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融合业态下,文学的多种玩法
11月17日,在浙江乌镇举行的“新时代文学跨界传播论坛”上,番茄小说执行总编辑乐力分享了一些数字。
App里,有600万人喜爱《三体》,1132万人读过《云边有个小卖部》,每天有1700万人在搜索栏寻找自己喜欢的图书。
我们常说“力透纸背”。文学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种种趣味可以透过印刷品传递给读者。然而在今天,“力透电子屏幕”也成为了新的可能。
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传统的图书出版已经发生变革,走向全媒体的数字 。电子书、有声读物等的不断涌现,展现了行业的新业态。在新理念、新技术的加持下,出版的疆界被不断拓宽,融合出版成为出版生态中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敏锐的读者,已经投身这股浪潮。
11月19日,“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浙江乌镇举行。此次摘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毕胜介绍,《千里江山图》纸质书热销的同时,电影、电视剧、话剧、广播剧、评弹、有声书、电子书、红色剧本杀等多种版权也全面开花。
文学作品的多种形式传播,已经不是新鲜事。今年2月,中华读书报举办的首届“出版融合优秀图书案例征集活动”聚焦在纸质出版物上应用创新技术的融媒出版物,共有24个案例获奖。其中,国民刊物《读者》搭载了“与您共读”原创线上栏目,邀请了刘震云、敬一丹、王源等名家、明星讲述创作经验、分享读书感悟等。同时还搭建了金句卡片阅读、人文通识课等创新服务内容,打造出了一本多维立体交互的融媒体刊物。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的《青年文摘》也推出了音视频课程、读书社群、会员服务等等。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日趋成熟。人们依靠新型媒介获取信息,渐渐成为常态。出版业受到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影响,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简单来说,纯文学出现了诸如有声书、剧本杀、广播剧等更多新玩法。
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副总经理陈洁发表在期刊《中国出版》上的文章介绍,出版融合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末到2012年的“数字出版”阶段。在这一时期,出版界开始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被运用到出版实践中,“数字出版”作为一个业界约定俗成的概念被广泛提及。在2013年—2020年的“融合出版”阶段,行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融合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2021年,进入了出版深度融合阶段:出版融合在实践中逐渐有了成形的发展模式,需要迈向更深层次,政府部门在顶层设计上也进一步引领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
如果说作家的创作是融合出版的第一步,那么“被看见”就是第二步。
番茄小说执行总编辑乐力介绍,番茄小说与300多家出版社密切合作,是一个拥有十余万册优质出版物、35万部原创网文作品的数字阅读平台。打开这个App,可以找到轻松愉悦的小说、故事,也能够搜索到经典名著、人文哲思、科普读物、古典诗词甚至古籍善本。从小说到出版物,从网文到有声书,番茄小说涵盖了多种阅读形式。被看见,乃至被听见是融合出版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意味着将最为核心的内容推上舞台、推入市场,为出版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切实的可能性。
。”目前处在人们视线焦点中的许多网络作家,几乎是进驻互联网世界的第一批网民。
网络作家蒋胜男是电视剧《芈月传》原著作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她非常关注网络文学和动画传播的关系,认为网络文学与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联系紧密,在技术的“催熟”下,拥有很高的转化效率。“通过跨界传播和联合发展,可以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网络文学的形式传播出去。”
融合出版对传统杂志、出版社而言,是一辆必须上的车。它不仅带领后者驶向更具魅力的远方,也使纯文学有机会感染和吸引更多受众,反哺杂志和出版社。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一级期刊《芙蓉》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杨晓澜介绍,《芙蓉》杂志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等为基本矩阵,策划作家时刻、周四下午茶、麓友等栏目,多期阅读量超10万+。
强化互联网思维,不能止步于打造基本矩阵。在常规动作之外,《芙蓉》杂志强化与喜马拉雅、东方甄选等新媒体合作,携手传统媒体,提升线上宣传的效率,吸引更多读者。在重点选题的营销模式上进行探索,与平台加强联系,最大限度开发有声、影视、电子书等IP资源,提升产品转化成果。
番茄小说App也是《芙蓉》杂志社正在寻求合作的对象之一。与传统阅读有所区分的是,为了让读者在书海中寻找到兴趣相投的同道,番茄小说打造了社区生态。读者们可以将自己喜爱的书籍生成书单,发布在书荒广场之中,推荐给更多人。在读书社区,用户还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可以与其他读者交流互动,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阅读社群。
