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空中较量

更新时间: 2025-10-17 17:08:42

阅读人数: 944

本文主题: 解放战争的空战

央广网10月27日消息(记者胡铖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缺少空中掩护和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入朝参战,而自二战以来,争夺制空权其实已经被很多人视为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

曹卫东:我们志愿军入朝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空中作战能力。举一个例子,大家以为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可能是部队先行,指挥人员后行,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志愿军的司令部首先到了朝鲜,过去之后,司令部所驻区域的无线电信号非常繁忙,敌人一测就测出这里可能是指挥机关,就派飞机来轰炸。当时彭德怀的俄文翻译、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就这样不幸牺牲在敌人的燃烧弹下面。当时我们没有空中力量,即使是司令部这样重要的指挥机构也没办法,也要钻到防空洞里去,只能任凭敌机轰炸。所以,没有制空权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朝鲜上空,美空军F-84战机编队

主持人:当时志愿军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中力量,双方空中作战实力悬殊。据了解,当时美国投入了各型作战飞机1100余架,美空军飞行员大部分参加过二战,飞行时间都在1000小时以上。而志愿军入朝时,人民空军仅有新组建的2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轰炸机团、1个强击机团,各型飞机不足200架。那时人民空军无论在作战飞机的数量上,还是飞行员的飞行时间上,都是无法与美军相提并论的。

曹卫东: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后,美国的空军是以世界第一著称的,拥有像“佩刀”F-86这样的歼击机,在二战中参加过各种战役的轰炸机,数量非常多。此外,还有“野马”这样的侦察机或者攻击机,以及运输机等等,可见当时美军的空中力量非常强大。而人民空军那个时候飞的是缴获来的飞机,飞行员经过东北航校的短期培训,就驾驶着苏联飞机和我们缴获的飞机投入到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的制空力量和美国是根本没法比的。那个时候,我们只能白天钻防空洞晚上再出动,要借助夜的黑暗调动部队和部署自己的阵地。

主持人:1951年1月21日,年轻的人民空军迎来了与美国空军的首次空战。当天上午,美国空军出动20架F-84型战斗轰炸机,沿朝鲜平壤至新安州一线对铁路进行轰炸,人民空军与美军在空中进行了殊死搏斗,首次空战就取得了击伤美机1架的战绩。

曹卫东:当时我们出击的时候,美军可能也没有想到中国还有空军。我们打了它的轰炸机,轰炸机一般速度比较慢,所以我们就利用自己速度快的特点,突然出现。这是我们空军出国作战打的第一个漂亮仗。

主持人:1951年1月29日,人民空军首开空战击落美机纪录。3月15日,志愿军空军司令部成立。9月中旬起,志愿军空军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以师为单位陆续投入作战,开始了大规模参战的历史。志愿军空军边打边练,后来在与美空军的交战中,还击落了美军的“三料王牌飞行员”,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士气。

曹卫东:美军在朝鲜战争的时候,把打掉过5架飞机的飞行员叫“王牌飞行员”;击落过10架飞机的飞行员叫做“双料王牌飞行员”;如果打落15架以上飞机的叫“三料王牌飞行员”。1953年4月7日至1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员连续击落了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希尔、“三料王牌飞行员”麦克康奈尔,这个战绩震动了美国的国会。为此,美国的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惊慌失措,他不明白,自己的“三料王牌飞行员”是被谁打下来的。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就惊呼,说朝鲜的空战发生了一种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险恶的变化,几乎一夜之间,中国变成了世界上空军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说他们过去一直信赖的空中优势,现在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当时击落“三料王牌飞行员”麦克康奈尔的志愿军飞行员叫蒋道平,他是在有4架敌机低空盘旋的情况下突然出击,利用速度优势一拉杆追上去对敌机猛打,最后敌机拖着长烟落入黄海,但是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打下来的那架飞机就是美国空军“三料王牌飞行员”麦克康奈尔。

