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再看《来自新世界》

更新时间: 2025-09-24 14:53:05

阅读人数: 381

本文主题: 来自新世界是轻小说吗

评分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标准,但一本高分的书,特别是科幻小说却总是很能吸引我的眼球,日本小说《来自新世界》便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写的是在末世之后建立起新社会中,主人公早季一生经历的种种不可思议的故事。 我认为这是一本披着科幻小说外衣的社会学、政治学甚至人类学的小说,书中描写的是末世之后新建立起的社会与在此之中发生的故事情节。这两年整个地球很不安生,看了新闻好像到处都在闹恐怖主义,到处都在打仗,能生活在南方已是安逸。现代的极端分子手中已不仅仅是利剑长刀,不乏火枪热跑乃至更尖端的毁灭性武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民用和军用之间的转换如此便捷,假设你有互联网上特定信息和3D打印设备,你甚至能在家中制作出性能不俗的武器。冲突已是在所,难免难免在哪天出现某个狂人,制造出热核武器让全世界与之同归于尽?这个问题已经不是设想,而是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的世界。《来自新世界》就描写过这种场景,个人拥有绝对武力,变得肆无忌惮,变得残暴变态,经历了这种噩梦的人类最终仅存数万人苟延残喘。如何避免与解决这个问题,有理论提出人类必须建立起更加坦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必须毫无保留的沟通方可化解矛盾,或可用脑波交流无保留地交流(《三体》),或者打破AT力场融为一体不分彼此(《EVA》),或者出现某一共同的外来敌人(众多科幻片),或通过洗脑式的教育和残酷的公民筛选(《来自新世界》),否则这个文明如何防止出现狂徒,如何继续发展下去? 当今的科技发展已经远远超人类的精神与道德之前,很多东西在人还未做好准备之时便已出现,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这玩意不知是上天的恩赐抑或是恶魔的礼物,惟留希望。愿神佑世人。

再看《来自新世界》

笔记(来自新世界(上下))书评

最开始的恐惧感和诡异是一点一点堆积起来的。是浑然不觉中一点一点觉察出“不对劲”的那种堆积。太聪明的叙事武器。阅读体验极佳。最开始的田园牧歌,在暗示下才恍然大悟全都是人造的幻想。战栗感从头淋到脚。袋牛隐喻悄悄消失却没有被发现的丽子和学不自然的谜题里也有极致的美丽“但直觉告诉我们,这样的内容不应该告诉我们,而且也是我们绝对不该知道的知识。”“不要再问了。来自潜意识的声音如此告诫。”“但是,明知不可以,还是忍不住要打开潘多拉的盒子。这是人类自古以来不变的天性。”“只有0.3%?”“剩下的99.97%的人类到底怎么了呢?”“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崩溃,互联网也自然消失,信息流动再一次被地理障碍阻挡,人类再一次被分隔,封闭在狭小的世界里。”“如果人这一种生物的本性之中充满了连虎硤都要自愧不如的暴力,那为什么只有我们的社会能成为唯一的例外,与争斗无缘呢?”“预先排除具有危险因素的孩子。”“通过浓密的性接触消除个体间的紧张或增加的压力。”“不单是异性,同性间的也应当奖励。”“男孩与女孩,女孩与女孩,男孩与男孩,大人与大人,孩子与孩子。唯独具有怀孕可能性的行为比较特别,必须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得到伦理委员会的许可才行。”“将人类这一生物降格视作具有社会性的哺乳动物。”“愧死机制。”“原因与结果,常常像吞噬自己尾巴的蛇一样。”“我们用平日很少出口的脏话对骂,诅咒自身的不幸,向神哀诉,低声抽泣;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牢牢牵着手,不停地走。”现在的智人社会在书里已经变成“史前时代”。于是就会出现诸如“史前时代的精神医学书籍”和“史前时代的量子力学科学技术”等等。陌生化效果一流。觉和瞬,真理亚和“我”之间的性关系,有点让我想起《人渣的本愿》。《来自新世界》里关于性的设定非常有趣。(可以研究一下?)“八丁标不是为了抵御外敌,而是为了抵御内部的敌人才设立的。这个敌人,就是我们不断泄露的咒力。恶鬼也好,业魔也好,对于我们来说,所谓恐怖,都是从内部而来的东西。”“如果现实是确定不变的,妄想与恐慌症倒也不是不能治愈。但是,如果现实也会跟随不安定的内心不断发生变化,那就无能为力了,不是吗?妄想与现实之间,永远只会有负反馈,只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且那全都是在潜意识层面发生的事,没有应对的方法。”“到了今天,我仔细回想小町中的种种事情,渐渐意识到那种扭曲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了。那是成年人从心底恐惧孩子的事实。”承受了太多的少年人是日本动漫和部分小说的热爱。读到(下)的某一部分时,烤着火的我也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深夜胡言乱语。《脑髓地狱》之后,我还没有过类似的阅读体验(抓人到两天就可以看完的程度)。《来自新世界》一跃成为我心目中日本文学排行榜前十佳作。一直觉得日本的动漫和一部分想象力蓬勃的小说,表面上看起来天马行空中二得要死,其实世界观的设定中都注入了很深的东西,符合现代人现实世界中既有矛盾,或者潜在矛盾的东西,关于可以理解但未被解决的难题,等等。将这部分真实的现有的潜在的各种矛盾和难题融合进艺术作品中好像是现代日本文化的长处,这也就是为什么动漫能在全世界引起大范围的共鸣的原因(当然这里不仅仅指那些大制作的拥有原创性系统化世界观的作品)。而这种融入又极其大胆,几乎没有任何外界的限制,也没有任何的既有文化或政治的包袱,所以一切形式的探索都可以被实现。这点大概很难。也很难被超越。

