唯一记录。这就是此妖怪在日本出现的唯一记录,此外并没有留下更详细的资料。
「视肉」这个名称是中国的叫法。此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因为这种妖怪本身就像是一大块肉当中有两颗眼睛,而且并没有手脚。而日本文献中记载的肉人与视肉不同,是有手也有脚的怪物,因此有人认为这两种并不是同一种妖怪。
经常躲在墙壁中的妖怪,会发出“鸣汪”的声音,一但听到的人不回答它,便会被它吃掉。
即黄昏时刻为超自然的时段,黄昏(17点-19点)黎明(3点-5点),日本阴阳道称为鬼神最容易出没的时候,也是人与鬼怪可以同时出现的时刻。一般野外逢魔时在黄昏(17点-19点)黎明(3点-5点),而室内逢魔时在子夜(11点-1点)。
能引发旱灾的一种类似僵尸的存在,俗称旱魃,古传是一种没有办法克制的特别僵尸。(喵了个咪的小鬼子也知道中国这个)
被称作为 河童近亲种类的水虎,长相比河童更加不讨人喜爱,胃里还有牙齿可以彻底咀嚼消化水虎囫囵吞进来的所有东西,而背上的铁甲则是与石头撞击都毫发无伤,下半身更有一排连岩石都轻松抓碎的水虎爪方便攀爬,不过最让水虎无往不利的是它那双听得懂鱼、鸟和人语的万能耳,以及可以随心所欲让躯体隐形消失的妖力。(这个最早的记载也在中国,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鲤,射之不可入。七八月中,好在碛上自曝。膝头似虎,掌爪常没水中,出膝头。小儿不知,欲取弄戏,便杀人。或曰,人有生得者,摘其皋厌,可小小使之)据本草纲目记载,水虎是居住在湖北省的河流中的妖怪,外表看起来类似3、4岁的儿童,但是身体却覆盖著连弓箭也无法射穿的坚硬鳞片,通常都是全身潜入水中,只露出很像虎爪的膝盖在水面上。
住在山里,用话语迷惑到那里的人的人心的妖怪。说的内容都是些打击人的话,只是以这个恶作剧为乐的妖怪。
在山中的妖怪,只有一只脚,在山中急速奔跑。
相关资讯
“南张北溥”
溥儒画作题材甚广,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一不精,其晚年喜作妖怪图,取材于《山海经》《太平广记》《西游记》《聊斋志异》《济公传》《子不语》等小说,作妖魔鬼怪之状,多有奇趣。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