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有两种社会影响较大的思潮: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不管如何发展变化,这两种思潮,还是超越不了哲学基本问题,也就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
所谓科学主义,是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兴盛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日益迅速发展,哲学作为一门“悬置”学科逐渐被孤立。于是便产生这样一种认识,哲学研究的世界观问题和普遍规律问题,这些都是无法“证实”或“证伪”的“假问题”。他们试图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造哲学,以“拒斥形而上学”的名义否定哲学的世界观性质,想把哲学变成科学的“副产品”。其中20世纪流行的分析哲学占有突出地位。
分析哲学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提供关于世界是实证知识,哲学不过是对世界的“猜测”,哲学的作用是研究人们怎样以语言表述世界。说白了, ,科学研究的成果通过哲学这一语言科学来描述和解释,哲学变成一种“文字游戏”。这就是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这一思潮也有好处,因为强调语言的作用,所以让人们增强了对语言的哲学反思,以及对哲学概念清晰的要求。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正像哲学家们把思维变成一种独立的力量那样,他们也一定要把语言变成某种独立的特殊的王国。这就是哲学语言的秘密。
所以说,无论思想或语言,他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科学主义是在强调从“语言”出发去理解和解释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以唯心主义的方式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
一是特指14世纪后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要素。
二是专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
三是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者以人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主要指与科学主义相对应的,以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点的哲学思潮,主要包括生命哲学、哲学人类学和存在主义等。
这种人本主义思潮,刻意忽视现实存在,而凸显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比如,叔本华和尼采哲学的核心是“意志”,认为世界是“我”表象,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萨特哲学的核心是人的“存在”,认为人的周围世界是怎样的并不取决于世界本身而取决于人对世界的理解。
这些其实都没有跳出对基本问题的回答。如果你就意志研究意识,那是心理学,但是你说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世界存在于人的表象之中,这就是哲学;如果你就人来研究人,那是医学、生物学,但是你说人的一般本性、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说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存在,这就是哲学。这两种都是以唯心主义的方式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既不是所谓的科学主义,也不是所谓的人本主义。所以说,想用科学主义或人本主义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以上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分析告诉我们一种方法,就是要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考察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派别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水平上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是否认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派别关系,否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存在,妄称“超越”两派对立的虚无主义倾向。
二是防止把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派别关系简单化、模式化、庸俗化的教条主义倾向。 我们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是反对或者肯定它的出发点和思想路线,并不是断言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所有命题都是谬误的,也不能说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所有命题都是正确的。 实际上,有些深刻的唯心主义哲学要比粗陋的唯物主义哲学包含的合理成分还要多。比如,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系,虽然根本上与唯心主义存在内在矛盾,无法与唯心主义形成合理形态的辩证法理论,但不能否定它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批判的继承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才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我们不赞同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 ,但并不反对科学精神和人本情怀,马克思主义是跟随科学发展而发展的,也致力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西方“普世价值”缺乏人本主义的终极关怀
西方“普世价值”缺乏人本主义的终极关怀
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人类社会发展出来的文化最终成就的也应该是人,所有的人类文化都应是“以人为本”的。这里的“以人为本”就具有了两层涵义:第一层是根据性质的,就是人类的任何行为都要本于人性,第二层是目的性质的,就是任何行为都是以人为目标的,人应该是至上的终极关怀的对象。一个人本主义的文化来源于人性,最终也要完善于人性。
