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经典发布]马新童教授谈“病脉证并治”

更新时间: 2025-08-09 13:03:55

阅读人数: 209

本文主题: 阴阳并是什么意思

仲景勤求古训,博览众方,参《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诸籍,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的诊疗思路与方法贯穿于《伤寒杂病论》的始终,示后世以病脉证并治,吾辈得以为圭皋。(以下学生问,马新童教授答)‍

“病脉证并治”诊疗体系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是仲景展示给我们的诊治疾病的方法,较辨病而治、辨脉而治、辨而治更确切、更全面的指出疾病的病因、病位、病程、病势、预后转归等具体问题。仲景示后人以法,非独拘泥于三阴三阳辨证,外感、内伤皆可效法而用,后世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经络辨证等方法均可用病脉证体系进行统摄。

辨证论治与病脉证并治临床应用中有何不同呢?

辨证论治在中医教材中大家都学习过,而病脉证并治与辨证论治是有不同的,病脉证并治其核心在于围绕不同层次的病,病是贯穿于疾病始终的全过程,脉是气血之先见,故言脉可通神,可推病之始生、预后及转归,是沟通病和证之间的桥梁,证乃“证据”是一系列的症状、体征构成的证据链。“并治”是指有是病、有是脉、证,则言某方主之,此为规范化治疗,其效必佳。当我们分辨不清病的情况下,例如我们看着像太阳病,依据太阳病治疗,结果或发汗、或下、或吐,非太阳病转复表现,此为逆证,此时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此时辨证论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辨证而治以求转复。治病要把认识、根治病作为关键。

病是核心,病机演变是关键,是确定的;证是变化不确定的,脉是确定与不确定间的桥梁,在对疾病辨病分类后可据脉诊再分类,而后选出恰当的治疗方法。但脉诊可凭亦不可凭,原因在于脉象时时变化,干扰因素众多,或怒、或食、或劳作等皆可动及气血,当以平旦气血最为平稳,脉诊所表现的不仅是疾病信息,也有人起居作息的方方面面。

病脉证并治的特点学生已知,该如何做好病脉证并治、做好疾病诊疗?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当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这既是治疗原则亦是治疗入点。要“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要知晓人为本,病为标。病为本,证为标。证为本,症为标。

兹列举马新童教授验案一例以飨同道

2019年11月14日(己亥年农历十月十八 立冬后第七天)

:“大腿内侧、右胁肋部局部皮肤红肿3天”就诊。

现症见:面微红,着单衣不知冷。大腿内侧、右胁肋部皮肤红肿,压痛(+),疼痛拒按。舌淡胖大,舌下脉络瘀紫,苔薄白中间略黄,脉弦滑,两寸为著,尺弱。

既往I型糖尿病病史,平素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5.9mm

:1. 2型糖尿病 2.蜂窝织炎

己亥年农历十月二十四,红肿、疼痛较前明显改善、脓头出。

己亥年农历十一月初三 患者脓已出,疼痛好转,向愈。

1.病 患者痈病,“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 至真要大论》)。属于心者,为火也。痈病我们怎样治?消其势、托其脓、补其虚。

2.脉 患者脉为阳脉,寸滑大、尺弱,为阴气并于阳位,以脉解症,面微红,着单衣不知冷,不知冷为火象在外,面微红为肾水不足,阳气上浮,其证亦虚亦实。

3.证 水亏火旺,热盛肉腐成脓

4.阴气并于阳位,肾水不足以致火失其位,肺合皮毛,寸脉火象,耗金生疮。消丹饮中大剂玄参补肾水、麦冬金生水,以水制火,此为消法;二诊用消丹饮合透脓散,为托法,三诊托里消毒散,以补法为重。此为知病善治,以人为本。

5.我们一定要有病的概念,病、脉、证,缺一不可。我们临证的是这样的,应该第一步叫观象,第二个叫识病,第三个是脉法,第四个辨证,最后面是治疗,理法方药一以贯之。望闻问切都是我们的切入点,虽然临床实际上从每一个门都可以入,但四诊可凭亦不可凭,临床运用四诊合参,是最完美的。‍

以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属于何证,然后根据辨证的结论,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并选方用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消托补三法:“初觉有之,即用内消之法,经久不除,气血渐衰,肌寒肉冷,脓稀,毒不出,疮口不合,成聚肿不赤,结核无脓,外证不明者,并宜托里。脓未成者,使脓早成;脓已溃者,使新肉早生。血气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外科精义》)‍

2019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中医经典病房肾病科获区卫生健康委批准建立,传承中医,弘扬国粹,运用古中医智慧,将经典与专病有机结合,解决临床难点问题,提升疑难危重病例的救治能力。