存在即合理

看完来自新世界,问题似乎又回到了人的本性这一点上了。那么小说中的人类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杀戮者或是被杀戮者,如果从不同的立场来考虑,似乎没有办法得出绝对的答案,那也就更没办法说清楚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不过我想还是两者皆有比较有说服力。说到底,善和恶也许就像能量守恒一样保持着一种宏观上的动态平衡。 从个体而言,由于内部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善恶所占个体的百分比因人而异,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之间有好坏之分的缘故。但从由这些各异的人类组成的社会来讲,善恶大概始终维持在五五开吧。硬要说为什么的话,让我们看得稍微极端一点,比如每个个体“恶”所占的百分比为100%,那么地球瞬间毁灭的百分比也应该有百分之百了吧,为了让生命继续下去,这些个体必须采取什么措施制约他们恶的百分比。再比如如果每个个体“善”的百分比达到100%,这种情况应该会像美国当年屠杀狼群一样,没有任何威胁的人类最终会疯狂繁殖直至地球不堪重负。虽然这都是比喻和猜测,但我想一定是自然和人类有意或者无意的力量在时时刻刻维持着这一种平衡才让这个社会磕磕碰碰的走到现在吧。就像战争,对于人们来说是极其邪恶的存在,是对伦理道德的亵渎,但是就像上面所说的善恶百分比,战争与和平之间也必然是这样的关系。为了维持社会的平衡,这些截然相反的东西必须要相互制约,才能让社会继续下去。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小说中的新世界未必是个恶意毕现的社会,这也只是人类千千万万种生存方式中的其中一种,是历史进程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人类为了生存残杀化鼠(原人类),从化鼠的立场来看,人类的行为无疑是极恶的,但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不得不做的。如果书中这场战争最后的胜者是化鼠,那么最终的结果只是人类和化鼠的地位倒转而已,为了防止人类造反,化鼠一定也会做和新世界的人类一样的事情。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社会根本不会有任何变化。所以看完整本书我在想2000年后的世界到底会怎样呢?大概还是会在重演历史,因为这就是社会,没有黑暗哪来的光明,没有痛苦哪来的快乐,这些看似绝对的东西其实是最模糊的存在,社会就是在这种清晰的混沌之中摸索着前进的吧。 现在很多人都愤世嫉俗抱怨社会,微博上捎捎看见点负能量就扩大到整个社会上升到民族大义。这也是因为这些人只筛选了自己看到希望的恶的信息,而这些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所谓的人之本性中的“恶”的一面。但相对的,也有人表现出的是“善”的一面,就是这些形形色色思想各异的个体在无意中维持了这个社会的平衡。所以反观现在我处的这个时空,我不能绝对的说这个社会的好坏,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是维持“存在”的秩序。 最后再用标题结束一下我这个不知所云的读后感——存在即合理。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其实看完这本书我从来没有这么疑惑过,以上也只是在我混乱的脑子里提取了一些能暂时说服自己的信息,不知道大家都怎么想的OTL请一定告诉我;;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