这样的论述还是基于理论上的乐观,而现实的人类文化并不如此,比如在古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西方文化就明显地偏离了人本主义的终极价值观。无论是从其历时的演进还是从现时的展现来看,现代西方理性主义文化表现出来的都是严重缺失了人本主义的终极关怀,这是由其文化内在的特征、文化发展主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决定的。从历史上看,由现代的西方文化塑造出来的社会在世界范围内向各族人民施予了太多的殖民和暴力,这简直就是一个海盗的掠夺史;从现时的情景来看,现代的西方社会普遍地陷入一种焦虑和空虚的躁动的境地,这就是西方的思想家们所言的西方人严重的精神危机。
与西方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社会一直比较安静地展现在本土上,每个地域的社会表现出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度和谐。然而这种安静的和谐状态却在近代被高度繁荣的西方物质文明所摧毁,西方列强的掠夺所过之处,留下的是当地人民空前的文化自卑和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情结,这使得东方的各个国家义无反顾地抛弃了自己固有的文化,大力学习西方文化,发展西方的物质文明。
利弊是相依的,随着西方文化在本国的发展,西方文化内在的缺陷也明显地暴露出来。要解决西方文化内在突显的精神危机,中国的先贤们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文化建构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时代意义,而在中国古典文化的基础上重建中国的文化价值体系就更加紧迫。
但是西方的侵略造成的中国近现代文士的文化自卑情结却并没有随着中国不断地走向繁荣和复兴而消失,反而前所未有地加强了!一小撮信奉西方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者们把内生于现代西方文化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等思想观念奉为所谓的“普世价值”向中国人民以各种方式歇斯底里地进行兜售!这是很危险的,中国有面临着全盘西化的可能,而中国的全盘西化却会导致中国近六千年文明历史积淀的智慧和厚重的人文价值丧失殆尽,而这个世界上只是徒增了一个海盗式的具有强大破坏性的国家,这不是人类之福,而是人类巨大的灾难!因此,批判中国国内的一小撮全盘西化的文士鼓动的民族虚无主义论调和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观”就是重建中国现代文化价值体系的前提。
那么中国国内的这一小撮民族虚无主义者所鼓吹的“普世价值观”到底包括了那些内容?无疑,就是以西方文化代理人而自居的美国所向世界兜售的自由、人权和民主等思想观念。这些毫无民族灵魂可言的全盘西化者无非是在中国充当了学舌美国的角色。他们虽然四处在鼓吹这种“普世价值”的无所不能,但是并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理解,只是“美云亦云”而已!
先说一直被那一小撮民族虚无主义者学舌的普世价值“自由”与“人权”。
现代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与“人权”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原子主义在现代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具体展现。这种价值观既是对基督教对西方社会近一千年左右禁欲的反动,也是野蛮的欧洲诸民族的欲望进一步放纵的伪饰。它放弃了人类对更高层次的善的存在境界的追求,只是把人类的原欲上升为上帝的高度,继而用古希腊的原子主义哲学加以理性地伪饰,通过权利主义的法律体系进行合法化和正当化。
个人主义的自我保全放在了第一位,在社会中成就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道德义务却屈于欲望之下,甚至将其当着不可能实现的虚伪的“乌托邦”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欲望的权利主义的法律合法化导致欲望的极度放纵,而欲望的极度放纵又把合法化的权利主义法律抬升到了约束社会个体的唯一工具。
由此可见“自由”和“人权”否定了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社会个体人生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它通过理性伪饰使得人类永远处在一种原欲的初始状态,继而阻止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完善,导致了人类最为彻底的堕落。
因此,这种“自由”和“人权”在把社会个体的欲望上升到上帝的高度时也就否定了人性向善的可能,在否定人性向善可能的同时也否定了人性。
一种否定人性的价值观还是人本主义的吗?它源于人类的欲望,最终服务于人类的欲望,继而使得人类陷入了深度的接受物质的奴役!
再说说一直被那些所谓的“精英”学舌的普世价值“民主政治”。
西方文化中的现代“民主政治”是建立在“自由”和“人权”的基础上的。首先个人主义使得公共权力极端分散,然后在这个个人权力主义的基础上依据不易的人性之恶的公设设计一种权力对抗的政治体制,继而达到权力的相互制约。
这种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理论特征,即所有的人性都是恶的,继而只能采取一种外在的“西医治疗式”的对抗形式来约束公共权力。这是一种明显的消极的治理社会的方式,它不是积极的建立在人性改善基础上的政治体系。它排除了道德教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继而与“自由”和“人权”同出一辙,否定了人性向善的可能,在否定人性向善可能的同时也否定了人性。
因此这种民主政治缺乏的也恰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它放弃了人性向善的可能,继而通过一种政治制度的安排把个人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使得社会走向了普遍的纵欲,社会的纵欲必然带来的是大众的普遍庸俗化和堕落。
事实上,无论是自由人权还是民主,这些在持着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中国现代文士心里被看作是所谓的“普世价值”的,从本质上看都是一种过渡性的手段性的东西,它们只是为了满足人类极度纵欲的需要而进行的理性伪饰,它们根本不具有终极的价值特征。科学技术为人类提供了纵欲的技巧,而自由、人权与民主则为人类纵欲提供了一种合法化的理性伪饰,这种理性伪饰使得人类的欲望不断地走向放纵。
因此,这些西方文化中的“普世价值”只是以一种理性的伪饰把人类禁锢在一种纵欲的动物水平状态,却没有完善人类的人性,反而使得人类的人性之恶在物质文明繁荣的同时不断地被放大。
人类的进步最终要体现在人性的进步之上的,正如辜衡铭所言,评价一种文明的优劣不是看这种文明创造了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是否培养出多少良民!因此,文明的进步是人本主义性质的,而象西方文化那样只是利用人性之恶创造繁荣的物质文明,只能进一步加剧这种人性之恶,这就是为何现代西方文化陷入深度的精神危机,而众多的西方思想家苦于无路可逃!
