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盘点动漫里八位无敌的炼金术士,平凡职业成就最强

更新时间: 2025-10-09 14:47:59

阅读人数: 684

本文主题: 西方有名的炼金术士

最近正好有一部新番,讲述了炼成师这个职业,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动漫那些炼成师,其实一点都不是什么平凡职业,会炼成术的个个都厉害的很。

这位男主经历过背叛后,黑发变白发,又成神了,开启了异世界的幸福后宫生活,自身是个炼成师,虽然动漫名字说这是个平凡的职业,但动漫是怎么看都不觉得。

说到炼成,怎么能不提到我们的天才炼金术士爱德华,他和他弟弟就触碰了禁忌,进行了人体炼成,结果导致惨案发生,付出的代价太大,在炼成这条路上也走的坎坷。

他可以操作铁元素,可以使用血内的铁质,变成鲜血之剑,他的名号可是响当当的,众多妹子都成了他的牺牲品,因为他的操作方式有点特别。

非常年轻的炼金术士,掌握着“最新式的炼金术”,不过对于古老的炼金术就不是很清楚,这就是所谓的年轻一辈吧,经常是被爱丝卡折腾地团团转。

这位老头一直都在秘密谋划着什么,他也是个关键人物,是黑手,是不老不死的炼金术士,做到他这个地步是真的不明白意义何在了,迫切的想要永生之酒。

6.尤利西斯:贞德与炼金的骑士

他对魔术和炼金术都非常感兴趣,有一个特别炼金术知识渊博的小妖精帮忙,这位可以看做是他师傅或者搭档,而且他也作为黑魔术师被法兰西王国通缉着。

本来是个普通人,因为热心帮助而导致自己死了,然后就有机会成为了炼金战士,正义感非常强,也算是因祸得福吧,开始了炼金师的一路狂战。

大炼金术士妮娜·阿德拉多的徒弟之一,追求的就是炼金术士的终极目标不老不死,为这个目标也做了很多错事,五年前就毁灭了阿德拉多修道院。

盘点动漫里八位无敌的炼金术士,平凡职业成就最强

“最后的炼金术士”

——《BBC 艾萨克·牛顿:最后的魔法师》

,是中世纪的一种化学哲学的思想和始祖,也算是当代化学的雏形。其主要目标是将贱金属转变为贵金属,尤其是黄金。

跨越至少2500年,炼金术曾存在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波斯、印度、中国、日本、古希腊和罗马等文明,然后在欧洲存在直至19世纪。期间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一些著名科学家都曾进行过炼金术尝试。

牛顿接触炼金术甚至比他接触科学还要早,他幼年就曾大量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对其元素论十分感兴趣,而亚里士多德的元素论就是炼金术的基础理论之一。在进入剑桥学习的时候,他的第一位导师就是一名炼金术士亨利·莫尔(Henry More,著有《灵魂不朽》)。牛顿的手稿表明,它曾逐字逐句誊写和翻译了许多炼金术著作,同时还编辑了一份详细的,大约包含7000个名词的炼金术词汇表。

从1669年起,牛顿接连几次去伦敦购买实验材料和设备,并与一些炼金术士和特殊的书商接触。在这些书商里,牛顿通过一个叫做库珀的书商购买到一些在欧洲各地风行的炼金术手册,其中有泽茨纳的《化学论》和菲拉利塔斯的《重现里普利》。在实验所需要的东西全备后,牛顿开始日夜守在实验室进行大量的炼金术实验。

在最初的炼金实验里,牛顿先是按照前人的经验和套路进行相应的操作。他先是试验如何让金属性质改变。水银作为炼金术士心中的宇宙第一物质,被称作“哲学家的使者”,它可以让金属转化性质。因而牛顿起先的实验就是试图制造出水银。

根据波义耳的方法,牛顿将普通的水银溶解在硝酸里,然后加入铅屑,但得出来的银白色固体和原来加进去的水银相同。在第一次失败后,牛顿继续把不同的金属加入含水银的硝酸溶液,然而每一次都只得到普通的水银,“哲学家的使者”并没出现过。

