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列车效应”,超历史极值!广东气象局:下不完,根本下不完!北京也拉响暴雨蓝色预警

更新时间: 2025-08-09 13:04:38

阅读人数: 965

本文主题: 降雨破历史极值湖南如何应对

受台风“海葵”残余低压环流和季风等影响,珠江三角洲出现持续性暴雨,导致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内涝严重,多地已实施停工、停学等应急措施。

关于此次极端降雨成因,广东省气象局微博“广东天气”表示:

“海葵”残余涡旋移动缓慢,导致螺旋雨带停滞少动。

珠三角地区处于涡旋东侧西南季风和东南气流汇合,高层辐散条件好,强降雨云团源源不断生成。

雨带具有列车效应,强降雨从头到尾不断经过珠三角地区。

雨还要下多久?“广东天气”表示,“广东的雨:下不完,根本下不完。”预计8日至9日,涡旋将在广东西部缓慢移动,珠三角和粤西地区仍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展望10日,降雨有所减弱,南部市县有大雨,局部暴雨。就是说,这两天(8-9日)珠三角和粤西地区暴雨依旧频繁。

在香港,根据香港特区政府今日(8日)宣布的最新消息,极端情况将至少持续至下午6时。港交所已做出相应安排,证券(包括沪深股通)及衍生产品市场将全日停止交易。

据@深圳天气,9月7日傍晚到8日上午,本市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暴雨,具有“强度超强、持续时间超长、强降雨范围超广”的特征,截至8日9时45分,我市降雨打破了深圳市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六项历史极值。

分别是最大滑动雨量2小时(195.8毫米,盐田正坑)、3小时(246.8毫米,盐田正坑)、6小时(349.7毫米,罗湖东门)、12小时(465.5毫米,罗湖小梧桐)、24小时(522.8毫米,罗湖小梧桐;罗湖东门518.0毫米,为第二个破纪录站点)、48小时(576.7毫米,罗湖小梧桐)。

最大出现在罗湖、福田、盐田、龙岗等中部区域,罗湖打破该区7项历史极值,盐田打破该区6项历史极值。

深圳市气象台专家介绍,造成本次极端特大暴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台风“海葵”低压环流从7日下午开始至8日凌晨长时间停滞;二是低压、季风和弱冷空气三者叠加;三是强降雨“列车效应”导致强降雨持续时间长。

9月7日,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救援人员在深圳市龙岗区愉龙路积水严重区域帮助市民转移。图片来源:新华社 韦伟家 摄

深圳市气象台专家介绍,长时间的降水并不是因为一块稳定不动的降雨云团造成,而是对流系统反复生成发展,使很多降水云团先后经过同一个地方,造成同一地区出现长时间降水的情况。

就像列车的不同车厢先后经过同一块铁轨一样,这种情况叫做“列车效应。”

9月8日上午,广州多区陆续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根据广州市气象台信息,受台风“海葵”残余环流和季风影响,预计8日广州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截至目前,海珠、天河、番禺、南沙4个区今天8时前保持红色预警信号,按预案上午停课。越秀、荔湾、黄埔、白云、花都、增城延迟上学。从化正常上学。

根据《广东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当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生效时,所在区学校自动停课;当本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生效时,应当延迟上学;当本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生效时,可以延迟上学。

据@中央气象台,过去24小时,广州国家站的雨就没停过……今天上午降雨还可能持续。

香港1小时降雨量158.1毫米

香港天文台于7日深夜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全港多个地区发生水浸。

香港天文台于7日夜间11时05分发出暴雨警告信号,香港广泛地区已录得或预料会有每小时雨量超过70毫米的豪雨,且雨势可能持续。一些新界地区可能出现水浸情况。

受到台风“海葵”残余相关低压槽影响,香港7日夜至8日早晨天气恶劣,多区出现暴雨及雷电天气。7日23时,香港天文台发出今年第二个黑色暴雨信号。据香港天文台公布,7日23时至24时内降水量为158.1毫米,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

7日晚,香港天文台首先于21时25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25分钟后即改发红色暴雨警告信号,至23时05分再改发黑色暴雨警告。暴雨天气下,香港多地出现严重水浸的情况,尤以新界北部和香港岛东部受灾严重。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8日凌晨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对全港多个地区出现严重水浸的情况十分关注。

据新京报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获悉,截至8日3时15分,水灾已致14人受伤,伤者年龄分布在32至76岁。8日2时许,香港九龙黄大仙区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黄大仙地铁站里的积水深达腰部。香港新界大埔区的一位居民表示,7日23时许,雨势开始变大,以往她乘公交车回家只要半小时,这次却用了将近三小时。