志愿军空军飞行员、第4师大队长张积慧

主持人:志愿军飞行员缺少实战经验,飞机性能也比不过美军,但我们边作战边总结,志愿军空战战术逐步成熟、战果不断扩大。至朝鲜停战,志愿军空军击落美机330架、击伤美机95架,涌现出“王海大队”和刘玉堤、孙生禄、赵宝桐、张积慧等一大批战斗英雄。

曹卫东:首先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王海,“王海大队”是以飞行员王海的名字来命名的。1951年10月下旬,根据志愿军空军的统一部署,航空兵的三师第9团第一大队在大队长王海的率领下,肩负着党和祖国人民的期望,驾机飞到了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一大队的飞行员都来自陆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虽然他们和敌人拼过刺刀立过战功,但是在飞行技术上还是“小学生”。他们在喷气式歼击机上只飞行训练了几十个小时,甚至一次空中打靶都没打过。在11月9日的一次战役中,一大队的飞行员和敌机不期而遇,经过一番格斗后,将敌人一架战斗轰炸机击落,实现了一大队的开门红。

到了11月18日,王海率领的一大队再次迎来了战机。当天下午两点左右,志愿军的前线雷达发现了美国的飞机,有9批184架,正对我们的铁路目标进行轰炸和扫射。两点半左右,空三师的九团奉命起飞16架米格-15战斗机迎敌。王海也带领一大队的6架战机飞往作战区域,飞机接近清川江大桥的时候,王海就看到了低空中有五六十架飞机正在对着大桥进行俯冲轰炸。随着王海一声令下,志愿军的6架飞机就开始发起攻击。敌人仗着飞机多,首先把王海他们给包围了,你打这架,后边那架就追你。为避免被动挨打,王海指挥自己的几架飞机赶紧上升,脱离敌机的包围圈,然后就俯冲往下打。王海在500米的距离就向敌机开炮了,击落了一架F-84。他的僚机焦景文掩护长机,又击落了一架准备偷袭王海的F-84。之后,两个人密切配合,又击落了一架敌机。在短时间内,60多架敌机被一大队的6架战机勇猛地攻击,打得惊恐乱撞四下逃散了。到了后期的时候,“王海大队”打下来的敌机就更多了。

王海(左)与僚机飞行员焦景文合影

主持人: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展壮大,到1953年底,共发展到28个师70个团,拥有各型飞机3000余架,形成了由各种航空兵组成的战斗力较强的空中力量。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也形成了著名的“空中拼刺刀”精神,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曹老师,听说您就这一点还跟后来曾任空军司令员的王海老英雄有过交流。

曹卫东:我跟他也接触过。我们问王海司令员,说当年的时候你们靠什么?你的飞机装备不比别人先进,你的技术水平也不比对手先进,你怎么就把美国的王牌飞行员给打下来了呢?王海司令员说,其实我们那个时候还是靠不怕死的精神,首先不要惧怕它,然后要在这种空战中保持冷静。比如说,发现被敌人包围了,不要慌,把飞机拉起来,利用我们飞机的速度和高度,摆脱这种被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的经验就在战争中学习出来了。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空中较量

原创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虽没有足够的防空火力对抗敌空军,但已经掌握了一系列对付国民党空中优势的方法,因此,国民党的空中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国民党空中力量并不强相比于抗战、抗美援朝时的对手来,国民党的空中力量算很弱的了。

国民党大约有900多架飞机,除掉运输机和空优机,真正能用于对地攻击的飞机不多,对战局影响力有限。

同时,由于当时中国国力所限,国军空军的训练水平、飞行频次都不够。

因此,经过抗战磨砺的我军,在对付国军的空中优势时,并不吃力。

心理威胁:沉着应对国民党的飞机力量不强,很多时候,都不是集群飞行,威力有限。

但是,毕竟在头顶上飞着,他打得到你,你打不到他,在心理上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

此时,指挥官,或者有经验的老兵就成了定海神针。

刘邓渡大渡河时,国民党战机飞凌上空,投下照明弹把河面照亮,船工有些紧张。

此时,刘伯承安慰船工:不要紧张,这是蒋介石怕咱们夜间渡河看不见,特地来点灯了!

