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钦三幅经典人物肖像作品解析
一、菲钦《穿粉红衣裙的女士——娜塔莉娅·波达勃尔斯卡娅肖像》布面油画,115.6 x 88.9cm
1913年,菲钦(也有译为:费钦)在德国卡内奇学院的年度展览中展出了他的《穿粉红衣裙的女士》肖像画,与慕尼黑象征主义运动创始人斯丢克(stuck)的作品《莎乐美》在同一展厅展出。两年后,这幅《穿粉红衣裙的女士》在美国旧金山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展览中与夏凡纳、莫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等大师们的作品一起展出。匹兹堡的收藏家斯梅尔(Stimmel)参观展览后马上买下这幅画。
1915年,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尤根·诺伊豪斯(Eugen neuhausas)形容《穿粉红衣裙的女士》展现了“一种非常不同寻常的艺术技巧,”并解释说,“这幅画色彩处理非常特别,在整个展览中显示出独一无二的技术品质和生命的价值,很少有画家能达到,只有在大师的作品中才能看到。我对这幅奇特的油画有一种特别的钟爱。”1919年,这幅《穿粉红衣裙的女士》又在“达拉斯的首展年度当代国际艺术展”中展出,以后也曾在布鲁克林博物馆的“俄罗斯油画与雕塑展”和芝加哥艺术学院的菲钦个人展览中展出,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赏。
这幅《穿粉红衣裙的女士——娜塔莉娅·波达勃尔斯卡娅(Natalia Podbelskaya)》描绘的是菲钦喀山美术学校的学生娜塔莉娅·波达勃尔斯卡娅,她非常倾慕菲钦的才华,当年她正好十八岁,恰是青春激荡、热情洋溢的年华。菲钦以她为模特,抓住了波达勃尔斯卡娅舒展身躯、无拘无束的自然姿态;以挥洒自如、率性任意、抽象潇洒的笔触,描绘衣裙的褶皱,很有书写意味;而人物的脸部表情和肌肤则刻画细腻。画面上的色彩在粉红色调中流动、交响,充分体现了菲钦对油画语言的独创精神,充分发挥了油画本体语言的独特性和独立审美价值。
二、《黑衣女士——阿列亨德拉·贝尔科维奇肖像》布面油画,88.9 x 81.3cm
菲钦在喀山时期,喀山美术学校校长贝尔科维奇女儿阿列亨德拉(Alexandra)漂亮、聪明,主动帮助菲钦处理国内外来往的信件。在共同的交往中,年轻的灵魂碰撞在一起,产生了美妙的爱情火花,他们成了恋人。阿列亨德拉和有才情的菲钦简直是珠联璧合,一切都那么水到渠成——1913年,菲钦和阿列亨德拉结婚了,翌年便生下了他们可爱的女儿伊雅。
在菲钦的作品中,我们能够读到他与亲人之间的亲情表达,尤其是对妻子阿列亨德拉的描摹和刻画一直没有间断过。
侨居美国3年后,菲钦一家各方面条件逐渐得到了改善,甚至可以说很优越了。他们住在纽约中央公园西67街的公寓里,有宽敞舒适的住房和画室,经济上也比较宽裕。刚到美国时,菲钦和他的夫人阿列亨德拉的关系十分紧密。她是一个具有强烈个人意愿的女性,维持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还忙于筹划在纽约的米尔希画廊、大中央画廊和波斯顿的伏斯画廊展出菲钦的作品。
由于她的英语基础较好,所以菲钦一切对外交流均由她负责联络。这段时间里,菲钦为夫人画了三张肖像,分别是1923年的《阿列亨德拉(Alexandra)》、1924年的《穿黑衣的女士》、1925年的《画家夫人》。
其中,《穿黑衣的女士》画得最成功,无论是动态、表情、脸和手的刻画都十分精彩。我们可以在这幅原作中清楚地看到作者在作画过程的顺利和充满激情,他善于抓住人物的环境和形象特征,体现冷峻而深邃的内心世界,成功地描绘出一个他所深爱的、富有魅力的、善于社交的女性。
三、《作家——尼古拉·耶夫莱依诺夫肖像》 布面油画,76.2x 63.5cm
菲钦侨居美国后,他创作了一大批名人肖像。由于菲钦高超的艺术水准,蜚声美国,这些肖像画大多是顾客委托定制的。菲钦的这些肖像画运笔纯熟粗犷,语言匠心独运,风格奔放自如,注重人物的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刻画,是俄罗斯传统现实主义肖像绘画的进一步发展。
1926年,菲钦又成功地完成了这幅《作家——尼古拉·耶夫莱依诺夫(Nikolai Evreinov1879—1953)肖像》。这是一位俄罗斯戏剧作家、导演,曾写过二部著名剧本《一场欢乐的死亡》、《重要好事》而一举成名。1926年在纽约演出时,菲钦与耶夫莱依诺夫在百老汇Guild剧院,即现今的August Wilson剧院相遇,在这个匆忙的会晤期间画了这张肖像。
与委托定制的肖像画创作不同,从这幅画的画面上不难看出,这是一幅出自画家创作灵感袭来一瞬的、富有创作冲动的、以极快速度写生的、未完成的肖像画。作为一个出色的肖像画家,菲钦以敏锐的感觉迅速抓住作家在变化着的神态中的形象特征,以及在其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

老舍作品改编《二马》
老舍经典作品改编 话剧《二马》
宁文彤 崔奕 李晔 潘豪名 李帅 李溯携手演绎,
4.23-4.25 相约保利剧院。
老舍先生谈到《二马》的创作时说:“写这本东西的动机不是由于某人某事值得一写,而是在比较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不同处,所以一切人差不多都代表着些什么。” 于是,他创造了《二马》中富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中国父子、英国母女、伙计、牧师等,又通过他们之间碰撞发生的故事,展现出当时“北京人在伦敦”所产生的火花。