9月8日10时,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预计,9月8日14时至9日20时,门头沟、房山、昌平、石景山、密云、平谷、延庆南部、怀柔中南部、顺义北部、海淀北部、丰台西部、大兴南部、通州南部的部分地区将出现累计雨量50毫米以上的暴雨,局地伴有小时雨量30毫米以上的短时强降水,山区及浅山区出现强降水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风险较大,城市低洼地区容易出现积水,请注意防范。

10时30分,市防汛办已对全市启动防汛蓝色预警响应。

9月8日,北京市水务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风险提示:预计9月8日10时至10日2时,本市门头沟、平谷、延庆、怀柔、房山、昌平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风险,其中门头沟西部发生可能性较大。

@中央气象台 提醒,今明两天,广东中西部、广西东南部还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预计10日,强降雨范围有所收缩,11日雨才会明显减弱。今天甘肃南部到河北、北京一带也会有中到大雨出现,局地有暴雨。

深圳市民政局提示,如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影响,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可以前往居住地街道办,申请临时救助。

针对此次暴雨影响,根据《深圳市临时救助办法》有关规定,市民因暴雨灾害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可以申请急难型临时救助:

符合条件的市民可获得人均救助金额不低于本市2个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826元)不超过3个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4239元)的救助金,帮助受到暴雨影响的市民渡过难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市民因受暴雨影响面临紧急物质生存困难时,区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机构、救助管理机构和慈善超市等可帮助提供衣物、食品、饮用水等实物救助。

市民因暴雨未能返回住所,可前往我市各级救助管理机构,救助管理机构将提供临时住宿,并提供食物和生活照料。

深圳市对急难型临时救助不分户籍,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家庭或个人均可就近前往街道办事处申请救助。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广东天气、深圳天气、中央气象台、深圳发布、新京报

“列车效应”,超历史极值!广东气象局:下不完,根本下不完!北京也拉响暴雨蓝色预警

强降雨移至东北,南北方高温将“连成片”

新京报讯(见习记者 王景曦)7月11日以来,一场暴雨袭击京津冀多地。总体来看,此次华北强降雨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其间大风天气明显,局地雨强大,且局地日降雨量突破了历史极值。7月13日起,降雨主场转至东北;强大的暖高压脊正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南方持续晴热,中央气象台今晨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大范围高温即将开启。

此次华北强降雨中,河北、河南局地突破历史极值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监测和分析,7月11日开始的这轮降水过程可以算作是今年华北雨季的开始,较常年平均开始时间(7月18日)稍微偏早一些,但往年出现在这个阶段的强降水过程也并不少见。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此轮降雨中,累计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面积约为27.6万平方公里,约等于两个安徽省的面积(安徽省面积14万平方千米);累计降雨量100毫米以上的面积约9.2万平方公里,比重庆市的面积(8.2万平方千米)多一成左右。7月13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总体来看,此次华北强降雨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期间大风天气明显,局地雨强大,且突破了历史极值。北京东北部、河北南部和东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等地3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100~214毫米,其中河北邯郸和邢台、山西晋城、河南济源和鹤壁等地最大小时降雨量达100~125毫米。河北和河南有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7月极值,河北鸡泽(206.4毫米)、河南滑县(211.7毫米)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

在这轮华北强降雨中,北京密云、河北邯郸和秦皇岛、山西晋城和长治、河南济源和鹤壁及安阳、山东德州等地,降雨量达到了220~343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达到102~125毫米。

比较来看,这次降雨过程强度不及2016年“7·20”华北极端强降雨过程。从范围来看,此次大暴雨覆盖范围占北京市58%,在2016年“7·20”暴雨中,覆盖范围占北京市98%;从降雨持续时间来看,今年“最强降雨”持续了36小时,2016年的强降雨持续了55小时。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介绍,从成因上分析,深厚的低涡系统以及强盛的低空急流的相互配合,给京津冀等地大部地区带来了暴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低涡系统移动缓慢,降水时间较长,有利于累计降水量增大;低涡东侧伴有强盛的低空急流,带来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非常有利于产生强降水。此外,低空急流在太行山迎风坡辐合抬升,也有利于局地产生更强的降水。

7月13日,这轮降水过程向东北方向移动,京津冀一带的降雨陆续减弱。

强降雨移至东北,北京未来三天仍有雷雨天气

昨日起,降雨主场转至东北。预计,7月13日14时至14日14时,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辽宁、吉林西部、河北东部、天津南部、山东西北部和东部及云南西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辽宁东南部等地有大暴雨(100~120毫米)。

