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关于《来自新世界》可以深挖的几个地方

更新时间: 2025-09-24 14:53:06

阅读人数: 956

本文主题: 来自新世界是轻小说吗

故事的时代背景发生在千年后的日本,那么那个蓑白是否有可能讲述的是日本的历史?世界的其他地方展现的是不同的社会形态?比如其他国家选择将普通人与当地的丑陋动物进行基因混合之类的,这么说来,东京的那些奇怪动物是不是也有可能是由人演化而来的?(线索是杀死乾先生的大博比特虫长着像人的脸,还会发出人一样的惨叫 )

作者对真理亚和守的出走后的故事描写的相当隐晦,只能知道他俩在生完孩子后死得非常凄惨,具体的死法不得而知,但根据野狐丸对女王做的手术以及这个村里没有失明或失聪的人,多少可以猜到个大概。

瞬,早季的姐姐,第一组消失的那个人,以及和贵园里本应最后毕业的那个人,基本从侧面说明了咒力有篡改记忆的能力,那么将蓑白全部销毁,抹除之前的历史,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又或者从一开始就将化鼠的智力水平降到最低甚至没有,新人类的社会秩序会不会更稳定一点呢?

最后稍微扯淡一下,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直假定新人类是正常人类的样貌,有没有可能从我们的外部视角来看,新人类其实也长的不像人类,非常丑陋,只不过他们的审美系统和我们的不一样,或许获得咒力后身体形态发生改变了也说不定。

关于《来自新世界》可以深挖的几个地方

哪个部分在逞强,哪个部分就会不堪重负。

最初遇见这个故事是14年小说被漫改的时候,那是自己还是一名苦X大学生。邻寝室一哥们推荐了这部动漫给我,当时就被作者的想象和对社会教科书般的理解折服。不过那时的可能也就理解了一半的动漫内容。因为在医学院嘛,自己也好强。那几年都没好好去理解专业以外的故事。如今算是有点点时间了,翻出了这本小说,就重新去看见。另外,那个哥们在经历了那么多动漫哲学的洗礼后,自学日语毕业之后就去了日本留学。

反乌托邦的书不少,经典的动物农场和1984是开山。《美丽新世界》之前也出了美剧,当然基本都变成了黄色暴力的成分。披着科幻外皮的讽刺,倒还是有那味的。而《来自新世界》的美丽性在于利用化鼠的一个平行物种来重新演绎人类逝去的历史。拥有咒力的人类与平行物种的冲突,就是自己与自己的不协调。制度闭环的严厉渴求,就必然是拥有不可以断裂的脆弱性。哪个部分在逞强,哪个部分就会不堪重负。你尽力彰显的荣光,那必然是历史中矛盾重重,磕磕绊绊的无奈。

其实我们都想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好。可是诺大的网络需要调和,这必然是没办法完美的。