基于这样的创作初衷,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十分立体而有趣。 今天,借着人物版海报发布的契机,我们把二马中的角色,以及带来角色的演员们介绍给大家。
老马远在伦敦的大哥忽然离世,留下了无人打理的马家古玩店。为了接管大哥的买卖,老马带着儿子小马坐着轮船远赴伦敦。
在伊牧师的安排下,马家父子住进了温都太太家。有了暂时落脚地的二马,除了熟悉古玩店的生意,还要应对温都太太专为中国租客定下的各种规矩。人在窘境,老马却时常把“甭提钱,俗气!”的乐观信条挂在嘴上。同住一个屋檐下,一来二去日子久了,温都太太也悄悄发现,这对中国父子似乎并没有那么糟,反而心生好感。
就在生活看似就要步入正轨的时候,温都太太却铁了心的忽然让二马父子搬家!这一切背后有着怎样羞于启齿的原因,二马父子又能否继续在伦敦闯出一片天地?反正小马始终坚信“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选自老舍所著 《我怎样写<二马>》:
老马的描写有相当的成功:虽然他只代表了一种中国人,可是到底他是我所最熟识的;他不能普遍的代表老一辈的中国人,但我最熟识的老人确是他那个样子。
他不好,也不怎么坏;他对过去的文化负责,所以自尊自傲,对将来他茫然,所以无从努力,也不想努力。
他的希望是老年的舒服与有所依靠;若没有自己的子孙,世界是非常孤寂冷酷的。
他背后有几千年的文化,面前只有个儿子。
他不大爱思想,因为事事已有了准则。这使他很可爱,也很可恨;很安详,也很无聊。
这位以“甭提钱,俗气!”作为口头禅的老北京,此次由宁文彤挑梁出演。
做演员三十多年,通过众多经典角色的塑造,宁文彤早已成为观众们在大小荧屏和舞台上的老熟人。 从早年电视剧《亲亲我,老师》中的达达叔叔,到近年《琅琊榜》中的纪王、《欢乐颂》中的老严、《我是余欢水》中的白副主任等等, 他不断带来令人津津乐道的新作品,并且凭借亲和力的外形和表演风格以及过硬的演技,被称为“萌戏骨”。
此次在《二马》中,他所塑造的老马面临“北京人在伦敦”的境遇,窘迫中爱惜着面子,坚持着“不能俗气”的“人生哲学”,追求着来之不易的爱情。这样一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宁文彤拿捏得恰到好处。
温都太太是一位优雅讲究的英国女人,人缘颇好,但因为阴差阳错把房子租给中国来的二马父子,而面临许多为难处境。起初她出于刻板的偏见处处为难老马,之后又在相处中发现这人“原来没有那么糟糕”,从而变得柔软,渐渐敞开心扉。
这一角色此次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崔奕担纲。
出演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恋爱先生》《安家》等众多大热剧集, 崔奕有着令观众放心、受观众喜爱的演技;作为国家院团话剧演员,在舞台上也绝对镇得住场、压得住台。
《二马》中,无论是一开始的趾高气昂,还是接纳老马后的温柔可爱,崔奕都将其演绎得淋漓尽致。
伊牧师出场不多,但他到中国传教结识老马、又介绍老马租住温都太太公寓,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 而他的扮演者李晔,还有着更为重要角色——《二马》复排版导演。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李晔本身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表演者。出演话剧《哥本哈根》,他成功塑造了经典角色海森堡;在《老宅》《那年我学开车》《青春禁忌游戏》等等作品中,他也有精彩表现。
此次担纲《二马》复排版导演,李晔在人物塑造和剧情发展上,注重温情的传递,借由剧中人物,为观众送上一碗“暖汤”。
与父亲一起来到英国,但作为晚一辈中国人的代表,面对新事物,他有着与老马不同的态度。小马有活力,敢打拼,把“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挂在嘴边。而当面对心上人玛力,他横冲直撞的性格更凸显出来,甚至傻得可爱,到了这里,人物更加丰满了。
则可以说一个“进阶版”的小马,作为留学生在异国生活多年,事事看得通透,不放弃学习,是进步青年的代表。
,是相应典型的一个英国姑娘,活泼可爱,无拘无束,也因此获得小马的青睐。
以上角色由三位优秀的青年演员——潘豪名、李溯、李帅饰演,为舞台带了更多青春亮色。
4月23日-25日,保利剧院,来和这些人物见个面吧。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
老舍经典作品改编 话剧《二马》
演出时间:2021年4月23日-25日
票价:VIP880/580/380/280/180/80
1500元(880元2张)/900元(580元2张)
600元(380元2张)/500元(280元2张)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更多申报信息及资助流程可登录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官网或关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微信公众号了解查询。
如何创作与塑造明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力量。一个明、立体的人物形象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内涵。那么怎样去创作与塑造明的人物形象呢?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探讨。
