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刘震

更新时间: 2025-10-17 17:08:43

阅读人数: 447

本文主题: 解放战争的空战

原名刘幼安。1915年3月3日生于湖北省孝感县(今孝感市)小悟乡刘家咀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读过3年私塾。10岁时开始帮父亲干农活,以上山砍柴卖钱为生,并当过木工学徒。12岁时入新式小学读书。适逢土地革命爆发,农民运动如火如荼。他于1928年参加儿童团,1930年参加赤卫军。1931年10月加入(黄)陂孝(感)北县游击大队,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由地方武装转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1934年任第75师224团1营1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岭岗和攻打太湖县城的战斗。同年11月随红25军长征。当先头部队进至方城县独树镇突遭国民党军袭击时,在军政治委员吴焕先的指挥下,率部在敌正面抢占有利地形,同兄弟部队一起打退敌人进攻。后参加开辟鄂豫陕苏区的斗争,任第225团1营政治委员。1935年参加九间房、袁家沟口、板桥等战斗,曾只身追歼顽敌并多次负伤。到陕北后,任红15军团第75师225团、22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劳山、直罗镇和东征战役。后任第73师政治委员。1936年6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同年底任第75师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随旅部南下五台山地区,侧击进攻太原的日军。1938年夏率688团一部进入中条山区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1月任独立团团长,率部到冀鲁豫边区后,任冀鲁豫支队第1大队大队长,参加了冀鲁豫边区反“扫荡”。1940年4月任第344旅旅长,率部南下豫皖苏边区。后任八路军第4纵队4旅旅长,在宿县、蒙城、凤台、怀远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10旅旅长、第3师10旅旅长兼淮海军区司令员。1942年9月起兼任淮海军分区司令员、中共苏北区委副书记、淮海地委书记。曾率部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和发展了淮海抗日根据地。1944年参与指挥高沟杨口战斗,使淮海、盐阜两块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1945年率部参加阜宁战役,并指挥了攻克淮阴城、响水口、陈家港、新安等城镇的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协助师长黄克诚率部开赴东北。1946年3月任中共吉江省委书记兼吉江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发动群众剿匪,创建根据地,并参加解放长春的战斗。9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和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1948辽沈战役中,指挥所部参加攻克义县、锦州和沈阳的战斗。11月任第39军军长,入关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5月起任第四野战军第14、第13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执行南下作战任务,先后参加了宜沙、衡宝、广西等战役。 1950年10月任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11月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领导刚建立的志愿军空军,执行在实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为地面部队服务、以地面部队的胜利为胜利的作战方针,组织机关和部队进行紧张的训练,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空军指挥、飞行和作战技能。面对号称“不可战胜”的美国空军,他在若干小分队轮流试战的基础上,于1951年9~12月以志愿军空军第4师为主连续实施大规模空战,共击落、击伤敌机73架,取得了喷气式战机进行大机群空战的经验,得到毛泽东“空4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的嘉勉。在反敌空中封锁铁路运输线的作战中,他总结出歼击航空兵在一个空域中分层保持四机作战的战术原则,使部队战术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1954年3月任空军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10月入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8年9月兼任空军学院院长和政治委员。1973年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77年起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曾兼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三、第二书记。1980~1985年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1985、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8月20日在北京病逝。

刘震

一江山岛战役:开创我军联合作战先河

●针对一江山岛战役,毛泽东同志专门批示:“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联合作战是成功的。”

●张震同志曾在著作中这样评价一江山岛战役:“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胜利,使我军获得了解放浙、闽沿海岛屿的重要作战经验,初步摸索了陆、海、空三军协同配合,实施登陆作战的基本原则,对于加速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陆、海、空军各一部,对台湾国民党军据守的浙江省东部一江山岛进行了渡海登陆作战。此次战役于1月18日上午8时发起,历时10个小时,共毙俘国民党军1086人,击沉军舰3艘、击伤4艘。人民解放军阵亡393人。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首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由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指挥。解放一江山岛,不仅有力打击了美蒋签订的共同“协防”条约,迫使2万多国民党军自动从我浙江沿海岛屿撤离,使蒋介石失去一个赖以进行海盗活动和部署进攻大陆的跳板,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初步取得了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经验,对我军现代条件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组织实施联合登陆作战具有诸多启示。

