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精化气的初步功法
一、修炼前的准备工作起床后,刷牙洗脸,排清大小便,二三口温开水,补剃肠。开
启窗户,调节风向风速,使凉风不直接吹到身体,注意保暖。去掉眼镜等身上、手上、头上的佩饰物,放好坐垫,面向正南,双盘坐,捏手印,五心朝天。松开带领口,沉
肩,垂帘,闭口,舌抵上呼,脸带微笑。
1、凝神人气穴,意守下丹田。心想下丹田里有一朵盛开的沽白莲花,花芯中有一颗金光闪闪的内丹。在练功中,自始至终要守住
2、一意驭二气,使用每分钟10次的逆腹式呼吸,同时意念内气从胸到腹,从腹到胸来回运行。具体方法是:
吸气时,腹部内缩,同时默念数字“1、2.3”,每秒默念一个数字,用时3秒。同时意念腹中之内气被吸到了胸部。呼气时,腹部外凸, 同时默念数字1.2.3 每秒默念一个数字,用时3秒。同时意念胸中之内气被呼入了腹部就这样练功,初时约在半小时左右。
3、排除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体质会明显地好起来,大脑的思维能力增强,各种念头出现了。而这些念头统称为“杂念”。杂念会影响入静。所以,练功时必须排除杂念。内丹术中用“一念排除杂念”就是用'凝神入气穴”意守住下丹田这一念来持除杂念。 只要意守下丹田的正念强度大于杂念的强度,就能排除杂。
修炼了一个小时左右,可以收功了。在上述意守下丹田,进行10次1分的逆腹式呼吸及内气从胸到腹从腹到胸运行的状态下分步做:
1.练 3-5分钟“太阳、月亮鼻孔”(取自印度瑜驰)。左手放在右脚捏手印;大姆指与食指相抵成圈,其余三指张开;右手食指抵住印堂穴,吸气时,中指抵住左鼻孔,右鼻孔吸气:呼气时,大姆指抵住右鼻孔,左鼻孔呼气,这是太阳鼻孔。接着换手,做月亮鼻孔:左鼻孔吸气,右鼻孔呼气。
2.鸣天鼓36 下或72 下(取自道家导引术)。双掌贴住耳朵.五指向上抱头,食指在中指上食指滑下中指,击在后脑壳下沿。
约两侧风池穴处。约一秒钟击3下,呼气时也击3下
3、干梳头36下或72下,同时默念“想发长”。 搓热双手,搓脸、搓耳,散步,收功。

道家养生内炼要旨三化功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有一个核心,就是追求和探索长生不老的奥秘,基于这一理想,形成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放射着熠熠光辉的道家养生学说和练功方法。
道家所提倡的养生术、分为炼气、养心、饮膳、丹药以及房中禁忌等。道家修炼内功,意在炼精化气,运气化神,精思固守,习气摄精神。精气神合一,方利于延年。《丹经》云:“阳中之阴,其名曰精;阴中之阳,其名曰气;两者相须而物生焉。”故道家习炼内养功法,以养精气为首。因“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养生须先养其精,精足气方壮、气壮神方旺,可见精气为生神之本,精充气盛实乃习气练功之基础。
道家养生之道,旨在强身、祛病、益寿、延年。养生之道重在养气认为,人之生命“精为生之根、气乃命之蒂”,善养形则须善养气。故养气养乎内、炼气则发乎外。炼气为不使气虚、炼气为不使气弱、炼气为不使气竭。气功外动功法,外动功法,长于以躯体运动促进气血通畅,以营养生命、强健形体而延护生命。故外动功法,为练身之功,养形之术,习之得法,亦可延年益寿。习练三化功,最好结合太极拳等外动功法同时锻炼,下面介绍深得道家养生术内炼要旨的三化功法。
炼精化气,乃强化元精,化生元气的功夫。中医学经典著作《灵枢·经脉篇》:“人始生,先成精”。这说明:精乃育养生命的起源物质。《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淫精于脉”。这说明水谷精微乃是营养脏腑、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炼精化气,功在习呼吸,调气息,使水谷精气贯通经脉,使经气行于肺,肺气输布精气以濡养脏腑、脉髓、筋骨、肌肤。
习练方法:盘膝平坐,挺胸收腹,双手握抱,拇指尖点内劳宫穴,手置于气海穴部位,闭目,舌舔上腭,意守督脉三关:上关玉枕——脑后着枕部位,乃传导脑神之府;中关夹脊—两肘尖端连续中点,乃上升阳气之路;下关尾闾——尾椎骨部位,乃通达肾气之窍,徐徐吸气,缓缓呼气,任其自然。
炼气化神,乃炼化元气、化生脑神的功夫。中医学经典著作《素问·生气通天论》:“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阳气者,水谷之精也,故先养于五藏”。这说明练气调息,使气息相合而濡养脏腑,脏气强盛,心得所养,神气必然充足。故炼气调息,使精气相合,神藉精气而生,习气炼功,使神气相依,气壮则神足,生机自然强健。