1. 角色设定:在创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人物的背景、性格、经历、目标等方面的设定。这需要对人物实深入的剖析构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可以参考身边的人物或是说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例如老舍在写人物时就注重塑造人物的性格及其对待生活的态度。
2. 人物关系: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手。要合理布局人物之间的关系网让人物在相互交织的故事中展现本人的性格特点。
1. 肖像描写:局部性的描绘是作者对所写人物肖像最有特征性部位的着意描摹。此类描绘有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能够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荷花淀》中,钱书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2. 语言、动作、神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必不可少手。要注重人物的语言特点让人物的语言合其身份、性格;同时通过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
1. 人物动机:人物动机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动力。在创作进展中,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究其动机背后的起因,让人物的表现更加合理、可信。
2. 人物情感:人物的情感波动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要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让人物在故事中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1. 分析经典作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学大师们的创作方法。例如,《红楼梦》中的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都具有明的个性特点。
2. 创作借鉴:在创作期间,能够借鉴经典作品中的创作手法,将其运用到本人的作品中。同时要注重创新,形成自身独有的创作风格。
1. 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深入生活,观察不同阶层、不格的人物,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2. 持续思考:创作进展中,要不断思考人物的性格、命运、动机等方面的疑惑,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创作与塑造明人物形象需要作者在角色设定、局部描绘、内心世界挖掘、借鉴经典作品、观察与思考等方面下功夫。只有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才能让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引发读者的共鸣。以下是进一步细化的创作策略:
1. 社会背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展现人物在社会变迁中的成长与变化。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物的成长有着必不可少作用,要注重描绘人物的家庭环境,展现家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作用。
1. 矛盾冲突:在故事中设置矛盾冲突,让人物在冲突中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
2. 性格转变:让人物在故事中经历性格转变,展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1. 象征物:运用象征手法,为人物设置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如《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
2. 象征性:在故事中设置象征性,展现人物性格的深层内涵。
1. 语言风格:让人物的语言风格合其身份、性格,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2. 语言创新:在创作期间,要注重语言创新,让人物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以上策略,创作者能够更好地塑造明的人物形象让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魅力。在创作期间,要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形成本人特别的创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