同时,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计,强对流主要影响时段为7月13日午后至夜间。

7月13日6时,此次北京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基本结束。7月14日,北京白天多云转阴,山区有雷阵雨,夜间阴有雷阵雨转多云,未来三天多雷阵雨天气。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17日-18日北京市还将有一次较强的降雨天气过程,时间尚早,气象专家提醒应及时关注临近预报预警信息。

7月13日10时,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和北京市气象局联合继续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未来48小时,北京市山区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请注意防范。

大范围高温即将开启,南方晴热进行中

在副热带高压系统直接控制的南方,未来几天将继续迎来晴热天气;刚刚结束一轮强降雨后,一个强大的暖高压脊正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中央气象台今晨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气象专家张明英解释,暖高压脊是一个带来晴好天气的天气系统。“在它控制的范围里,因为高压,所以天气晴好,因为它又是一个暖空气团,所以相对温度会高;另外,它自己本身是一个暖空气团,天气又晴好,这时就有利于太阳辐射增温。这几种因素凑在一起,温度就会很高。这个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地区,一般在盛夏季节会出现高温天气。”张明英说。

高温区域以西北东部为中心、向四周辐散,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以及河南等地部分地区都会有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甚至有望打破同期高温纪录。省会级城市中,西安、银川都将遭遇连续高温天,最高气温有望达到37℃。

今年以来,银川已经有6天高温日数,预计未来四天还有高温出没,如果高温日数达到十天,那今年将成为宁夏1961年来高温日数最多的一年,而银川当地的年平均高温日数还不到2天。

7月13日,内蒙古西部、甘肃东部、陕西中南部以及华北南部、黄淮西部、江汉西部、四川盆地东部、江南大部、华南中东部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内蒙古西部、陕西关中以及浙江北部和西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北部、湖南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40℃。

中央气象台专家分析,7月14日,高压暖脊和西伸北抬的副热带高压系统打通后,南北方高温将连成片,高温范围将扩展至此次过程最大。

气象专家提示,未来一周,华北、黄淮西部等地多降水过程,请公众合理安排出行,尽量减少山区出行,远离气象灾害风险较高地区。另外,未来十天,西北、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南、华南等地有4~8天高温天气,公众需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减少室外活动时长,谨防中暑。

新京报见习记者 王景曦

贵州榕江四天内两次被淹,极端降雨叠加三江洪峰

2025年6月24日至28日,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在四天内连续遭遇两次特大洪水袭击,造成全县超1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742万元。此次灾害由历史性暴雨与叠加引发,县城70%区域被淹,6月28日单日转移群众超4.1万人,防汛应急响应一度升至最高级别Ⅰ级。

县气象台数据,6月18日至24日,当地累计降雨量达319毫米,最大点雨量434毫米,相当于半年降水量在一周内集中倾泻。强降雨与上游三都县、丹寨县的泄洪叠加,导致都柳江、寨蒿河、平永河三江水位暴涨。6月24日,石灰厂水文站洪峰水位256.71米,超保证水位5.21米,流量11400立方米/秒,创1958年有记录以来最高值。

​​地理劣势与防洪短板加剧灾情​​榕江县城地处三江交汇的河谷盆地,四周高山环绕,河道狭窄曲折,洪水下泄速度缓慢。喀斯特地貌土层薄、蓄水能力弱,诱发泥石流进一步堵塞河道。尽管当地防洪堤设计为20-50年一遇标准,但本次洪峰流量远超防御能力。城市化进程中,湿地减少、河道淤积及滞洪区被占用,亦削弱了行洪能力。

首次洪灾后,清淤工作尚未完成,28日第二轮洪峰接踵而至,1小时内淹没半个城区。武警、消防及蓝天救援队等累计投入153名队员、28艘冲锋舟,24日单日救出1197人。28日,全县8000余名干部按七大洪区路线组织撤离,部分居民因前次灾后清理未毕被迫二次转移。

​​基础设施瘫痪与经济损失​​洪水导致全县断水断电,最大商场常驰广场积水24万立方米,地下一层完全被淹,预估损失超1亿元;村超足球场草皮全毁,赛事延期至7月中旬。车民小学教学楼淹至二楼,图书、设备损毁严重。

省已追加1亿元救灾资金,国家防总将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专家指出,未来需统筹河道疏浚、湿地恢复与城市规划,以应对气候变暖下的极端天气常态化挑战。

标签: 未来 三江洪峰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