联合登陆作战,须做到诸军兵种思想认识统一、加强联演联训

为了统一诸军兵种思想认识,浙东前指和各军、兵种的各级党委针对登陆作战特点和当时部队的思想实际,采取各种形式,对部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战斗动员,大力开展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战时立功活动。通过一系列思想工作,使广大指战员充分认清打好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的重要性。在联合演练中,陆军战防炮兵把火炮架在船艇上,在颠簸起伏的海浪中,苦练对陆上目标直接瞄准射击的技术。经过训练,登陆部队普遍掌握了游泳、爆破、航渡、登陆突破和山地纵深战斗的战术技术。海军参战部队在近似作战地域的海区和近似实战的条件下,依照先技术后战术、先单兵种后多兵种、先分练后合练的顺序进行临战训练,统一了作战思想和战术动作,加强了协同指挥。空军指挥所精心组织参战航空兵部队的战前准备。轰炸、强击航空兵以提高对海上、岛上点状目标投弹命中率为中心课题,歼击航空兵以截击小速度、低空目标为中心课题加强训练,作战能力有了提高。在此基础上,空军前指组织了歼击、轰炸、强击航空兵的协同演习。尔后,又用近1个月时间展开了三军合练。通过合练,提高了领率机关的组织指挥效能和整体打击能力;陆、海、空军参战部队对协同作战有了更多的了解,总结出一些协同的方法。这些经验启示我们:现代战争条件下,各军兵种协同作战是必需、是常态,必须统一诸军兵种参战指挥员的思想认识,奠定联合作战的思想基础,树立一盘棋思想。要加快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建设,提升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应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大抓体系对抗训练,大抓复杂环境下训练,大抓极限条件下训练,把战略战术练精,把作战体系练强,把制胜招法练过硬,提高训练实战化水平。

联合登陆作战,须注重隐蔽伪装、提高上陆速度

一江山岛战役,准备时间长、规模较大、牵涉面广,随时有暴露作战企图的可能。因此,参战部队从受领任务起,就采取各种措施隐蔽作战企图。一是对上、下大陈岛、披山、一江山岛进行长期的不规则轰炸和炮击,有效迷惑、麻痹了敌人,使其无法判明我之真实意图。二是将进攻部队的训练基地移至远离作战地区的穿山半岛。三是组织浙江省军区部分步兵和炮兵部队对披山岛实施战斗佯动。四是陆、海、空军在战前均严格控制使用无线电。五是制定了严密的防奸保密措施。采取上述各种有效措施后,我军有效隐蔽了作战企图,所以当我航空兵、炮兵实施火力准备时,敌以为是一般的轰炸和炮击,直至我舰艇开出头门山海面向一江山岛航渡时,敌才判明我进攻一江山岛,收到了出敌不意的攻击效果。突击上陆阶段,浙东前指为了提高登陆部队的上陆速度,采取了“万箭齐发,多点同时登陆”等一系列措施,突击上陆行动开始后,登陆部队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勇往直前,一鼓作气冲击上岸,迅速突破敌人的防御。这些经验启示我们:现代战争条件下,大量高技术侦察器材投入战场,有效隐蔽作战企图,实现突然快速上陆,是夺取联合登陆作战胜利的前提。加强隐蔽伪装,应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隐蔽,大量设置假目标迷惑敌人,巧妙改变热辐射误导敌人,科学调控电磁辐射防护,设法施放烟障遮断等。提高上陆速度,应正确选择主要登陆方向,尽量避开敌主要抗登陆方向;尽可能排除水际滩头的障碍体系,减少登陆部队在战术展开海域的停留时间;组织强有力的火力掩护,保障登陆部队顺利上陆。

