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混沌七鉴

更新时间: 2025-09-29 22:39:13

站內所有关于混沌七鉴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混沌七鉴有关的所有知识

用混沌来审视商业世界

这本2001年初版的书籍本身只算得上中规中矩,还是以当年的标准打了折扣。因为当年科普出版潮兴起的时候,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第一推动力丛书才是个中楚翘。多少人借此知道了量子学、相对论、黑洞、霍金与爱因斯坦啊。 《混沌七鉴》其实就是七大人生感悟,中文版的文字谈不上赏心悦目,具体论点和论证方法与我而言有些地方也显得有些可疑,但其中还是有不少视角和观点值得玩味。例如将混沌与时间感联系起来,从混沌来重新理解整体论等等。尤其最核心的四鉴(蝴蝶力量,集体创新,简单与复杂,分形与推理)不仅让我重温了15年前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当时坐在交大阶梯教室中我听到混沌理论时的震撼与激动也被唤醒了),而且更让我将之前看过的一些书籍和各种观点串联起来了,用混沌来重新审视商业世界。 (走出校园已久,下述许多认识和观点估计有不少错讹谬误,还望有识之士及时指出,以免我误一生,呵呵) 混沌(Chaos)理论与分形(fractal)所代表的非线性系统,是自然奥秘与科学之美的结合,是混乱与有序浑然一体的终极和谐;恰似我们的人类社会,个体运动好比布朗运动,混沌而难以预测,但到处自相似,自组织,有序可循。塔勒布在他的《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中强调了预测未来的虚诞:任何看似可靠而科学的预测体系或技术,但黑天鹅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发生时都将轰然倒下。就似那天边一抹令人不安的乌云,摧毁了富丽堂皇、对称而美妙经典物理学大厦。不破不立,面对未知,我们不应恐惧(尽管这是人之常情),也不应为了虚妄的安全感把精力放在事后解释或完善预测系统中去,而是要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所谓立志如山,行道如水,懂得曲达应变。创业如是,守成也如是。 我们所熟知的蝴蝶效应,即混沌系统的初值的敏感性。在商业社会中它告诉我们,注重细节,小的差异化设计会导致非常显著的后期效果区别。从各式各样的门户网站、IM工具、视频网站兴衰都可以看出背后有这样的影子。IM这块因为QQ这样的高粘度怪物存在可以另说,但当年51和MSN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细节与客户体验的关系,以及它对企业影响之巨大绝对不可低估,在软件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尤为如此,前有腾讯QQ客户端的持续改进,后有淘宝、支付宝在交互可用性的不断深挖,是之在市场中的份额与壁垒越发显著。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中,同样重要。别忘了卡尔森在《MOT关键时刻》的书中早已指出:“一年5000万次的“关键时刻”决定了公司未来的成败,我们必须利用过这5000万次关键时刻来向顾客证明,我们才是他们最明智的选择。” 在新兴解构性行业(Disruptive Industry)的企业家们往往都强调建立“学习型组织”、“创新型组织”。此类企业实践的路径很多,在信息过载、模式同化以及生活压力巨大的前提下,如何管理德鲁克所说的“知识工人”上的挑战更大。更重要的或许是思路。 创新的基础是开放与自由,换言之就是一定程度的混乱(这是在传统企业角度上理解)。知识工人往往只有在自驱动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大效益,看似混沌开放带来的混乱,实际上会被团体中的自组织来平衡,进而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当一个组织的“熵”不断下降,它的敏捷性和创造力必然会逐渐消亡。这在《混沌七鉴》中用一个心脏病人的例子来说明的很透彻:当病人心律分析处理后的图形(,不是心电图)呈现出混沌时,情况尚好;当图形非常规则少有毛边时,病人往往不大妙。 人工智能领域也会研究群体智能(Swarm Intelligence),像蚂蚁、蜜蜂这样的简单生物却能建造出精妙绝伦的蚁穴与蜂巢,形成一个高效协作的群体社会。这可以看作是通过分化与整合、竞争与协作的创新机制,通过“简单的规则和效用函数”,例如蚂蚁用触角交流、告知食物方位等,形成了一个具有群体选择、分布处理的具备智慧特征的超有机体。 从易经、老庄、混沌中我们都认识到了简单与复杂的统一,用混沌来理解商业世界,来指导我们克服群体学习障碍,使我们更靠谱,让我们从事“极端斯坦事业”更靠谱。

...

混沌,这本书给不了我答案

混沌理论研究表明,世界的本质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具有随机的、不可预测的性质。总体来说,系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系统,任何平衡与稳定都是暂时的、 有限的,系统的非线性运动才是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人或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尤其是远离平衡状态时,主体常常处于一种混沌状态,这时哪怕是一 个微小的行为改变,一个微弱的环境刺激,都可能导致行为的突变和极其显著的不稳定状态。作者在这本书中讲的混沌理论和易学相结合后有点类似于佛教中的因果随缘之说,例如第二鉴中的“组织是随机个体活动产生的耦合反馈作用的结果”。混沌理论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推崇极简主义,这确实也没错,但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作者说”我们在进行简化额同时,也在被简化。”作者在最后强调得很有力,我们把万事万物安排的井井有条并自圆其说,但事实上总存在精灵,作者教导我们要谦虚。我认为作者能把混沌理论和易学结合起来确实很厉害,但我对于易学的知识现在还不是很懂,所以有一些迷惑,还有我认为作者的一些例证显得苍白无力,过于强调混沌理论容易使其成为伪科学,并且作者也未提出实际做法。以上是个人浅解。

上回读书会,从杨早手中抢到《中央之帝为浑沌》,这本书很有趣,其中引用了《侏罗纪公园》中马康姆的重要见解,“没有人愿意倾听(浑沌)这门数学理论的含义。(但)它暗示了对人类生活的许多重大意义,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人人都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的海森堡原理或哥德尔定理。那些理论事实上学究气十足,而浑沌理论却涉及人类的日常生活。”

...

秘鲁|记者观察:他们,织就中秘友好“纽带”

新华社利马11月9日电(记者王钟毅 郝云甫)秘鲁是拉美地区华人华裔人口数量和占比最多的国家之一。一百多年来,华人华裔群体扎根当地,在拼搏壮大的同时,与中国根脉相连,对中秘关系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拉丁美洲开放和发展中心研究,秘鲁有250万至310万人具有华裔血统,约占秘鲁总人口的10%。秘鲁华人华裔群体分布遍及全国,其中大部分生活在首都利马的多个华人社区。位于利马市中心的唐人街是西半球历史最为悠久的唐人街。

早在400多年前,便有中国人不畏惊涛骇浪,开辟出跨越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了中国与秘鲁及其他拉美地区国家的贸易、文化和人员往来。而中国移民成规模地抵达秘鲁则要从1849年算起。据文献记载,首批75名华工于1849年10月抵达利马附近的卡亚俄港,开始了“契约华工”东渡秘鲁的历史。此后,在19世纪和20世纪有过几波人数众多的移民潮,他们主要参与修建铁路、建设城镇、开采硝石、种植棉花和水稻等工作。

契约华工以及随后抵秘的华人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俗和文化带到秘鲁,把生产技能传授给秘鲁人民,为秘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移民秘鲁的华人大部分来自广东,粤语和客家话因此成为秘鲁华人华裔群体的通用语。1999年,为纪念华工抵达150周年,卡亚俄市政府在该市海军广场矗立起一座纪念碑。

...
相关标签:
混沌之七窍值得换吗 混沌修仙 混沌十大神水 混沌吞天功 混沌圣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