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人生的摆渡人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人生的摆渡人
故事的寓意比较好,故事本身也比较有意思,但是文字似乎太过于臃肿了,不知是原文就如此还是翻译的不好,看到一百几十页之后我就几乎只看对话了。 买这本书最初是因为早起就在书店里邂逅了这本书,被腰封上那行“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是你人生的摆渡人”吸引了,然后在网上买别的东西,为了凑个免运费正好又好久没有看小说了就买了这一本。看了几十页才知道是一本有些魔幻题材的小说,看完整本书后感觉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只是篇幅似乎太过于臃肿了,很多细节描写其实并不是多吸引人,所以后来都是在跳读。觉得如果写成短篇,可能会更好些。 崔斯坦将迪伦从荒原摆渡到了亡灵的世界,但迪伦不愿在没有崔斯坦的世界里独自苟且,于是冒着所有已知、未知的危险,回到荒原尝试并最终将崔斯坦摆渡到了她的世界。先是摆渡人摆渡亡灵,然后,亡灵摆渡摆渡人。最终,两个人到了一个世界,一个似乎没有荒原那么危险,又可以一起存在的世界——迪伦的世界,人类的世界。两人中间的情愫,和为在一起而勇敢闯博的那种感情,让人感到温暖而美好 。 这是一个借爱情寓意深刻的美好故事。迪伦从隧道里走出来,以为自己是唯一从那个方向逃离出事故的,而事实上她确实唯一没能逃离那场事故的;荒原的一切都是她心像的投影;似乎不可能的从亡魂世界向荒原的跨越;从未有过的摆渡人从荒原到人间的跨越;摆渡人生理上向人的变化,以及在亡灵“摆渡”下向人间的摆渡……所有的这些情节都可以让你联想到很多很多东西。还有迪伦的善良——在为救一个小女孩而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将自己做饵、勇敢——与其在没有乐趣的世界里苟且,宁可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回到荒原…… 很多人评论说小说不好,我觉得主要是从文笔和结构上来说的吧,至于故事本身,还是很有意思的。

你好,我是你的摆渡人
阅读《摆渡人》的过程中,总是反复想起余华的《第七天》,同样带有魔幻色彩的死后世界,呈现出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面。 单亲家庭的15岁少女迪伦,在前往与亲身父亲见面的旅程中遭遇车祸,从她走出车厢,遇见崔斯坦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成为了这个茫茫荒原上一个需要被摆渡的灵魂,而崔斯坦,正是她的摆渡人。 这本书近来在国内评价很高,我也是在社团几个孩子的强烈推荐下,满怀期待地开始阅读的。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却一再失望。整本书有一个很好的创意和开头,却在写作过程中,慢慢地向少女小说的深渊越滑越远。 所谓“最纯洁的灵魂”,原来竟然指的是“处女”!迪伦在成功抵达彼岸之后,不想见任何自己的亲属,也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家人,唯一想念的竟然只有崔斯坦;前往彼岸的旅程如此困难,但是返程,尤其在完全没有崔斯坦的保护之下,竟然如此容易……最让我无力吐槽的,是结尾竟然可以就这样让死者复生,让崔斯坦成为人类?这简直让人难以理解。 但是,虽然BUG重重,好歹还是瑕不掩瑜。书本中迪伦的勇敢与无畏,崔斯坦长久以来冰冷寂寞的心被一点点融化,无论荒原上有多少妖魔鬼怪盛行往来,我一定不会放开你的手,带你,去往幸福的彼岸。
关于《黑石之墓》与《摆渡人》
