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膏泡茶喝,一个补阳,一个补阴,阴阳一调百病消
“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宇宙生成变化的基本认识。在中医理论中,天地即为两仪,天为阳,地为阴,阴阳互根互用,共同维系着人体的健康平衡。张景岳的“两仪膏”,正是基于这一哲学思想,以人参和熟地黄这两味药物为核心,实现了阴阳并补的奇妙效果。
熟地黄(500克/日常用量10克)熟地黄,又称熟地,是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的炮制品。这一复杂的炮制过程不仅使熟地的性味由寒转温,更赋予了其深邃的滋补之力。熟地大补真阴,能滋养肾精、肝血,是滋阴补肾的不二之选。无论是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还是血虚导致的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熟地都能发挥出色的疗效。在《景岳全书》中,张景岳对熟地的推崇之情溢于言表,可见其对熟地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运用。
人参(120克/日常用量10克)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其补气益阳的功效早已深入人心。在参类药材中,人参性温,擅长助阳益气,对于气虚所致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畏寒肢冷等症状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张景岳在选用人参时,看重的正是其温补而不燥、扶正固本的特性。与熟地配伍,人参能扶助阳气,使阴阳并长,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
:精选优质熟地黄500克、人参120克(或按日常用量10克的比例调整)。
:将两味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足量清水,浸泡1小时,使药性充分溶解于水中。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30分钟,将首次煮出的药汁倒出备用。再次加水至药材表面,重复煎煮过程,可多次煎煮直至药汁味淡。
:将多次煎煮得到的药汁混合,继续小火加热,同时加入适量蜂蜜搅拌,防止糊锅。待药汁逐渐浓缩成浓稠的膏状时,即可熄火。
:将冷却后的两仪膏盛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日常服用时,可取一小勺两仪膏,用温水冲泡饮用,每日1-2次。
:两仪膏适合体质虚弱、阴阳两虚的人群服用。无论是因年老体衰、久病不愈导致的阴阳失衡,还是因生活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引起的气血不足、精神不振,两仪膏都能起到良好的调养作用。它不仅能够滋阴补阳,还能补气养血,全方位提升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
张景岳的“两仪膏”,以其简洁而深邃的配方、卓越的疗效,成为了中医温补学派的瑰宝。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更应关注自身的阴阳平衡与健康状态。不妨在闲暇之余,亲手制作一份两仪膏,让这份古老的智慧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阴阳家邹衍
战国时期,阴阳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他们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此来解释当时的社会,代表人物有公梼生、公孙发、邹衍等。这一学派在我国历史上并不是主流,但对儒家和道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阴阳”概念最早见于《易经》,它最初是源自古人对自然的探索和总结,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又引申到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等。
“五行”概念最早见于《尚书》,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所不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
阴阳家的理论,是以元气与阴阳相结合的观点,把许多不同类的事物一分为五,形成一个囊括一切的宇宙模式和文化体系,以说明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邹衍(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又称邹子,战国末期齐国人。邹衍早年间曾经学习儒学,但认为儒家之术并不受用,又因为生活在滨海之地,受到燕齐方士巫术的影响,于是自创了“阴阳变化终始论”。之后又推演出了“五德始终说”和“大小九州说”(天地广大说), “五德始终说”是讲时间上变化,属于纵向的看历史,“大小九州说”,是讲空间的差异,是横向的看地理。所以邹衍提出要顺应天时来从政,利用五行相胜以行道。
齐宣王在位的时候,邹衍在稷下学宫求学。后来骄暴的齐闵王即位,邹衍便去了燕国。当时的邹衍在各国已经享有很高的声望,行至各国都享受到了上等的礼待。当时燕昭王对邹衍礼遇有加,据说还曾亲自拿着扫帚为他扫地,怕灰尘落到了他的身上。于是邹衍决定为燕昭王服务。
邹衍在燕国如鱼得水,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但是好景不长,燕昭王去世,新上任的燕惠王对邹衍并不看重,而且听信谗言,将他监禁起来。邹衍仰天而哭,其时正是盛夏季,但天好像受到感应为之降霜。在此之后,邹衍回到了齐国。