虽然在开始阶段遇到了一系列挫折,但牛顿并未气馁。接下来的研究中,牛顿用锑元素代替先前的金属。这一次,在1670年底的时候,牛顿成功制得了一种神秘的东西——轩辕十四锑。尽管轩辕十四锑可能并不是能将金属转变性质的水银,可牛顿却对这个成就欣喜异常。

到了17世纪70年代中期,牛顿又花费了5年多的时间从事炼金术实验。在几十年的研究后,牛顿将自己的见解写成了1200字左右的文章,名为《实验之论》,这是他这些年炼金术研究的精华。然而,正当牛顿对炼金术实验的探索有所起色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毁灭了一切。1677年至1688年冬之间的某天早晨,牛顿的实验室发生了火灾,大火烧掉了他辛苦搜集的炼金术文献。

在牛顿之后,炼金术并未消亡,可是牛顿是最后一个对炼金术理论作出过贡献的炼金术士,所以我们称其为“最后一位贤者”。

是哲学、化学,还是艺术?炼金术卷轴上的幻想图像

近代以前的欧洲,炼金术是一门变化的科学。中世纪的炼金士寻求灵丹妙药,以应对公共卫生危机(黑死病);试图将普通金属转化为黄金和白银,以解决贵金属短缺的问题,还试图修复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穿越黑暗之镜:炼金术和雷普利卷轴 1400-1700”,展示欧洲炼金术士如何在希腊-埃及时期、伊斯兰世界和中世纪晚期的基础上建立炼金术的黄金时代。炼金术的图解亦可以作为实用艺术和古老的哲学传统展示。

《雷普利卷轴》的设计者应该熟悉各类插图卷轴的阅读方式,他沿用了以埃及纸莎草卷轴为代表的古代书籍结构,强调插图和文本的连续性。“制作者用寓言性的语言和模糊的意象来掩盖炼金术的秘密,这种晦涩、奇幻的意象在《雷普利卷轴》中达到了顶峰。”展览策展人、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副教授詹妮弗·兰普林说(Jennifer Rampling)。 展览名“穿越黑暗之镜”(来自《新约》), 强调了透过表层更深入地研究炼金术的重要性;同时,人们必须通过其历史实践和寓言意象折射炼金术本身。

大众想象中,炼金术常常与庸医、欺诈联系。“假炼金术士”甚至作为一种比喻出现在早期讽刺文本中,尽管很少有证据直接表明炼金术士蓄意欺诈。事实上,炼金术士经常在他们自己的著作中使用这个比喻,希望在博学的“哲学家”和无法破译炼金术文本秘密语言的愚人之间划清界限。 塞巴斯蒂安·布兰特(Sebastian Brant,1458-1521)的讽刺作品《愚人船》(Narrenschiff,1494年)中,一幅木刻版画涉及了布兰特关于欺诈的描述,他将戴小丑帽的炼金术士(左)与一位奸猾的酒商(右)并列,攻击了兜售无用知识的假炼金术士。

塞巴斯蒂安·布兰特,《愚人船》内页

尽管西方的炼金术可追溯到希腊化时期,但直至12世纪的欧洲仍然是一种新事物,其文本主要来自阿拉伯文本的拉丁语翻译,从业者为了确立声望,将其定位为学问,而非手工艺。 为此他们在历史中寻找权威,从希腊-埃及时代的圣人赫尔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希腊神,拥有长着羽翼的凉鞋、魔杖、催眠笛等宝物,炼金术师常贴赫尔墨斯封条在他们的原料上,表示机密不可外泄)到《圣经》人物,炼金术作为隐秘的知识,以师徒相承的方式延续着。 赫尔墨斯也被认为是《炼金术大全》(又名《赫尔墨斯总集》,Hermetic Corpus)的作者,虽然《炼金术大全》实际上是在二、三世纪创作,但赫尔墨斯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摩西的同时代人,这个误会赋予了所谓的赫尔墨斯著作更大的声望。其第一章《人类的牧人》(Pimander),便以师徒对话的形式呈现。

1505年,巴黎出版的《人类的牧人》中的一页。

假方济各(Franciscus Epimetheu)之名,《哲学之家》,1582年(巴塞尔)