这种社区生态的建立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互动的阅读环境,能够更好地分享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
记者了解到,东方甄选开播以来销量最高的图书是迟子建的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超63万本。而开播以来销量超过10万本的图书中,38款图书销量已突破10万册,包括《许渊冲译:美得窒息的唐诗宋词诗经》《余华:活着》《路遥:平凡的世界》《苏东坡传》《儿童版世界简史+中国简史》《江南三部曲》等。文艺、人文社科、童书类在直播间相当受欢迎。人气主播董宇辉推荐的图书,销量也是最高的。
在小红书、豆瓣App等年轻群体聚集的社交平台,萌芽、芙蓉、后浪等一批杂志和出版机构纷纷入驻,不仅及时发布新的图书信息,还积极组织线上线下的文学活动,例如作家分享会、书籍共读等等。关注文学、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潮,在读者与文学的互相吸引中,出版业逐渐找到了新的路子。
在“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活动期间,番茄小说App上线了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涵盖如《回响》《雪山大地》等作品,目前已有累计10万人点击该书单阅读茅奖作品。
你想知道茅奖作家们喜欢读什么书吗?哪些作品对他们的成长和写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活动期间,晨视频与番茄小说联合推出茅奖作家推荐书单。
《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
《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江格尔·蒙古族民间史诗》色道尔吉(译)
《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石黑一雄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潇湘晨报记者储文静 伍婷婷 任弯湾 摄影记者杨旭 孔东亮乌镇报道

《参花》是什么级别期刊?是正规期刊吗?可以评职称吗?
问:《参花》是什么级别的期刊?
期刊,主管单位: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单位:吉林省文化馆。国内刊号:CN:1008-8407;国际刊号:ISSN:22-1069/I
答:是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正规期刊。
问:《参花》是什么平台收录的?
答:《参花》是知网、万方收录的学术期刊。
答:可以用来评职称。《参花》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老牌大众文学期刊,国家文化类重点期刊。《参花》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纯文学期刊,以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理论文章为主,注重可读性、学术性,实用性;着重培养发现文学新人为己任,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服务。
东北少数民族冰嬉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究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
新时代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对策探究
清代青花瓷吉祥图案的寓意与表现手法分析--以康雍乾三代青花瓷为例
刍议广西仫佬族传统纹样的现代传承
民间美术文化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研究
二重唱《叫声阿妹你莫愁》的音乐性及演唱技巧分析
解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理念--以《关雎》为例
解析黄自的音乐创作理念--以艺术歌曲《思乡》为例
网络环境下优化图书馆阅览服务探究
浅谈全民阅读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之路
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路径探析
浅谈新时期文化馆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群众艺术培训助力多村文化振兴发展的策略研究
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小编,我会及时与您联系,提供更全面的刊物信息,还能为您推荐最符合要求的相关刊物。
中国文学该如何“在场”?
时代的潮流将我们推到此刻,生活的微澜恒常,文学的手指,仍然滚烫,放在中国的心脏。
我们用文学凝视过去,逼近现在,眺望未来,文学,让时间有了形状。
所以,我们仍然要谈“文学在场”,在文学现场,在人生现场,在生活现场。
湖南一直是中国文学的强势力量。《芙蓉》杂志,40余年来,坚守文学的现场,汇聚了中国最具活力和思考力的作家群,为一代代人发出声音。
5月20日,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盛典将举行,是这本杂志对 在场的又一次响亮的回应,为时代的中国营造一个新的文学磁场。
时代在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
世界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人还可以诗意地栖居吗?可以。文学就是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向诗意栖居的那张船票。
我们在文学中得到精神庇护。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陈新文理解新一代人在快速更新的技术面前所呈现出来的不安、焦虑和惶恐,越是这样,他越觉得文学有存在的必要:“文学能够穿透技术的迷雾抵达真正价值的核心,也即抵达人性,这才是文学应该要做的。”