据《史记》记载,有一次邹衍路过赵国,平原君赵胜让邹衍与公孙龙辩论“白马非马”之说。邹衍提出,所谓辩论就应该区分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概念,不要让概念与概念相混淆,通过辩论是要表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让大家都可以理解。那种听完了之后更加糊涂的辩论,只是用一些华丽的词藻来偷换概念,实际上是非常有害的,也不是君子之行。所以像公孙龙的这种辩论没有什么好处。众人都同意邹衍的观点,公孙龙因此处于下风。邹衍这种“不辩”的态度,很受后人称道和学习。
邹衍著述甚多,门徒不少。他的著作文本虽未流传下来,但其观点、观念却一直在民间流传,并且影响深远。后世医卜星相的书籍,都借用阴阳五行的术语和系统来支持自己的理论。
《汉书·艺文志》著录邹衍有《邹子》49篇、《邹子终始》56篇,可见邹衍的著述是十分丰富的,可惜这些内容都已亡佚。
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卷十七辑有《邹子》一卷。《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索隐引刘向《别录》云:“邹子书有《主运篇》。”另据《汉书·楚元王传》和《晋书·束皙传》,邹衍又有《重道延命方》和《大历》二篇,可惜均已不存。但是邹衍的思想却借由《史记》《管子》《吕氏春秋》《春秋繁露》《白虎通义》等典籍而得以保留。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古引申为古人对于宇宙万物相反相成性质的一种抽象性表达。
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天地、昼夜、日月、水火,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中都可以一分为二,这样就抽象出了“阴”和“阳”两个概念。
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阴”代表着消极的、退守的、软弱的特性、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着积极的、进取的、强硬的特性、事物和现象。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对立的属性转化。它主要是指事物的总的阴阳属性的改变。阴阳二性互相统一,对立转化,此消彼长。
五行,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物质,最初见于儒经《尚书·洪范》。古人以为万物都是由这五大要素构成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通过五行相克和五行相生来实现的。
五行的运行是循环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的顺序有两种,一种是相生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另一种是相胜的: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
五行学说不仅仅是阐述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同时也是对五种不同属性物质的抽象概括。
邹衍把五行说附会到社会的变动和王朝的兴替上,提出“五德始终”的历史观。他把这源于五种基本物质的五种德行的始终过程,认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五德的运行是有一定顺序的,故谓之“五行”。自开天辟地以来,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每一朝代都主一德,每一德都有盛有衰。盛时,它对应的那个朝代就兴旺发达;衰时,这个朝代就要灭亡。自黄帝(土德)以来,已经夏(水德)、商(金德)、周(火德)三代,并预言“代火者必将水”。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化遵循着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进行着循环。
邹衍以为君王每年施政时必须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按季按月执行相应的政策。又认为每个王朝不是万世一系的,经若干年就要改朝换代,新朝代替旧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依照的是五行相胜的客观规律。
这种以五行相克说解释王朝政权的兴废,以五行相生说解释自然季节的转移的说法,虽然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但在当时深受民众的认可和统治者的重视,为齐闵王称东帝,燕昭王称北帝奠定了充实的理论基础。也被历代新王朝的统治者视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
西周以前并没有九州的概念,只有四夷之分。《尚书·禹贡》中有了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的划分,邹衍久居燕齐滨海地区,这启发了他对宇宙空间广阔性的联想。
根据儒家九州说予以类推,他以为《禹贡》的九州,合而为一,统称为“齐州”(齐即脐,中央),或曰“赤县神州”。此“齐州”包括《禹贡》的“小”九州,而为一大州,其四周有稗海环绕之。天下如“齐州”者共有9个,分别是赤县神州、正南次州、西南戎州、正西弇州、正中冀州、西北台州、正北济州、东北薄州和正东扬州,每州皆领有其小九州,而皆被稗海所环绕。这9个大州又通通被更大的大瀛海环绕之。
《史记》说邹衍是以小测大、以近推远而得出这个“大九州”说的,虽然缺少实证的根据,但是与后来发现的全球七大洲相近似,不能不说这是天才的猜想。这种对世界地理的推论性假说,在当时及后世有扩大人们地理视野的意义。
紫微斗数|星曜分属南北斗五行阴阳并化吉凶一览表(建议收藏!)
