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区持续性强降雨破历史极值,排水防涝应急响应提至Ⅰ级
2023年7月29日,福州市,5号台风杜苏芮造成晋安区站前路大面积内涝,市民涉水前进。 视觉中国 图
7月28日晚间到29日凌晨,受“杜苏芮”环流影响,福州城区遭遇“列车效应”,持续性强降雨突破历史极值,城区出现一定范围积涝。据城乡建设局(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通报,已提升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响应到最高Ⅰ级,牵头各成员单位协同作战,全力打好
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8日20时至29日凌晨4点,福州城区最大累计雨量达306.3毫米(仓山师大附中雨量站),突破历史,24小时最大累计雨量达366毫米,雨量远超龙王、莫兰蒂台风(龙王台风24小时降雨243.8毫米,莫兰蒂台风24小时降雨171毫米)。
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内河河水顶托、河道满溢等原因,城区共出现30处积水,最大淹没水深为1.1米,位于福州七中。城区23个下穿通道全面提前封闭,其中有化工、首山、迎宾、魁浦、福飞等5个下穿通道受淹,最大淹没深度达2米左右。
福州交警也一早发布信息称,全市持续降雨量大,城区部分道路有积水影响出行,请广大市民朋友非必要不外出,车不上路,远离危险区域,防止发生意外。
“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于28日21时35分提升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响应为二级,并于29日4时5分将应急响应等级提升至最高级一级。”该负责人说,通过联排联调度、错峰调度,目前,晋安河上游三座水库均控制在安全水位以下,其中八一水库水位47.21米、登云水库47.93米、过溪水库97.4米。晋安河(湖前河到五四排涝站段)超过警戒水位,琴亭湖作为调蓄湖体,水位由雨前的2.2米抬高到7.74米。
据了解,接下来,福州市联排联调中心将继续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研判,实时跟踪雨情水情,抢抓内外江潮位差的有利窗口,通过闸排、泵排、湖体蓄滞、龙吸水设备抽排等多种手段,加快涝水外排,最大限度保障城市安全。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湖北鹤峰6月20日电(郭晓莹 申玉洁 梅燕)连日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遭遇持续强降雨,县城、太平集镇等站点降雨量超过500毫米,突破历史极值,河流水位迅速上涨,防汛形势严峻。
持续降雨致河流水位迅速上涨。(无人机照片)杨顺丕 摄
鹤峰县气象台19日20时33分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当晚,鹤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关于城区人员应急转移的通告》,组织溇水河左右两岸、官庄河左岸、小干溪左右两岸等危险区域的居民、车辆紧急转移,安置地点为安全区域内的相关宾馆酒店,现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物资,县城共转移108户244人。
强降雨致溇水河水位上涨。鹤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记者20日从鹤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目前全县已累计转移群众418户850人。同时,应急队伍正冒雨清理塌方路段,疏通排水管网,设置警示标志,全力恢复交通畅通。
鹤峰县城危险区内群众紧急转移。鹤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20日白天到夜间,鹤峰县降水维持,全境大到暴雨,面雨量45毫米至65毫米。截至发稿时,该县降雨仍在持续,相关部门及各乡镇正积极抢险救灾。
专家分析湖南雨量为何破历史极值
6月以来,大范围的暴雨袭击三湘大地。据省气候中心统计,6月全省平均降雨量破历史极值,位居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位,其中6月22日以来的当月最强降雨过程仍在持续,强度指数为历史第一高值。
专家分析,此轮最强降雨过程,是由北方冷涡与副热带高压持续作用所致。
7月伊始,三湘大地继续“泡”在大雨中。省气象台专家预计,未来一周湖南雨日仍然较多,雨势整体呈走弱趋势,不过,由于目前土壤水分已经饱和、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未来防汛形势依然紧张,发生地质灾害风险高。
6月全省平均下了20.5天雨,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一高位