陈新文也不认为文学正处在低迷状态,即使网红、热搜的流量动辄十万加乃至更多,而 的点击量少得可怜。陈新文拿某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为例,说其获奖前,六本书总共都没卖到5000册,但其价值远不是这5000册所能衡量的。
“文学的价值不是以当下的流量来计算的。”在陈新文看来,眼下的网红和热搜只是过眼的热闹,但文学作品的流量,计算周期非常长,是跨越时空累计的。陈新文认为,眼下再红的网红,其流量都抵不过李白、杜甫、苏东坡等文学上的巨星们。
所以,文学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它没有那么热闹,但它应该位于风暴的中心,安静却有力。这也是《芙蓉》杂志推出文学双年榜的原因,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加需要文学。
湖南在场:与超载信息“正面对决”
文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寻塑和建构出新的认知和想象方向。
、周立波在各自的时代独领风骚,再到上世纪80年代文学湘军的群星灿烂和本世纪初文学湘军五少将的崛起,湖南
当人工智能引起网上一片焦虑的时候,陈新文注意到中国作家非常镇定,而他自己也和作家们一样不觉得人工智能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人的表达,其实有用的话很少,更多时候是在说废话、没有用的话,但这无用之用偏偏能表达人的情感。有一次,我听韩少功老师说过,他说废话就是妈妈给你打电话,就问你吃了没有、吃的什么,等等,这些废话,这是人工智能看起来是废话的话,没有意义,它并不明白大量的废话的堆砌,传递出的是一种情感。人类的这种语言生产,废话占了大部分,人工智能是很难理解的。”
对于当下大众热心于“吃瓜”“打卡”、刷各种视频的情况,湖南作家 的方法是“正面对决”,他认为这是在信息的油腻、肥肿、重复、超载的当下,一种“绝处逢生”的方法:“我就放弃我的 的某些原来的手段和某些虚构的优势。我开掘一口深井,营造一种真实感,正面对决各种信息的全面覆盖。”
同样的问题,湖南作家王跃文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年轻的文学创作者提了个建议:“把创作的时间轴拉得更长一点”。他认为作为一个有着文学追求且有着一定写作能力的作家,应该“既要踏踏实实地面对新时代,也要有超越性”。王跃文的新作《家山》便是他把创作的时间轴拉得更长一点的结果,这部作品,他酝酿了三十年,构思十年,真正进入创作还花了五年时间。
作家的慎重以待以及众多优秀作品的推出,让文学在各种大流量的挤压下大有悄然复苏迹象,北京开卷发布的“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虽然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较2021年同比下降了11.77%,但文学类码洋比重在增大,且文学原创占比也在增多。
“目前的文学处于什么状态,是复苏还是低迷,其实要把视线拉长,从更长更大的时间段来看,目前不好判断。”陈新文说。
陈新文认为文学之所以有悄然复苏迹象,是因为人的基因里就有文学表达的冲动和用文学宽慰心灵的需求,“不是说流量时代我们需要文学,而是人类一直需要文学。人心是相通的,而好的文学作品永远直通人心。我们的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好的文学作品,从《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等开始,这些作品,历久而弥新,是我们民族永远的精神财富。这些好作品里的大山大河、人物命运的辗转波折、人们的忠义良善……这些直通人心的东西,具有永恒的魅力。”
重建当下心灵的广度与包容度,反思人类的新坐标和新连接,寻找、发现中国人心灵的幽微之处,湖南作家从未缺席。
《芙蓉》在场: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当代文学评价体系
文学其实是一种思想的形式。它是思想的交锋,也是理想的合声。
到底什么是文学的最高境界?《芙蓉杂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陈新文明白一个以出版文学图书为主的出版社和一本文学杂志所肩负的使命和担当。特别是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片沃土”“湖湘文化名片”的《芙蓉》杂志,创刊43年来推出了众多文学新锐,培养了一代代“文学湘军”,聚拢了一大批国内一流作家。许多“70后”“80后”“90”后作家,有不少直接就是从《芙蓉》杂志成长起来的,现在他们是中国文学的创作主力,《芙蓉》仍然是他们活跃的舞台。
通过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的入围作品,《芙蓉》和湖南文艺出版社亮出了自己的文学取向和文学态度。
“我们设立芙蓉文学双年榜,是给中国文学设立一个属于我们湖南的评价体系,我们要更大声地把我们的文学取向和文学态度告诉大家:关注现实。我们偏爱带有对现实的描摹和思考、思辨,同时带有深情的作品。”
陈新文毫不避讳地坦陈了他和评委们的偏爱,并认为这偏爱和屈原的精神内核是一脉相承的,“他有非常浪漫主义的一面,但他更多的是关注天下民生,他是有大情怀的,他用他的文学传达了对生命的关切,这是我们的传统。”
因为《芙蓉》杂志对深入中国文学现场的坚持,湖南的声音取得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认可,中国作协主席团会议和青春诗会先后在湖南召开,湖南作家的作品和湖南出版的文学图书接连入选各种大奖。随着芙蓉双年榜的设立,湖南出版和湖南文学所具有的力量将得到更强有力的拓展和释放。
相关资讯
谍战小说怎么写才更出彩?海飞打破壁垒用文学建造“谍战之城”|当代书评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张杰作为一种戏剧性突出、可读性高的文学类型,谍战小说备受广大读者喜爱。而且谍战小说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出圈效应明显。近些年来,谍战小说已成为影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