这是一本绝对会被拿来跟《摆渡人》作比较的书,同属一个作者,同样紧张刺激的情节,同是让读者两个小时一口气读完的小故事,但两个故事一个温暖,一个暗黑,完全两种不同的阅读体验。 所以谈这本书前我就先说一下《摆渡人》好了,我知道很多朋友看《黑石之墓》是冲着《摆渡人》和克莱尔来的,所以我的评论可能会被人喷,《摆渡人》在我看来就是一本火的莫名其妙的畅销书,全书讲一个生活很糟糕的女孩死后灵魂与摆渡人在穿越荒原的过程中彼此相爱,而后女孩勇敢回来寻找摆渡人一起重回世间的故事,故事很温暖,作者写的非常细腻,情节也非常的惊险刺激,但这本书的亮点也仅此而已,或许是因为宣传过猛,期望过高,总之跟同时期大热的《追风筝的人》《解忧杂货店》根本不是一个级别,本是一个可以架构很大的IP,硬生生写成了魔幻玛丽苏的言情小网文,或许是因为翻译的问题吧,感觉逻辑上有很多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两人爱情也有点莫名其妙,文笔是挺细腻的,但总觉得差点火候,人物性格形象也挺模糊,因为这种IP即使只是单纯当一个言情写也还是能搞很多泪点出来的,然而并没有……总之,《摆渡人》是一本想象力丰富,情节吸引人,故事简单,文笔细腻,温暖的言情小说,如果非要把他放到灵魂救赎,心灵治愈的高度,那我就只好呵呵了。 《摆渡人》本是我不太喜欢评论的那一类书(逼格太高,书迷太多,但又读之无味,一开口就容易被喷),之所以在这里写书评,是因为读了这本《黑石之墓》,作为免费书打发时间读一下,当时并没有注意是和摆渡人同一个作者(如果知道的话当时可能是不会选择看的),在我看来这本书比《摆渡人》精彩得多,故事架构也很完整,以曾经和现在两条线讲述一对心理变态少男少女密谋谋杀自己朋友血祭的故事,情节很抓人,最后的反转也足够震撼,克莱尔拿手的场面和气氛的把控,情节的高潮迭起,富于想象力的画面,细腻的笔触,这些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精彩的体现,而且我发现了她的一个特长,就是对少男少女心思的揣摩和描写,这是在摆渡人中也同样表现出来的亮点,不知为何在上一本中被我自觉的选择性忽略了,总之,这是一本作者的文风特色都被充分发掘出来的小说,当然,这都不是最大的惊喜,最大的惊喜在于结尾一千多字的反转,就像一盘凉拌黄瓜端上餐桌举箸前猛然倒了半瓶老干妈,简直不能更爽,当然有人嫌弃这本小说太暗黑,太阴冷,三观不正,容易带坏小朋友,没有摆渡人的正能量,也没有摆渡人心灵治愈的大IP,甚至在同类小说中也略显幼稚,但我觉得作者惊人的进步才是最动人的,毕竟讲好一个故事比打造一个高逼格更重要,不是吗? 读《摆渡人》的时候我惊讶于:这本书居然也能这么火!然后我安慰自己,或许作者背后有个好的营销团队,读《黑石之墓》的时候我惊讶于:这本书居然没《摆渡人》火,书迷居然没有大肆宣传吹捧!然后我安慰自己,或许她的书迷三观太正,逼格都太高了,接受不了这本书关于人性的阴暗,但其实我不愿意把这本书说成是人性之恶,我觉得少年之恶或许更贴切一点,有关少年之恶,东叔写过很多,无非是成人世界的影响,社会的错误引导,还有少年的敏感云云,放到这本书里就有些变态了,一是猎奇,寻求刺激的心理;二是价值观的不成熟,底线的模糊,缺乏明确的判断而容易走火入魔;三是他们太聪明了,太容易利用成人世界对他们的宠爱而骗取同情和宽恕;四是外界环境各种信息大爆炸,致使少年对各种信息无差别无筛选的摄取。我们总是有个惯性思维,孩子们都是天使,孩子们没有错,错的是成人的引导,错的是这个吃人的社会,但其实成人和少年的界限本身就很模糊,就我个人而言,我还觉得自己是个少年,但我已经是26岁的阿姨了,同样的,善和恶,好与坏,天使与恶魔也很模糊,少年犯罪,校园暴力,屡教屡犯者比比皆是,其实成人世界的宠爱与宽容是不是也正在助长着这些机巧的孩子,到底谁才是弱势群体,谁才是该被保护的对象呢,很多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不是也在侧面助推着他们犯罪呢,真相和谎言也许就差那么几句话,像书中所言,虽然漏洞百出,两个少年竟然也逃过了法律的制裁,没有那最后的几页,我竟真的相信了他们满篇的鬼话,想想他们在朋友坟墓的接吻,不寒而栗,我们都不是佛,我们不度众生,然而我们自己就是众生,我们以为他们还是我们手中被掌控的孩子,其实我们已经被他们掌控了,健康的社会氛围,良好的引导,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变态的人格一旦形成,法律惩治的界限便成为最后一条防护栏,那么,被恶魔蛊惑的天使是否应该被送回天堂呢? 这本书我给四颗星,虽然跟同类精彩刺激大反转的故事相比,本书格局要小很多,火候显然要差些,但我一定要为作者敢于跳出摆渡人高逼格的玛丽苏模式挑战阴暗风格,日益精进的文笔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