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勃拉姆斯贝多芬分别被称为什么
巴赫勃拉姆斯贝多芬分别被称为什么
巴赫勃拉姆斯贝多芬被称为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确切的说是“欧洲近代音乐之父”。因为正是巴赫使巴洛克时期音乐成为欧洲近代古典音乐的真正开端,他的创作“集当时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音乐之大成,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顶峰,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前景。” 巴赫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对后来将近三百年整个德国音乐文化及至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位作曲家的名字“巴赫”(Bach)在德语中却是“小溪”或“涓涓细流”的意思。为此,贝多芬说:“他的名字不应叫小溪(Bach),而应叫大海(Meer)。”是的,正如贝多芬所说的,巴赫的音乐就像是气势磅礴的大海,将德国古典旋律、和声和节奏汇成了音乐的海洋。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与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这种充满宗教内容及复调音乐思维的作品更为广阔地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但同时,他的音乐从来没有脱离德国的音乐传统。《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纯音乐”领域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作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体现出了那种严谨的德国式思维。另外,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乐队作品,也都表达了作曲家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与渴望。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内心深处激起了强烈的共鸣。因此,人们尊称巴赫为“德国音乐之父”。
早年曾从戈赛尔、马克逊学钢琴,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赏识与支持,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他的四部交响曲有很深的音乐造诣,但晦涩难懂,其中《第一》和《第四》最为有名。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巴赫勃拉姆斯贝多芬分别被称为什么相关文章:

只与上帝沟通的“西方音乐之父”,曾在港产片里接了一回地气
巴赫的理性,其实才是西方古典音乐的真相。要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里,音乐与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和天文并列为基础课程,严格来收属于科学范畴。这是因为音乐中的和声与调性,有数学或几何学属性元素。换言之,巴赫的音乐也是以科学方法创作。
这位巴洛克时代的伟大作曲家,被称作“西方音乐之父”,最擅长以宗教音乐为主的声乐作品,器乐作品则涵盖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合奏曲和重奏曲在内的大量体裁,对西方近代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不过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巴赫的音乐较为枯燥单一,对其敬而远之。也是因为巴赫的晦涩,它还成为另一部分伪古典音乐爱好者用来装腔作势的工具。
巴赫的音乐之所以显得枯燥,是因为他的多数经典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专为上帝创造,只与上帝沟通。现场听过宗教音乐的人都知道,这些在教堂中演奏的音乐,追求的是庄严肃穆,摒弃世俗情感,当然难让人迅速产生共鸣。
有人认为,巴赫的音乐十分理性,“其赋格、复调技巧如数学逻辑一般严密,加之多声部交织融会在一起向前推进,像解一道数学公式似地逻辑精准,给人以复杂而深邃的感觉,所以不易理解”。
但巴赫的理性,其实才是西方古典音乐的真相。要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里,音乐与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和天文并列为基础课程,严格来收属于科学范畴。
这是因为音乐中的和声与调性,有数学或几何学属性元素。换言之,巴赫的音乐也是以科学方法创作。
不过,巴赫的作品可不仅仅只有理性与神性。他所生活的时代,也早已不是天主教掌控一切的时代。新教改革让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世俗化,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得以共存,巴赫的音乐也受此影响。也正因此,他也创作了许多轻快旋律。
作为一个古典音乐盲,我人生中第一次对巴赫的音乐有真正了解,居然是来自港产片的经验。
1998年,香港美术指导奚仲文拍摄了人生中的导演处女作——《安娜玛德莲娜》。
作为美术指导,奚仲文成就极高。1988年,他凭借港片经典《倩女幽魂》获得第7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1992年,他凭借《91神雕侠侣》再度获得这一奖项。1997年,他第三次获得此奖,获奖作品是许多人的心头好——《甜蜜蜜》。
正因为是美指出身,奚仲文作为导演,也以极具美感的镜头为特点。《安娜玛德莲娜》的三大主角是金城武、郭富城与陈慧琳,剧情平平,但却颇具想象力。
在电影中,郭富城性格跳脱,写着一本永远只有书名的小说,金城武老式木讷,两点一线,陈慧琳的出场以吊进新居的钢琴开始,而她一次次弹出的旋律,正是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
这场三人恋情,从郭富城与陈慧琳开始,金城武只能暗恋。但时光推移,郭富城一事无成,金城武却写出了一部小说,其中的女主角正是陈慧琳。电影也因此拍出了一部“剧中剧”,铺陈小说情节,这一段极具奇幻和浪漫色彩,也是片子里最精彩的部分。
小步舞曲堪称巴赫认知度最高的作品,也是他写给妻子安娜·玛德莲娜的作品,充满着世俗生活的幸福意味。巴赫与玛德莲娜的婚姻,同样相濡以沫。
1685年3月31日,巴赫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埃森纳赫。九岁那年,巴赫的母亲去世,次年父亲又去世,他只能投奔长兄,并得其教授管风琴演奏技能和作曲基础理论。
