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7 09:50:39
备注:网站、APP、小程序均支持文字搜题、查看答案;语音搜题、单题拍照识别、整页拍照识别仅APP、小程序支持。
2. 使用语音搜索、拍照搜索等AI功能需安装APP(或打开微信小程序)。
3. 搜题卡过期将作废,不支持退款,请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您认为本题答案有误,我们将认真、仔细核查,如果您知道正确答案,欢迎您来纠错
原标题:莫言:超越魔幻现实主义的“梦幻的现实主义”从何处来?
灰色的西便装,白色的衬衫领子整齐地翻出在灰色的羊毛衫领口,头发梳向脑后,微眯着双眼,这位形象可亲的“中年大叔”就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2日,莫言首次来到浙江大学,受聘杭州文艺顾问。在杭州,他比较罕见地全面剖析了自己文学的风格,表示他并非要写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翻版,而是想写出有自己特色、中国特色的小说,即“梦幻的现实主义”。
“我要避开这两座灼热的高炉”
2012年10月,莫言摘得诺奖桂冠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走入中国普通阅读者的视野,人们也总爱把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加西亚·马尔克斯相提并论。
对此,莫言并不否认马尔克斯对自己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作家。我在1984年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心情就像当年马尔克斯在巴黎读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样: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2025年4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秘鲁利马与世长辞,享年89岁。
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仅是拉美文学爆炸(Latin American Boom)的旗手之一,更是连接现实与幻想、历史与当下的桥梁。
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章——那个以魔幻现实主义震撼世界的拉美文学黄金时代,如今只剩余音绕梁。
略萨曾说:"文学是人类理解自身的另一种方式。"
当我们回望20世纪60—70年代,拉美文学爆炸四大主将——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胡利奥·科塔萨尔(阿根廷)、卡洛斯·富恩特斯(墨西哥)和略萨(秘鲁),如何用文字点燃全球文学的火焰?
这场火山喷发般的文化运动,又如何跨越太平洋,深刻影响了莫言、余华等中国作家的创作轨迹?
20世纪中叶,拉美大陆正处于社会动荡的漩涡:独裁政权、殖民遗毒、贫富悬殊,以及文化身份的撕裂。
然而,正是这片充满矛盾的土地,孕育了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奇迹——"拉美文学爆炸"。
1962年,马尔克斯的《格兰德大妈的葬礼》横空出世,两年后科塔萨尔的《跳房子》以碎片化叙事颠覆传统,富恩特斯的《佩德罗·巴拉莫》则用亡灵对话重构记忆,略萨的《城市与狗》以"结构现实主义"撕开秘鲁军校的黑暗。
这四位作家如同四颗卫星,围绕着"魔幻现实主义"(magical realism)这一核心,创造了文学的宇宙大爆炸。
...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是作者的博士论文,是国内学界第一部对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关系进行全方位扫描的书稿(专家评语)。《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首先对魔幻现实主义相关的一些问题,如魔幻现实主义的内涵界说、流派发展及代表作家作品,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接着多方考察了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结缘的复杂原因和条件,清晰呈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来龙去脉以及进入中国的全过程。《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的第三、四章重点考察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力求打破比较文学求同研究的模式,对中国文学在接受过程中的创化与转换作出富有创见性的论述与阐发,如“感觉魔幻”、“宗教魔幻”的提出,都富有新意。《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的末章主要对中国作家接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倾向、态度、心理进行探查与解析,并从创作技巧与手法等方面去求证和辨析接受中的仿效借鉴与经过创造性转化后的本土性表达,以使接受的复杂性和接受的真相得到敞亮。
曾利君,1965年生,重庆合川人,1986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8年考取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2001年6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参编高等院校现当代文学教材多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文坛》、《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和《新华文摘》转载,主持并完成校级科研项目多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