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09 06:28:41
从外部视角看,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一般叫好不叫座,很难与商业化进行较好的融合,如何在市场、艺术和现实观众情感中找到平衡,长期考验着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者。
8月17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青春表达与时代精神”青年电影人论坛上,导演文牧野无疑是个焦点。在两个小时的谈话中,围绕他的话题,依旧是关于现实主义题材和商业化怎样更好地融合起来。
2018年,文牧野导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成为了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一部现象级电影,几乎囊获了华语电影各大奖,年纪不大的文牧野因此被评为“出道即巅峰”。3年后,再次检验他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拿捏平衡的社会现实题材影片《奇迹·笨小孩》上映。
文牧野认为,现实主义题材和类型化(商业化)之间,不可能完全实现平衡,而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从外部视角看,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一般叫好不叫座,很难与商业化进行较好的融合,如何在市场、艺术和现实观众情感中找到平衡,长期考验着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者。而《我不是药神》的出现,成为了影视行业、电影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对象,随后上映的《奇迹·笨小孩》亦体现了文牧野在现实主义和商业化实现较好融合的方法论。
“现实主义类型化了,自然就面临着娱乐性和社会性的博弈。又想省钱、又想卖得好、又想艺术璀璨,是比较难的。需要判断这个片子的最后落点究竟应该是什么。这需要去摸索。肯定不可能艺术和商业都达到饱满的状态。有些题材可能宽度比较大,可以在相对不折损其他元素的情况下,实现相对饱满。”文牧野说。
...“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网络作家要植根于读者,就要植根于生活。”去年,网络文学作家齐橙凭借小说《大国重工》夺得第二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特等奖,6月29日,小说在沪正式签署影视版权合作协议,改编影视剧将于明年下半年开拍。届时,除了《逆水寒》《新水浒传》《平凡的世界》等影视作品的编剧温豪杰加盟外,原著作者齐橙也将深度介入开发过程,最大程度地助力影视剧的精品化开发。
《大国重工》聚焦重型装备领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曾获第二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特等奖。
《大国重工》聚焦重型装备领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作者齐橙从小就对大工业很感兴趣,喜欢钻研中国工业技术发展史。“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国力大幅增强,90后、00后在拥有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希望看到反映国家发展辉煌成就的作品。”在他看来,从事现实题材写作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门槛较低,因此更容易吸引各行各业的写作者,“他们热爱自己的行业,可以写出这个行业里的精彩,写出非常感人的生活”。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头部平台的现实题材作品数量已经超过幻想题材作品,占平台内容的半数以上,其中,起点中文网现实题材作品占比超过60%。投身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日益成为网络文学写作者的共识。阅文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年初第三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活动启动以来,已收到作品3500部,参赛作者3100名,来自更广泛的地区与职业背景。“对于爱好现实题材的读者而言,大赛提供了新时代的文学样本,唤起了人们的热情和关注。”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林庭锋介绍,已落幕的前两届大赛,共积累了15000部参赛作品,《复兴之路》等优秀作品均已实现纸质出版,“大量优秀作品的涌入,进一步提高了文学内容储备的数量、质量,坚定了我们丰富数字阅读品类的决心”。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5月6日,美育中心举办教育部美育、体育浸润行动计划——行走的思政课“四史”主题教育,组织帮扶学校纳卜藏小学、邦巴完全小学100余名学生实地观摩学习。
同学们来到“两弹一星”精神展览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了解到“两弹一星”研制发展的历史,看到我国无数科学家、科技干部和职工们的爱国情怀和忘我牺牲精神,即使是在最艰难的环境下,他们也不懈奋斗,用最简陋的的设备仪器创造出中国奇迹,撑起中国的强国梦。这一站,学生们通过参观“两弹一星”展览馆,感受到了“两弹一星”先驱们付出的精力和心血,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立志成长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学们伴随自由的春风、繁盛的花海、优美的校园景色与老师们一同参观校园文化,在工作人员带领下途径建筑风格多样的图书馆、各学院教学楼,在操场上感受学校体育文化、释放童心,合影记录美好时刻。在感受校园文化气息的同时,学校为学生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在干净卫生的食堂里,淡然沉稳的文化气息与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相辅相成。这一站,学生们通过参观师大的校园文化,感受“新时代 新师大 新梦想”的蓬勃朝气,坚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决心,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本剧通过“疯娘”这一艺术形象,展现人类最质朴、最无私的母爱。故事发生在一个疯子的意识里:失踪多年的“疯娘”突然归来,寻找她名唤小树的儿子,村民全都否认,“疯娘”却坚定地认为大家刻意隐瞒真相。当小树突然出现,久别母子终于相认。但村里陆续出现了几个长大的小树,这让“疯娘”不断地问自己:他们是谁?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当小树将“疯娘”引领到她自己的意识深处时,“疯娘”遇到那个曾经的自己,可怕的往事也随之慢慢浮现。
知名青年舞台剧导演。现任职上海昆剧团。2003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2012年经由中国戏剧家协会选拔,结业于全国青年导演艺术家研修班。近年舞台代表作品 :当代小剧场实验昆剧《夫的人》;舞台剧《枕上无梦》;新古典主义昆曲剧场《望乡》;人文新淮剧《半纸春光》;新南戏系列•昆剧《孟姜女送寒衣》;婺剧现代戏《紫金滩(往事)》;越剧现代戏《黎明新娘》;当代昆剧《峥嵘》;当代苏剧《绣娘》。
《疯娘》是王恒绩于2004年底创作的5000字的小说。主要描写疯娘对她的儿子——小树的爱。小说还写出疯娘这一辈子的悲惨,直到最后为了给儿子摘野桃,死在了山谷里。
俞鳗文:越剧《我那“疯”的娘》用实验戏曲的方式,将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转变为意识流戏曲剧本,用写意、抽象的方式表达现实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