此后,他曾担任乐师仆人,也曾担任管风琴乐师,1708年,前往萨克森-魏玛公国,担任宫廷管风琴师,后担任宫廷乐长。魏玛是欧洲的文化重镇,也是德国文化中心,歌德与席勒都在此终老,在音乐领域,李斯特也曾担任宫廷乐长。
正是在魏玛,巴赫声名鹊起,受到广泛关注,此后前往科滕和莱比锡两地工作,都备受尊崇。魏玛、科滕与莱比锡,也被视为与巴赫关系最为密切的三座城市。
1707年,巴赫与玛丽亚·芭芭拉结婚,1720年,玛丽亚去世,终年36岁,她为巴赫生下7个孩子。一年多后,巴赫迎娶了比自己小21岁的科腾宫廷歌手安娜·玛德莲娜,两个人一起生活了28年,育有13个孩子。
晚年的巴赫命运坎坷,不但陷入贫困,身体也难堪重负。1749年,患上白内障的他只能接受手术,但18世纪的医疗条件极差,手术极其失败,导致他第一次失明。1750年,他接受第二次手术,总算成功,但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垮掉。那年的7月18日,他解下绷带,重见光明,但这个光明仅仅维持了十天。7月28日,这位音乐巨人离世。而始终陪伴他的,只有玛德莲娜。
原标题:《只与上帝沟通的“西方音乐之父”,曾在港产片里接了一回地气》
里程碑式的奢华时代
在往期推文中,我们详细讲解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音乐文化的发展”。以下为传送门:
《 冲破枷锁 | 承上启下的音乐复兴之路》
《马丁·路德之光 | 颠覆认知的音乐革新之路》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器乐逐渐脱离声乐而存在。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德国音乐有了突破性发展,图林根州等地逐渐形成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
17世纪,欧洲音乐进入“奢华”的巴洛克时代。
而德国,也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音乐盛期”......
威廉史丹堡(WILH.STEINBERG)乐器官方服务号全新发布: 家族产品、关键词、家族更多......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被认为是从1600年至1750年
最早表现在16世纪后期的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了欧洲许多音乐艺术家们。到了巴洛克时期,德国涌现了许多音乐家,他们的出现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音乐界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海因里希·许茨,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
年仅14岁的他便首次担任了合唱团的指挥。自30岁起担任萨克森选帝侯宫廷乐长职务,直到逝世(1672年)。其间,他曾多次到哥本哈根、布伦瑞克、汉诺威等地担任宫廷乐队指挥。
因多次访问意大利,许茨深受意大利风格的影响。他将意大利风格移植到了德国传统的复调音乐中,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弥撒曲和最早的德国歌曲。
不仅推动了巴罗克晚期的德国音乐发展,更为德国屹立于欧洲之巅奠定了基础。
许茨比巴赫、亨德尔早出世整整100年。他的音乐风格对于后来出现的这两位巴洛克音乐大师的创作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
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家族中, 成为音乐家的有78人,颇有成就的有42人,而巴赫则是最有建树的那一个。
汲取意大利、法国、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将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溶于一体, 创作出许多深沉、悲壮、广阔的,充满欧洲现实生活气息的伟大作品, 后世近300年的德国音乐文化及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赫的音乐不是小溪(Bach),而是大海(Meer)。”
巴赫将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解放了出来,令音乐平民化、生活化,深刻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他的作品从没脱离过德国的音乐传统。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英籍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大师,与巴赫同年出生。
与巴赫不同的是,亨德尔的家庭并无多少音乐气息,反而父亲固执地认为音乐家是卑贱的职业。因此,天生喜爱音乐的他只能偷偷练习古钢琴,在得到公爵赏识后才正式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
他一生创作了41部歌剧、21部清唱剧,及大量管乐器、弦乐器的协奏曲等,作品达100卷。而他本人,也成为 从巴洛克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过渡的重要音乐家之一。
“亨德尔是历史是最伟大的一位作曲家,我非常愿意在他的墓碑前下跪。”
“像宇宙一样伟大的亨德尔是个天才……”
因亨德尔与巴赫为同一时期的音乐家,后世人们对于巴赫的推崇更为强烈,因此往往忽视了亨德尔。实际上,当时的巴赫是极其崇拜亨德尔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大多沿用至巴洛克时期。
等乐器的制作在巴洛克时期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
巴洛克晚期,德国成为管风琴音乐的中心。
巴洛克时期的古钢琴大致分为击弦古钢琴(楔槌键琴)和拨弦古钢琴(羽管键琴)两种。
楔槌键琴声音柔和,音量较小,适合在家庭等小范围场合进行室内演奏;而羽管键琴的音色尖锐清晰,音量较大,是巴洛克时期音乐会演奏的主要乐器。
前身是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琉特琴。
巴洛克时期提琴取代了琉特琴。提琴音色优美,声音洪亮,工艺精湛——制作技术达至空前绝后的高峰。
巴洛克时期是一个探索乐器的复杂时期。
器乐音乐已经超越了声乐音乐的地位。
不仅为器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更为之后的古典主义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巴洛克时期后,德国的音乐如何发展
这些内容,我们会在后期持续发布
持续关注“德国的音乐造诣为何如此之高?”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相关资讯
吐槽音乐家:欧洲音乐之父巴赫
一个专门“吐槽”音乐大师的专栏,带你发现古典音乐的另一面。一期一个大师故事,为你送上小白也能懂的有趣干货。世界殿堂级钢琴家、音乐教育家赵胤胤携手时尚先生推出“胤悦专栏吐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