联合登陆作战,须重视提前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

从1954年11月1日至1955年1月10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先后8次共出动飞机226架次,对大陈、一江山等岛屿进行轰击,达到封锁敌占岛的目的。海军鱼雷艇在海上隐蔽待机13个昼夜后,于11月14日将活动在一江山岛东北海面的国民党海军主力护卫舰“太平”号击沉。空军于1955年1月10日出动飞机130余架次,4次突击大陈港,击沉“中权”号坦克登陆舰,重创“衡山”号修理舰,击伤“太和”号护航驱逐舰等。同一天,海军鱼雷艇部队击中国民党军“洞庭”号炮艇,次日该艇沉没。经过连续2个多月的打击,人民解放军掌握了战场的制空、制海权,国民党军舰艇白天不敢在大陈锚地停泊,飞机也不敢飞临大陈上空。一江山岛守军几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些经验启示我们:现代战争条件下,提前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尤为重要,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登陆作战将无法实施。需要强调的是,制电磁权直接制约着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夺取,成为登陆作战制胜的关键因素。提前夺取“三权”,一是实施海空封锁,封闭敌方海区和相应的空域及海上通道,限制敌海、空兵力的活动,切断敌与外界的联系。二是实施综合火力打击,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敌空战能力、防空能力、海战能力和指挥控制能力,为夺取和保持“三权”创造条件。三是适时组织空中、海上交战,削弱敌海、空力量,夺取局部制空、制海、制电磁权。

此外,实施联合登陆作战,要求指挥员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责任担当。从确定先打一江山岛、后打大陈岛的三条依据,从登陆点选在一江山岛西北角的突出部黄岩礁和海门礁,从登陆时间定在白天的几点考虑,从1月17日向副总参谋长陈赓建议按原计划发起渡海登陆作战的三条理由,都能看出张爱萍作为一代战将的睿智与实事求是。他强调,一江山岛登陆作战,必须从我国和我军实际出发,创造出特定条件下的特定打法。现代战争条件下,一线指挥员要善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教科书,结合战场实际情况确定作战方案,以奇制胜。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

一江山岛战役:开创我军联合作战先河

●针对一江山岛战役,毛泽东同志专门批示:“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联合作战是成功的。”

●张震同志曾在著作中这样评价一江山岛战役:“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胜利,使我军获得了解放浙、闽沿海岛屿的重要作战经验,初步摸索了陆、海、空三军协同配合,实施登陆作战的基本原则,对于加速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陆、海、空军各一部,对台湾国民党军据守的浙江省东部一江山岛进行了渡海登陆作战。此次战役于1月18日上午8时发起,历时10个小时,共毙俘国民党军1086人,击沉军舰3艘、击伤4艘。人民解放军阵亡393人。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首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由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指挥。解放一江山岛,不仅有力打击了美蒋签订的共同“协防”条约,迫使2万多国民党军自动从我浙江沿海岛屿撤离,使蒋介石失去一个赖以进行海盗活动和部署进攻大陆的跳板,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初步取得了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经验,对我军现代条件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组织实施联合登陆作战具有诸多启示。

联合登陆作战,须做到诸军兵种思想认识统一、加强联演联训

为了统一诸军兵种思想认识,浙东前指和各军、兵种的各级党委针对登陆作战特点和当时部队的思想实际,采取各种形式,对部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战斗动员,大力开展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战时立功活动。通过一系列思想工作,使广大指战员充分认清打好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的重要性。在联合演练中,陆军战防炮兵把火炮架在船艇上,在颠簸起伏的海浪中,苦练对陆上目标直接瞄准射击的技术。经过训练,登陆部队普遍掌握了游泳、爆破、航渡、登陆突破和山地纵深战斗的战术技术。海军参战部队在近似作战地域的海区和近似实战的条件下,依照先技术后战术、先单兵种后多兵种、先分练后合练的顺序进行临战训练,统一了作战思想和战术动作,加强了协同指挥。空军指挥所精心组织参战航空兵部队的战前准备。轰炸、强击航空兵以提高对海上、岛上点状目标投弹命中率为中心课题,歼击航空兵以截击小速度、低空目标为中心课题加强训练,作战能力有了提高。在此基础上,空军前指组织了歼击、轰炸、强击航空兵的协同演习。尔后,又用近1个月时间展开了三军合练。通过合练,提高了领率机关的组织指挥效能和整体打击能力;陆、海、空军参战部队对协同作战有了更多的了解,总结出一些协同的方法。这些经验启示我们:现代战争条件下,各军兵种协同作战是必需、是常态,必须统一诸军兵种参战指挥员的思想认识,奠定联合作战的思想基础,树立一盘棋思想。要加快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建设,提升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应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大抓体系对抗训练,大抓复杂环境下训练,大抓极限条件下训练,把战略战术练精,把作战体系练强,把制胜招法练过硬,提高训练实战化水平。