佚名,《玛丽亚对话Aros》,18世纪,法国

拉丁圣经,英格兰,约1260-1270

炼金术书籍的作者经常将成功归功于上帝的恩典或启示。在宗教图像学中,这种智慧可能从天而降,被人类抄录成卷。在13世纪《圣经》的一页中,发光的大写字母显示使徒保罗端着卷轴坐着,代表他给哥林多人的书信。 作为一门实用的艺术,炼金术需要烧瓶、熔炉等工具,以及管理复杂化学实验的技术。《雷普利卷轴》以一个名为“鹈鹕”的玻璃烧瓶展示实践,烧瓶中绘有蟾蜍溶解成类似血液的液滴。之所以名为“鹈鹕”,是因为鹈鹕用长喙刺穿自己的胸口,以血哺育后代,这让人想到了宗教的牺牲。

现代复制版,双鹈鹕烧瓶(“gemissaries”),1981

假雷蒙·卢勒之名(14 世纪),炼金术图纸(Codicillus),约 1450-1500 年(意大利北部或德国)

《雷普利卷轴》第二卷讲述了“贤者之石” (点金石,西方炼金术传说道具)的制造过程。 贤者之石的神力被炼金术师们描绘得神乎其神,在《炼金术博物馆》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们将点金石称为贤者之石,这是最古老、最神秘、最不为人知的,是上天的降福,也是道德和神的力量,但对无知者则是隐秘的。” 在炼金术士们的描述中,贤者之石既是太阳和月亮的化学结合,象征着热和干、冷和湿的对立原则,也代表身体、灵魂和精神。 将宇宙行星拟人化在各个学科中均很常见,天文学家卡兹维尼(al-Qazwīnī,卒于 1283 年)撰写的附有插图的百科全书《创造的奇迹》在伊斯兰世界被广泛阅读。书中,他将行星描绘成人类的形象,比如,阅读的水星、演奏乐器的金星。 伊斯兰教历史上,穆斯林学者对炼金术的效能长期争论不休。正统的宗教学者大多反对炼金术,而多数自然学科的学者尽管也不相信一般金属能变成黄金的说法,却接受了炼金术的基本观点,卡兹维尼也曾写过关于炼金术的文章。

卡兹维尼,《创造的奇迹》,18 世纪

贝卡夫米,《铁匠》,约1525-1540

·卢尔(Ramon Llull,1232–1315)逻辑系统的核心装置。这种装置被中世纪的阿拉伯占星家用来通过机械手段计算想法。14世纪的炼金术士采用雷蒙·卢尔的图来表达化学材料和工艺之间的关系,并出现了大量被冠以雷蒙·卢尔名义写作的文本。尽管历史上的雷蒙·卢尔不认同金属嬗变的可能性,但仍然被冠以欧洲炼金术的权威之名。虽然《雷普利卷轴》没有使用思维导图,但其中的一些图像确实反映了“伪卢尔”的教义。

雷蒙·卢尔,《Ars Brevis》(终极艺术),约1450年(英格兰)

假于雷蒙·卢尔名下,《自然的秘密之书》,约1498年(威尼斯)

假于亚里士多德名下,《秘密中的秘密》,约1425-1450年(布列塔尼)

约翰·迪伊,《Monas hieroglyphica》, 1564

海因里希·昆拉斯(Heinrich Khunrath,1560—1605),《圆形剧场的融合》,1609(汉诺威)

柯歇,《地下世界》,1655 (阿姆斯特丹)

罗伯特·弗洛德(1574-1637),《微观世界史》第1卷,1617年(奥本海姆,德国)

罗伯特·弗洛德,《哲学融合》,1638 年(荷兰)

炼制黄金是欧洲炼金术的主要目标,现代科学证明炼金术是不可行的,因为金是原子序79的金属元素,而非化合物。但12世纪以来,西方世界翻译的阿拉伯和希腊炼金术文献和与之相伴的大量实验,却积累了化学实验的经验,发明多种实验器具,认识许多天然矿物。炼金术的图像,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 展览将持续至7月17日,本文编译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网站。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