再看着这米国YQ越来越恐怖的状态。我也是尽力保护自己就好。

赶紧回家吧,自己早就想卸下一身的不甘和无奈重新开始了。

到达绝对统一之日,便是人类衰退之时

到达绝对统一之日,便是人类衰退之时

《来自新世界》是一部科幻小说,部头不小,因为知道部头不小,又恰好发现这本书有改编得非常成功的动画,于是先去看了动画。 过往我常看欧美科幻,或是能入欧美人眼的大刘的科幻,他们的故事往往科技昌明,若有帮派设定(未必是正反派那么对立),通常也是地球一派祥和,战场几乎都延伸到了其他星球或星系。 然而反观《来自新世界》的设定,同样是发生在未来的故事,人类竟因为发现了一种supernatural的能力——咒力——而放弃了所有的科技,生活方式仿佛回到了农耕时代;而且人们的生活范围也变成了日本的一个城市,莫说是其他星系,就是跟他们说起东京的故事,他们都将信将疑。 除了衰退的世界观,这部小说里还有着不少令人瞠目结舌的设定,比如最为人炒得火热的不限性别的恋爱观,但不得不说,这本书凭借“成年前与同性交往不受制约,但绝不能和异性发生关系”这样颇有噱头的设定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偏离读者常识的“乌托邦”。 在这个“乌托邦”里,孩子们在成年前要经过一系列成长,一旦成长速度跟不上,或是成长的方向有偏离,就会被“抹去”,不仅本人消失,连同周围人对其的记忆都会一并被篡改。 这几乎是全书唯一一个让人觉得似曾相识的设定。 通篇如此大胆,却都完美地自圆其说。 我喜欢这本书,最大的原因恰出于对衰退的乌托邦设定的喜爱与认同。 科幻是一个很棒的文体,它让作家的思维不受现实任何约束;可同时,科幻大抵也是最难写的小说类型之一,因为一切的畅想都要符合人们生活现状的合理推理。天马行空如村上春树,也会在描写《奇鸟行状录》这样庞大的世界时以诺门坎战役为参考,在写《1Q84》的时候,也不过是将奥姆真理教的原型以另一种组织形式叙述出来,所以纵然他的脑回路常令人叹为观止,也断然无法让人称其为“科幻作家”;而再深究其他科幻作品,无论是常见的科技幻想(很多美国作品的路子),政治或社会发展的极端形态(比如《1984》《美丽新世界》),或是像《三体》那样把一个大众熟悉的博弈论体系放置于整个宇宙大环境里,说到底都是一些当下人们能够接受的元素的延伸,而他们的延伸都朝着更先进、更宏大的方向。 《来自新世界》的世界观也并不全新,至少对孩子的“选择”在纵向的历史、横向的世界中处处都在上演,只不过我们选择的是性别、种族、智力、身体是否残疾,而书里用了唯一的“咒力”做标准而已;但这本书最大胆的地方,是对这样的“选择”的极致,给出了一个结局,便是人类衰退。 读书的时候,当我反应过来这样的小农社会竟是在一千年以后的未来,我内心简直抑制不住的狂喜,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觉得科技昌明的作品固然帅,可这样的未来才更符合我的推理和期待。 因为高中生物书告诉我们,生物的进化需要的是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没有了随机突变,或是人工将其扼杀之后,这个物种就无法进步,所以当我们固执地选出最聪明、最健康的孩子,删除那些“残次品”,人类其实就离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发展路线越偏越远。 所以人类有没有可能长生不死?绝无可能,除非我们等着灭绝。若是长生不死,人类便永远不会更迭进步,一旦发现三体星人,恐怕不必把太阳系打成二次元也会瞬间全军覆没。 我喜欢贵志佑介对人类未来的这种畅想,见过太多作品谈广博的宇宙和绝对精神,却没有一部直言不讳地写到未来人对我们如今的军事武器的不可思议的敬佩;而那么多作品曾对集权主义对普通人的压迫和等级划分做出描述,我却也没有看过任何一部作品做出进一步探索。《1984》之所以让人看完后脊发凉,是因为书看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永远无法抵挡老大哥的力量——可如果这本书出第二部,告诉你老大哥在征服了全世界之后只剩下衰退一条路呢?你还会害怕吗?抑或会欣喜? 我想我依然会害怕,因为无论在什么时期,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会对人群进行筛选。过去我们反对妇女工作,现在我们开放了,可过去我们会排挤那些一心想进入男人社会的女人,现在又何尝不会鄙视那些“直男癌”呢?如果全世界的女生都联合起来抵制直男癌,不与他们结婚生娃,两代之内直男癌就会灭绝,这不一样是人种大筛选吗? 有主导的思想就有主流与非主流,有这样的区分就会有筛选,而任何筛选一旦达到一定程度…… 我们就和活在1984年的神栖六十六町的人们没有差别。 《人类简史》里说,人类语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虚构,而虚构能让人类拥有想象,最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制出共同的故事,正因为有这样的共同想象,智人才能统一,才能统治世界。 于是,当这种“想象”达成一致的时候;当大人们制定的规则是没有咒力就要变成化鼠,咒力不达标也要被抹去的时候;当咒力太强无法操控而外泄得厉害时要被当成实验品的时候;当规定成年之前可以与同性相互爱抚而不得与异性发生关系的时候;当老大哥告诉你1+1应该等于3的时候;当这个世界都联合起来排挤直男癌的时候…… 如果这些规则、规定、“共同想象”都成为了现实,人类其实早已走上了一条统一而衰退的路。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其实这实在是《来自新世界》里一个微小得不能再微小的设定,我甚至不确定贵志佑介的“衰退”设定是有意还是无心为之,认真说起来,化鼠与人类的关系、“咒力”的精神隐喻都是比这个设定更值得挖掘和思考的主题,作者也着墨更多,但这本大部头内涵过于繁杂庞大,那些东西,将来什么时候想起什么时候再带一笔吧。 另外不得不赞叹的一点便是,在这样一个沉重的故事外壳下,作者的文笔始终轻盈,节奏也短促雀跃,纵然情节会有偶尔的突然断档和跳脱,但作者不仅在后面将那些跳脱一一串联,还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迷之欣快感,以至于很多人说起这部大部头的时候,都觉得读起来更像轻小说。 这可能也是这部小说能改编动画这么成功的原因。 初看此番,既有《风之谷》《幽灵公主》里的悠长背景,又有《寒蝉鸣泣之时》的阴冷气场,再时不时配上德沃夏克的《From the new world》,氛围简直迷人得不行。 而再回头看我当初的豆瓣短评:先看的动画,神作;再来看书,更添几分荡气回肠,想念瞬,会想念陷入这本书里的感觉。 时隔半月写出此文,当时的心情竟几乎没变。 甚至每一次回味,就会多一分沦陷。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