联合登陆作战,须注重隐蔽伪装、提高上陆速度

一江山岛战役,准备时间长、规模较大、牵涉面广,随时有暴露作战企图的可能。因此,参战部队从受领任务起,就采取各种措施隐蔽作战企图。一是对上、下大陈岛、披山、一江山岛进行长期的不规则轰炸和炮击,有效迷惑、麻痹了敌人,使其无法判明我之真实意图。二是将进攻部队的训练基地移至远离作战地区的穿山半岛。三是组织浙江省军区部分步兵和炮兵部队对披山岛实施战斗佯动。四是陆、海、空军在战前均严格控制使用无线电。五是制定了严密的防奸保密措施。采取上述各种有效措施后,我军有效隐蔽了作战企图,所以当我航空兵、炮兵实施火力准备时,敌以为是一般的轰炸和炮击,直至我舰艇开出头门山海面向一江山岛航渡时,敌才判明我进攻一江山岛,收到了出敌不意的攻击效果。突击上陆阶段,浙东前指为了提高登陆部队的上陆速度,采取了“万箭齐发,多点同时登陆”等一系列措施,突击上陆行动开始后,登陆部队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勇往直前,一鼓作气冲击上岸,迅速突破敌人的防御。这些经验启示我们:现代战争条件下,大量高技术侦察器材投入战场,有效隐蔽作战企图,实现突然快速上陆,是夺取联合登陆作战胜利的前提。加强隐蔽伪装,应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隐蔽,大量设置假目标迷惑敌人,巧妙改变热辐射误导敌人,科学调控电磁辐射防护,设法施放烟障遮断等。提高上陆速度,应正确选择主要登陆方向,尽量避开敌主要抗登陆方向;尽可能排除水际滩头的障碍体系,减少登陆部队在战术展开海域的停留时间;组织强有力的火力掩护,保障登陆部队顺利上陆。

联合登陆作战,须重视提前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

从1954年11月1日至1955年1月10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先后8次共出动飞机226架次,对大陈、一江山等岛屿进行轰击,达到封锁敌占岛的目的。海军鱼雷艇在海上隐蔽待机13个昼夜后,于11月14日将活动在一江山岛东北海面的国民党海军主力护卫舰“太平”号击沉。空军于1955年1月10日出动飞机130余架次,4次突击大陈港,击沉“中权”号坦克登陆舰,重创“衡山”号修理舰,击伤“太和”号护航驱逐舰等。同一天,海军鱼雷艇部队击中国民党军“洞庭”号炮艇,次日该艇沉没。经过连续2个多月的打击,人民解放军掌握了战场的制空、制海权,国民党军舰艇白天不敢在大陈锚地停泊,飞机也不敢飞临大陈上空。一江山岛守军几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些经验启示我们:现代战争条件下,提前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尤为重要,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登陆作战将无法实施。需要强调的是,制电磁权直接制约着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夺取,成为登陆作战制胜的关键因素。提前夺取“三权”,一是实施海空封锁,封闭敌方海区和相应的空域及海上通道,限制敌海、空兵力的活动,切断敌与外界的联系。二是实施综合火力打击,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敌空战能力、防空能力、海战能力和指挥控制能力,为夺取和保持“三权”创造条件。三是适时组织空中、海上交战,削弱敌海、空力量,夺取局部制空、制海、制电磁权。

此外,实施联合登陆作战,要求指挥员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责任担当。从确定先打一江山岛、后打大陈岛的三条依据,从登陆点选在一江山岛西北角的突出部黄岩礁和海门礁,从登陆时间定在白天的几点考虑,从1月17日向副总参谋长陈赓建议按原计划发起渡海登陆作战的三条理由,都能看出张爱萍作为一代战将的睿智与实事求是。他强调,一江山岛登陆作战,必须从我国和我军实际出发,创造出特定条件下的特定打法。现代战争条件下,一线指挥员要善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教科书,结合战场实际情况确定作战方案,以奇制胜。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