主要含义:1.官禄主。2.解厄、延寿、制化。
星性:众星之枢纽、帝星之谓、化气为贵、主解厄、消灾。
星辰主要性质:尊贵、领尊、脆弱。
星性:阳明之星解厄之神,化气为善,主祸福(桃花)。
星辰主要性质:欲望、物质、意外。(易有官非)
星性:阴精之星,口舌之神,化气为暗,主是非。
星辰主要性质:辩才、是非、细心(易有官非)。
主要含义:司贵寿命、解厄、制化。
星性:掌禄之星,为禄之神,化气为富,主解厄。
星辰主要性质:博学、富贵、脆弱。
星性:科名之星,科举之神,化气为耗主耗损(文库)。
星辰主要性质:艺文、能干、敏感、精细。
主要含义:在身命为次桃花,在宫禄为官禄主。
星性:精魂之星,品秩之神,化气为囚,主杀祸。。
星辰主要性质:贞烈、聪明、狂傲(易有官非)。
星性:财帛之星,财禄之神,化气为刚,主顽强。
星辰主要性质:财富、武勇、刚愎。
主要含义:主祸福、司夫、子、奴。
星性:天关之星、破损之神,化气为耗主妻、子、奴。
星辰主要性质:胆大、懦弱、矛盾(出外远行顺利)。
主要含义:为紫微相佐之星,行善令。
星性:佐相之星,广佑之神,化气为令,主噩巧(随和)。
星辰主要性质:忙碌、多助、丰盛、能干。
主要含义:为紫微相佐之星,行制令。
星性:佑相之星,广佑之神,化气为令,主机智(专制)。
星辰主要性质:忙碌、多助、丰盛、能干。
星性:浮曜之星,凶厄之神,化气为刑,主凶杀(血光)。
星辰主要性质:火爆、激烈、伤害(易有车惊)
星性:浮曜之星,凶厄之神,化气为忌,主顽固(小人)。
星辰主要性质:除险、顽强、伤害(易有车惊)。
星性:司权之枢纽、辅帝之感,化气为富,主禄帛,解厄。
星辰主要性质:富贵、才能、美好。
星性:益寿之星,寿考之神,化气为智,主近亲。
星辰主要性质:机巧、谋略、梦想。
星性:福禄之星,正德之神,化气为福,主福德。
星辰主要性质:福德、温顺、软弱。
主要含义:为官禄主,能制廉贞之恶。
星性:司爵之星,食禄之神,化气为印,主官爵。
星辰主要性质:君子、服务、敦厚。
星性:荫寿之星,延寿之神,化气为法,主祯祥。
星辰主要性质:医药、耿直、统率。
主要含义:在数主肃杀,遇紫微化为权。
星性:上将之星,掌权之神,化气为杀,主祸福。
星辰主要性质:威猛、毁灭、犹疑。
星性:名望之星,文魁之神,化气为魁,主功名。
星辰主要性质:艺文、能干、敏感、精细。
主要含义:司才名之星,主昼生贵。
星性:阳贵之星,清白之神,化气为科,主风情。
星辰主要性质:高贵、功名、提拔、升移。
主要含义:司才名之星,主夜生贵。
星性:阴贵之星,清白之神,化气为科,主风情。
星辰主要性质:高贵、功名、提拔、升移。
星性:浮曜之星,杀将之神,化气为暴,主刚克。
星辰主要性质:大胆、激烈无情、伤害(极无缘)
星性:浮曜之星,从将之神,化气为灾,主威势。
星辰主要性质:大胆、激烈、无情丶伤害(极无缘)
主要含义:官禄主,为父、为夫、为男。
星性:权贵之机纽,宰命之变,化气为火之精,主官禄。
星辰主要性质:明朗、男性、丰满。
主要含义:为财帛田宅主,为母、为妻、为女。
星性:禄库之机纽,宰命之化,化气为水之精,主田宅。
星性:驿马之星,上界之神,化气为禄,主禄库。
星辰主要性质:动向、升移、远行、转业。
主要含义:主刑天,掌兵,刑遇阳,武为贵。
星性:孤克之星,贫困(孤独)之神,化化为孤,主僧道。
星辰主要性质:刚愎、威严、伤害、孤独(作用小)。
主要含义:主风雅,耗禄或淫佚。
星性:淫佚之星,风骚之神,化气为破,主耗失。
星辰主要性质:乱爱、博受、幽默、淫荡。
星辰主要性质:欢乐、美好、丰盛慈爱
星辰主要性质:欢乐、美好、丰盛慈爱
相关资讯
和治友德:世界肾脏日
张大宁大师表示,中医学的肾,不单单指的是肾脏和泌尿系统,和脑、生殖系统、头发、骨骼等均有关联,还涉及很多神经内分泌系统,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性腺轴…......
上篇:谜语夺冠军打一字的答案
下篇:和治友德:世界肾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