反侦察空中侦察,是空中优势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此,我军已经找到了成熟的应对之策。

我军尽可能选择夜晚或有利气象条件行军,或者选择有良好隐蔽条件的地形行军,规避国军的飞机侦察。

国军飞行员的侦察素质确实有问题。

有一个笑话:西安事变时,国民党空军侦察张学良部的情况,报告:有若干穿白色衣服的军队在行军。后来,经证实:那是羊群。

高志航队长则认为这不是一个笑话:敌军非常狡猾,常披着羊皮在雪地上行军。

可见:当时的条件下,侦察的精度是很难很低的。

因此,我军一些基本的战术伪装,常常能达到隐蔽、欺骗的目的。

当我军不得不进行大规模长途行军(如莱芜战役时,示形于鲁南,决战于鲁北)时,我军通常采取多方佯动,误导敌军。

地方部队佯装成主力,或架设桥梁,或大摇大摆运动,掩护我军主力的行动。

占机场,反运输国军空中优势,第二个常见的用法是:运输部队、物资到战场。

因此,我军在进行攻城时,我军第一步作战任务往往包括了攻取机场。

打锦州时,我军也计划攻占机场。但是,锦州有新老两个机场,接到任务部队搞不清楚要打哪个机场,没有立刻行动,来请示林彪。

好脾气的林彪发火:当然是打正在运作的机场!

通过攻占机场,我军往往能阻断敌军空中运输,从容攻城。

近战,瓦解敌空中火力莱芜战役中,国民党空军副司令王铭枢信誓旦旦地保证可以给李仙洲提供火力支援。

可是,战局一展开,我军立刻扑了上去,与国军杀到一起,国军战机便难以轰炸了。

当时的战机轰炸精度不高,加之国军训练水平不足,精度就更低了。

因此,当我军扑上去近战时,敌军飞机往往便不敢施展火力,以免伤及友军。

由于我军长期在火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作战,擅长近战、夜战,因此,很多时候,甚至不需要为应对敌空中威胁而特意做出调整。

阵地战:反突击!当然,在一些阵地战中,国民党集中战机来轰炸,威力还是比较吓人的。

对此,我军的应对方法与防御一般的炮兵火力类似:白天放弃阵地,晚上反突击。

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中,国民党集结了200多驾飞机来轰炸。

这个规模可以说是很大了,而此战又是阻击战,不能大踏步运动,不能打滑头仗。

我军的应对方法是:1、以少量兵力坚决阻止,迫使敌军使用火力准备。(拖延时间)

2、当敌军轰炸半天,攻占阵地后,已经接近夜晚。我军则在夜晚趁敌立足未稳发起反击,把敌人反下来!

总之,到解放战争时,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锻炼,我军在应对敌军空中优势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国民党空军的实力并不算太强,因此,国民党的空中优势对战局的影响非常非常有限。

话说回来,就算国民党空军再厉害一点又怎么样呢?抗美援朝时,美国空军厉害吧!怎么样?还是被我们打回了三八线以南!

原创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

诚然,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有架构齐全的空军,1946年的时候,国民党空军实力有15万人,各种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将近千架,然而,这些飞机要应用于全中国各个战场,支援数百万地面大军的决战,数量就显得太少了。

其实,早在红军时期,国民党的空军那时候就占据了天空,也因为空袭,给红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著名的红军将领黄公略,就是因为国民党空军空袭而牺牲的。此外,还有红军将领李弼廷,也是牺牲于国民党飞机的扫射之下。李弼廷的名字虽然今天不太为大众熟悉,然而这是个与刘帅,左权一样留苏深造的军事人才,如果不牺牲,55授衔至少上将。