6月,暴雨连连,洪水泛滥。省气候中心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6月1日至3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达397.4毫米,较常年(210.13毫米)偏多89.1%,为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位(1954年396.5毫米,1998年342.5毫米)。
省气候中心主任廖玉芳介绍,6月全省平均降水量最高为辰溪710.2毫米,23县市6月累积降水量突破同期历史极值,即:泸溪、辰溪、吉首、湘阴、汨罗、平江、长沙、芷江、怀化、溆浦、麻阳、冷水江、新化、湘乡、湘潭、株洲、醴陵、武冈、城步、通道、绥宁、耒阳、双牌。
在空间分布上,湘西、湘中、湘西南、湘东北等局部地区偏多1倍以上,其中辰溪、泸溪2县偏多2倍以上。
6月,175县次出现暴雨,37县次出现大暴雨、6县次出现特大暴雨。其中暴雨县次较常年同期偏多95.1次,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一高位;大暴雨县次较常年同期偏多22.9次,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位;特大暴雨发生次数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一高位。
此外,全省平均降水日数为20.5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5天,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一高位。
互相作用致暴雨持续,6月最强降水过程为历史最强暴雨,60个县市出现极端降水事件
6月22日,当月最强降水过程来袭,洪涝泛滥,多条河流超警。根据区域暴雨过程监测规范,此次区域暴雨过程强度指数为历史第一高值,区域暴雨过程持续时间位居历史第二高值,仅次于2002年7月17日至26日的降水过程。
此次最强降水过程已造成62个县市出现气象洪涝,其中辰溪、泸溪、安化、平江等34个县市达重度气象洪涝,城步、湘乡、隆回等13个县市达中度气象洪涝,双峰、茶陵、汉寿等15个县市达轻度气象洪涝。
到目前为止,共有60个县市出现极端降水事件,其中平江1天最大降水量236.0毫米,突破当地历史极值;冷水江连续3天和连续5天最大降水量分别为223.1毫米和245.1毫米,突破当地历史极值;绥宁连续4天和连续5天最大降水量分别为258.2毫米和282.7毫米,突破当地历史极值。
省气象台国家级首席预报员姚蓉分析,此轮强降水不仅范围广,同时降雨强度大、极端性强,主要是由于北方冷涡与副热带高压的持续作用所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相对比较稳定,水汽通道也比较稳定,湖南处于副高边缘和强水汽输送带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与此同时,北方冷涡系统维持时间较长,冷涡后部不断有冷空气向南扩散;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南方上空,导致湖南暴雨、大暴雨天气持续。
未来雨区先南压后北抬,降雨整体减弱但防汛形势仍然紧张,地质灾害风险高
进入7月,此轮强降水仍在持续。7月1日8时到14时,强降水集中在湘西南到湘东北一带,长沙6小时降雨量达到120毫米。为应对强降水过程,省气象局将湘东北地区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提升为二级。
“未来7天省内雨日仍然较多,整体呈减弱趋势,但防汛形势依旧紧张,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高”,省气象台国家级首席预报员姚蓉分析,7月2日开始,雨区将南压,2日至3日,湘南局部有大到暴雨,4日至5日,湘西北降雨又将增强。
姚蓉提醒,尽管雨势有所减弱,但目前土壤含水量较高,部分地区的强降雨仍可能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居住在山区的人们应加强防范,游客也尽量不要进山旅游。同时,需要防范暴雨灾害叠加效应的不利影响,警惕沅水、资水、洞庭湖区等可能发生流域性洪涝灾害。
农业方面,强降水天气将导致部分地区土壤过湿加重、低洼农田发生渍涝灾害,不利于玉米、马铃薯等旱地作物生长,同时易造成部分抽穗扬花的早稻遭受“雨洗禾花”危害。提醒农民提前疏通沟渠,排除田间积水,扶正倒伏作物,同时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
省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省内雨日较多,降雨集中。预计2日湘中以南阴天有小到中雨,其中湘南局部暴雨;3日湘南部分地区中雨,局部大到暴雨;4日至5日湘西北降雨增强,局部有大到暴雨,其他地区以阴天到多云为主,有阵性降雨;6日至7日,湘西北有雨,其他地区多云为主,局部有阵雨。预计7月1日8时至7月5日8时,湘中一带及湘东北累计雨量达100至150毫米,其中湘西南、湘中部分地区达200至260毫米,局部可达300毫米以上,最大小时雨量60至1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