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8 15:22:26
这本很薄,看上去很轻巧的书里记录的却是一件沉重可怖的往事。开篇第一句便是:
当时还不满12岁的埃尔诺并不明白父母间发生了什么。但这一场景在她此后的人生中反复侵入大脑,令她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满是令人羞耻之事。但“羞耻”的感受根源在哪里,又是如何产生的,她并未认真思考过。于是事情发生的四十年后,埃尔诺决定动笔写下这件事。找出令她产生羞耻的事物和根源。
在父母都已去世,无从询问当事人的当下。最直接的线索便是当时身处现场的自己。埃尔诺找到了那年的两张照片、一些明信片、一个工具包和一张乐谱,又去图书馆翻阅了事发当天的报纸。她发现:
从时代背景、城市的历史,到家族历史、个人历史。无形的线将一切串联,编织埃尔诺故乡人们的普遍形态。大家彼此熟悉也彼此观察,好方便聚在一起说闲话。人们大多使用方言、在工厂工作,有自己的日常习惯动作。比如:女人会四肢着地擦地板、男人会在耳朵上夹一支烟。
如果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想必埃尔诺对那件往事不会如此耿耿于怀。因为此地的人们都认为家人间的礼貌是虚伪,而粗暴和喊叫反而被视为正常。令她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无尽“羞耻”中的,是天主教私立学校的教育。
这里纪律严明,教师多是修女,除了神父和园丁外没有男性。在这里上学的也基本是拥有资产且重视教育的家庭中出身的女孩。
...之前很少接触到外国历史,看了希姆莱兄弟对二战也有了大致的了解。首先,不说内容,光是作家的身份就值得读者一看。这本历史书属于纪实文学,正如译者所说,查阅资料,收集个人信息,寻访亲历者这三点有机结合,写出来的历史才更真实,能使之活起来。 这本书的写作格式也很新颖,前面先把所有人物做一个清晰的介绍,并且附带上照片及亲属。在读者带着对书中人物的大致了解去看文章的时候,就会理解是什么性格使书中的人物做怎样的决定与举动,这也是唯一的一本描写亲人眼中的希姆莱一家。 卡特琳以这样一个身份来写上面几辈人的肮脏历史,同时也要面对自己的后代,这对于作者而言是很大的挑战,她的勇气确实值得我们敬佩。 下面来说说本书的内容,作者从小就生活在姓氏的阴影中,人们都知道她的前辈们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这也使作者后来从事历史研究。她的伯祖父,也就是海因里希•希姆莱,甚至有一个响亮的外号——“世纪杀人魔”。由于偶然的机会,父亲让卡特琳到柏林联邦档案馆去查一下祖父的档案资料,之前她对家里那些历史其实不感兴趣。当她看到那些档案之后发现和家人之前叙述的内容不符,这才促使她去证实一些东西。 卡特琳作为家族的一名成员,并没有避讳过什么,她的丈夫的前辈们就是曾经被希姆莱追杀逃亡的犹太人。卡特琳也没有说一开始就把希姆莱写的无恶不作,确实也没有谁是天生就是杀人狂,这些只能在电影中出现,其实希姆莱兄弟包括老希姆莱,一开始也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人。但究竟是什么使他走向邪恶道路的呢?他的思想的转变在家庭、阶层、社会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断恶化,确实历史能够改变一个人。 希姆莱得人生其实不是那么辉煌传奇,他从下体质弱,疑心重,经历的也不多。所谓参加过一战不过就是参加过一段军事训练罢了,真正的战场是什么样子的他都不知道。他的婚姻也很失败,娶了个不爱她的女人,最后和女秘书发生了性爱关系,并且还怀了他的两个孩子。确实他也是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和坚持的,毕竟脑袋里什么都没有的人干不成大事。最恐怖的人不是没文化的坏人,而是学历高的坏人,学历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好坏。
...我们总说一段历史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它才能是立体丰满的。一段历史故事就要听更多人口中的版本,因为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切入点,在口口相传中又会有无数个演变。去了解一段历史,在不同的本版中,我们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辨别有用可靠的信息,在筛出来一份离真相蕞接近的版本。在千百年的历史中,有着无数历史书籍,从《春秋》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到如今分门别类的白话文历史书,总有一些书以意想不到的视角,带我们去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在华洋人的视角揭开中国口岸历史的神秘面纱,1832年~1914年,八十多年的时间是东西方平衡被打破的八十多年,也可以说是闭关锁国的大清被强硬打开按地上摩擦的屈辱史。从仅限于少量贸易往来的时间段,到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从鸦片侵蚀我国到那场变革的风暴。冲突还是误解,我看见的是中国人的觉醒。以在华洋人的书信、日记、档案及主办的报刊等一手资料为出发点,重新去了解这段历史,你会发现故事的另一面,西方列强在华行为的逻辑是多么强盗,你也会看见一个洋人眼中的中国多么“秀色可餐”,更会了解到他们对中国的观察、看法和掉以轻心。租界、通商口岸、海关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一桩桩一件件或大或小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的是西方列强对我们利益的瓜分,更让我们看见了中国人在打压之下的抗争,各个阶层的反抗有着强劲传染力,不屈服是烙在骨子里的尊严。没有谁会在原地一直等你,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盛,一旦开始固步自封那么也就开始了倒计时。大清帝国的骄傲伴随着不可一世悄悄落幕。鸦片侵蚀了国门,也腐烂了生活。如今禁毒有多严,曾经的伤就有多痛。不可以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如今看着大.麻合法化的国家,不知道何时会重蹈我们曾经的覆辙,我相信天道好轮回。动荡不安的年代,总有一些小丑想要轻描淡写那些真相。可是真相就是真相,永远不会被掩盖。
...“大夫,我一会儿检查的时候能不戴那个……那个'鸭嘴吗?”诊室里,一位年轻姑娘略带羞涩地问医生,语气里满是紧张和抗拒,相信不少女性朋友在做妇科检查时,都对这个冰冷的“鸭嘴”心生畏惧,甚至留下过不太愉快的回忆,这个让无数女性“闻风丧胆”的“小东西”,有个正式的名字叫做“鸭嘴钳”,也叫“窥阴器”,它看似简单,却承载着一段颇为复杂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美国
说起鸭嘴钳的诞生,就不得不提到一位传奇人物——詹姆斯·马里恩·西姆斯(JMS),这位美国医生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就专注于女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尤其在妇科手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被后世誉为“妇科学之父”,他发明的用于修复膀胱阴道瘘的手术方法,为当时饱受这种疾病折磨的女性带来了福音,而鸭嘴钳,正是西姆斯在探索治疗方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观察女性阴道内部情况而发明的
你或许会问,一个帮助无数女性摆脱病痛的“神器”,怎么就和“肮脏的历史”扯上关系了呢?事情还得从西姆斯当年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说起,在那个年代,膀胱阴道瘘是困扰很多女性的难题,尤其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产程压迫,很容易导致产妇出现这种并发症,在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很多患病女性只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