抗战时的国民党军空军基本打没了,后期在美军的帮助下,开始逐渐恢复元气。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空军又接收了大批美军留下来的飞机,显得志得意满,趾高气扬。至于日军留下的飞机装备,国民党空军看不上。投降日军的空军飞机装备,基本上都当破烂处理了。

而基本同时期的我军东北老航校,就是在艰苦的条件下,搜集利用日军留下的一批教练机和备件航材,把我们的飞行员练出来,日后在抗美援朝时期雏鹰展翅。

这么一比,国民党空军就显得有点眼高手低了。

而国民党在抗战结束后,不思建设国家,悍然发动内战,不得民心。国民党空军内部的正义之士,果断选择了和国民党空军割席,驾机飞向解放区,宣布起义。

解放战争一开始,国民党空军的飞行员刘善本就驾驶一架B24轰炸机起义。后来先后有40多架飞机起义,飞向解放区。类似刘善本起义这样的行动,不但从人员上,也从装备上,削弱了国民党空军的力量。比如,驾驶B24这样的四发大轰炸机起义的机组,就有3个,一共飞过来3架B24,加入我军的阵营。

在多个战场,国民党空军都有出动轰炸机轰炸我军的记录。比如在张家口,国民党空军出动了B25轰炸我军阵地。后来在临汾战役中,国民党空军也出动四发大轰炸机,乱丢炸弹,把我军8纵24旅(也就是后来的180师)的一个团的团指挥所给炸了,团长政委和政治部主任都牺牲了,参谋长在外检查工作,幸免。

国民党空军轰炸的这些战绩,都是在中空飞行取得的。当时,这些飞机要是飞得低,我军就果断打,没有专门的高射机枪,就用马克沁改装成高射机枪来打。所以他们也不敢飞下来,只有飞得挺高扔炸弹。这点,可以通过事先做好防空训练,避免伤亡。至于准确率,多数是瞎蒙。

至于战斗机,因为我军没有战斗机,所以国民党空军的战斗机也没啥用。你要用战斗机打地面目标,必须低飞,一旦低飞,就有可能被各种武器揍下来。

这个时期,最繁忙的,反而是运输机。国民党空军利用C47,C46这些运输机,组建了一张空中运输网,给解放战争中后期被我军包围的各个大城市输送给养,运输兵员装备。比如在东北四平,沈阳,长春,华北的北平,太原,还有小城永年,华东的济南,都曾经组织有大规模的空运补给行动。

然而,我军兵锋所指,只要下定决心攻某个城市, 把飞机场用炮火封锁掉,国民党空军的运输机就无法起降,只能选择空投了。而他们又怕飞得低被揍下来,只好在中空用降落伞空投。于是许多补给品,大米,高粱米,有时候直接是做好的大饼,还有弹药,新式的卡宾枪,都飘到我军阵地来了。乐得我军战士巴不得这帮货多扔点降落伞呢。

因为当时我国还是农业国,自己的航空工业等于没有,所有的飞机,汽油,弹药,航材,全部是采用国外制造,国民党空军能够维系的规模也就不可能继续扩大,那么点飞机,打掉一架少一架,虽然会给我军造成一些局部麻烦,但是不足以影响整体战局。

所以,国民党空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只是在运输方面发挥了主要的作用,战斗机和轰炸机的任务效果都不是太明显。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我军解放了上海,国民党空军对上海发动了几次空袭,造成了一些破坏,发电厂停电了。之后我军高炮部队进驻上海保护发电厂,他们也就不敢来了。

小结一下,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空军虽然有一定的空中优势,然而改变不了国民党发动的非正义战争的结局。有时候,决定战争胜负走向的,并不一定是先进的武器,而是人心。这点,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过来许多飞行员就是明证。另外解放战争的规模宏大,中后期地面几十万甚至百万人规模的对决,国民党空军相对来说的那一点点空中力量,不足以改变战争的主要走向。

标签: 空中优势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