习炼方法:盘膝平坐,挺胸收腹,双手握抱,拇指尖点内劳宫穴,手置于关元穴部位,闭目,舌舔上腭,徐徐吸气,意守头顶三阳(百会穴部位);缓缓呼气,意守足底地冲(足心涌泉穴部位),任其自然,以神合气,以气育神,神气混一,相抱不离,元气则生,元神自旺。
炼神还虚,即静心强化脑神,升华心识功夫。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云:“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者,正气也”。“两精相搏谓之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心神乃精气所生,精气足壮,精自焕发。神气充沛,身体自然强壮。
习练方法:盘膝平坐,挺胸收腹,双手重叠,左手掌心置于中极穴部位,闭目,舌舔上腭,徐徐吸气,意守七窍(双耳、双目、双鼻孔与口),缓缓呼气,舌尖抵于上、下齿相对之缝中,意守二窍(前阴、后阴),身体若虚,心神静如山岳,运气贯通九窍,静心存养元神。
神气俱足,人的生命力必然无比旺盛。
练精化气和炼气化神功法
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功法传自著名武术家和气功大师王培生氏。此功以简便之法打通大、小周天,以达到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的目的。惟体弱者恐需假以时日,欲速则不达。
”位置在泥丸宫(俗称顖门)下一寸和两眉之间后一寸的交点上。“”在肚脐后十分之三处(设肚脐与命门穴之间距离为十分,中丹田距脐三分)。“
兹将王培生大师传授的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的方法介绍於下——
先练松静功等基本功,在有精足、阳举较频、练功时带脉得气感较强等现象时,才能开始炼精化气。
①闭目垂帘,舌舐上颚,行三次浅呼吸,呼吸应自然,吸气时同时意念在命门,呼气时意念在肚脐。练一定时间后,就会感到呼气时,气从中丹田经会阴直贯涌泉,吸气肘,气从涌泉经会阴回到命门,这时长强穴自然就会通。
②接着就可通夹脊和玉枕。夹脊在大椎下三寸处,玉枕在脑后风府穴下。通夹脊时,意念呼气时在肚脐,吸气在夹脊。初起时,会感到夹脊发木,随后感到发胀发热,最后气从命门直贯夹脊。而且这种得气感会越来越强,越来越粗,待夹脊处的得气感达到一手掌宽时,夹脊就通了。
③跟着用同样方法通玉枕,呼气时意念在肚脐,呼气时意念从命门、夹脊至玉枕。待玉枕处得气感达一手掌宽时,玉枕就通了。
④在此基础上,则可意想将眼向上、向后视,然后向前视,将气从玉枕迎至头顶百会穴。以后,气会行至百会和脑门中间。这时,头顶会感到清凉温润,全身感到很舒服,说明炼精化气已成。故应力求保持这种状态长的时间。当保持不住时,气就下降。下降时,应听其自然,不要用意引导。气一般分三路(鼻和两眼)下降,集中在人中。此时,可将舐住上颚的舌放平,气就会下来,使任、督二脉接通;然后气从任脉或冲脉下降至中丹田,这就完成了一次小周天。按上法连续做小周天,但不要超过九次,最后气归中丹田收功。
炼精化气以立、坐、卧位均可,卧位时枕头应高些。练功时应排除任何杂念,且不要用意过紧。另外,对气应不忘不助,听其自然,气在头上时不要停留过久,也不要意想气停留处的穴位,以免产生舌枯口干的上火现象。若上火时应想涌泉和命门,使“水火相济”。炼精化气切记要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炼精化气一般百日可成。
在炼精化气已成的基础上,就可以炼气化神。
舌在口中搅三次,吞津液时,气随津液直下耻骨,意念也随之到耻骨;接着,意想大脚趾尖、脚跟、委中、环跳、会阴、长强、夹脊、腋下及极泉、中冲、肩井,又回到夹脊;然后,意想玉枕、两耳后根,向耳上方绕耳转一至三周,回到玉枕;再用眼迎气至百会,气在头顶不停,沿面部直下人中,经舌转至任脉。这就完成了一轮大周天。每三轮大周天后,搅舌三次,共作九轮后,引气至中丹田收功。此法又叫“
炼气化神以立、坐、卧位均可,但立时应两脚分开同肩宽,手自然下垂。练时均要双目闭合,且只想上述穴位,不想经脉,练到一定程度,经脉自通。练此功也不能操之过急,要每处有明显的气感后,再转下一处。
练功过程中,如出现各种幻景,应不为所动。若惊动后,可用大拇指尖按无名指根,并按摩手臂内外侧,自可缓解。练功时如出现觉得自己似有似无的恍惚状况,并有特殊的舒服感,应力求保持这种状况。这就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篇:炼精化气简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