西方文化利用理性伪饰把人类异化成了一群纵欲的破坏性的工具,它带来的是人类社会的深度之恶,而不是人性至善!因此 一个根本不能推动人类人性进步和完善的文化还有什么“普世价值”可言?
中国先贤们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文化建构思路付诸于实现的时代已经来临了,而这样的任务也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完成,这是我们每一位思想工作者应有的时代使命!
注:本网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有两种社会影响较大的思潮: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不管如何发展变化,这两种思潮,还是超越不了哲学基本问题,也就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
所谓科学主义,是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兴盛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日益迅速发展,哲学作为一门“悬置”学科逐渐被孤立。于是便产生这样一种认识,哲学研究的世界观问题和普遍规律问题,这些都是无法“证实”或“证伪”的“假问题”。他们试图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造哲学,以“拒斥形而上学”的名义否定哲学的世界观性质,想把哲学变成科学的“副产品”。其中20世纪流行的分析哲学占有突出地位。
分析哲学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提供关于世界是实证知识,哲学不过是对世界的“猜测”,哲学的作用是研究人们怎样以语言表述世界。说白了, ,科学研究的成果通过哲学这一语言科学来描述和解释,哲学变成一种“文字游戏”。这就是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这一思潮也有好处,因为强调语言的作用,所以让人们增强了对语言的哲学反思,以及对哲学概念清晰的要求。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正像哲学家们把思维变成一种独立的力量那样,他们也一定要把语言变成某种独立的特殊的王国。这就是哲学语言的秘密。
所以说,无论思想或语言,他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科学主义是在强调从“语言”出发去理解和解释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以唯心主义的方式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
一是特指14世纪后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要素。
二是专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
三是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者以人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主要指与科学主义相对应的,以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点的哲学思潮,主要包括生命哲学、哲学人类学和存在主义等。
这种人本主义思潮,刻意忽视现实存在,而凸显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比如,叔本华和尼采哲学的核心是“意志”,认为世界是“我”表象,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萨特哲学的核心是人的“存在”,认为人的周围世界是怎样的并不取决于世界本身而取决于人对世界的理解。
这些其实都没有跳出对基本问题的回答。如果你就意志研究意识,那是心理学,但是你说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世界存在于人的表象之中,这就是哲学;如果你就人来研究人,那是医学、生物学,但是你说人的一般本性、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说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存在,这就是哲学。这两种都是以唯心主义的方式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既不是所谓的科学主义,也不是所谓的人本主义。所以说,想用科学主义或人本主义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以上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分析告诉我们一种方法,就是要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考察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派别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水平上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是否认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派别关系,否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存在,妄称“超越”两派对立的虚无主义倾向。
二是防止把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派别关系简单化、模式化、庸俗化的教条主义倾向。 我们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是反对或者肯定它的出发点和思想路线,并不是断言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所有命题都是谬误的,也不能说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所有命题都是正确的。 实际上,有些深刻的唯心主义哲学要比粗陋的唯物主义哲学包含的合理成分还要多。比如,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系,虽然根本上与唯心主义存在内在矛盾,无法与唯心主义形成合理形态的辩证法理论,但不能否定它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批判的继承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才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我们不赞同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 ,但并不反对科学精神和人本情怀,马克思主义是跟随科学发展而发展的,也致力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关资讯
中国文化的精神
9月18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眼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楼宇烈先生作客北大光华EMBA通识课,为光华数百位EMBA学员带来了一场关于“......
上篇:现代主义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