学术带头人马新童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学术思想体系,擅长运用古法古方全面诊调治身心灵三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

出诊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专家诊区杏林苑一诊室‍

[经典发布]马新童教授谈“病脉证并治”

原创薯蓣丸,各种虚弱表现的良方,尤其是老年人,气血阴阳俱补并祛风

之前讲了补气的方,补血的方,气血双补的方,都是经典、精简的方子。

今天讲一个稍微比较大一点的方子,薯蓣丸,有

薯蓣丸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薯蓣,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大豆黄卷,甘草,人参,川芎,白芍,白术,麦冬,杏仁,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白蔹,防风,大枣

药多就看着比较乱,但你在其中可以看到很多方的影子,比如的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边有,比如的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这边有,比如

方中重用薯蓣,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山药,味甘性平,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大枣

熟地、白芍、当归、川芎、麦冬、阿胶

的方子,统归为虚,也就是补虚的。还兼有祛风的作用。

,也就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虚弱,表现为头目眩晕,纳减赢瘦,身重少气,肢痛麻木

体虚风邪入脑,故头目眩晕,古称风眩。

风邪侵袭肢节、经络,故肢痛麻木,古称风痹。

虚劳气血不足,故纳减赢瘦,身重少气。

一味祛风,反使重伤正气。必须以,使邪去而正自复,所谓扶正祛邪是也。

薯蓣丸就是照着这个思路而成的。

老年人气血虚损,常有周身不适,头眩、肢痛麻木诸证,所谓“风眩”、“风痹”或“五劳七伤”者。而且,本方对平素睡眠欠佳,精神不支,阴阳气血不足

薯蓣八珍姜载枣,桂桔柴杏麦防好,风气百疾并诸虚,豆卷胶曲为至宝

好了,今天的的方剂科普就到这里了,如果身边有那种

扁鹊六不治:这六种人的病,神医也救不了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医生,他到处行医,治病救人,人们非常尊敬他。他解除了人们的痛苦,就像一个会给人带来喜讯的喜鹊。

按史料记载,扁鹊真名叫秦越人,也叫卢医,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奠定了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医学的先河。他精通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采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愈患者不计其数名闻天下。

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成为后世医家学习的榜样。收入到教课书中的《扁鹊见蔡桓公》到现在仍为人传颂。

古有扁鹊言 “病有六不治”,也就是六种病人他不治,这六种病人让神医也束手无策。

就像扁鹊望齐侯之色的时候,齐侯致畸上就属于骄恣不论于理。就是说不讲道理这种人。

扁鹊看他有病了,他却误解扁鹊,说扁鹊无非想谋利,把没有病的人看好当做自己的功劳,这个就是不讲理的一种表现。

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还会有一些病人,根本不可理喻。你给他讲道理,告诉他不该怎么做,他就说凭什么我不可以这么做,和你对着干。你让他怎么做他就偏偏不怎么做。

所以,患者明事理,首先就是要相信大夫。

所谓轻身重财,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多见。比如所说的拼命工作,爱财如命,这都属于轻身重财。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多人为了储存

现代人工作忙、压力大,不顾身体,有人甚至管这叫实现自我价值,这在中医看来,非常不可取。

现在很多人有一些很糊涂的想法,比如40岁之前拼命赚钱,40岁以后用钱买命。但到那个时候,不见得40岁的你有钱,却可以预见身体已经垮了。

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把身体放在第二位,把外物,名利放在前面,在扁鹊看来就很难治。

现在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是睡眠。你该几点睡觉,就好好去睡。11点之前入睡,就能把少阳之气养起来,如同养了一个美妙的童年。

而过了一个富足的童年,你才有一个健康的青年,有发展的壮年,然后才有一个很好的老年。

其次是衣食。衣食能适,简单讲就是人的行为要适应一年四时、一天十二时辰的规律,并根据变化及时调整。人体能够及时适应四时变化,身体就能始终处在有机的和谐状态。

身体和谐了,肝火不旺了,脾气也温和,待人接物肯定不会有问题。你待人接物不会有问题,然后社会也就相对地和谐。

所以和谐社会在很大根基上是我们的五脏六腑先和谐。

4、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

所谓阴阳并,是指在人体里的气和血。气血如果错乱,五脏六腑就跟着乱。

五脏在中医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说法,就是五脏皆有神明。

病深不早求医、五脏功能失调,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已经无法治愈了。

所以,有病不能忍,一定要及时求医,不要等到五脏功能紊乱了才追悔莫及。

羸就是身体特别特别地弱,连服药都已经不能服进去了。病已经到了很深的层面,连喝药都喝不了了,那还怎么治啊?

所以这个时候,就很难治疗了。如果要治的话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灸法。但是一定要找个很好的中医师去给你救治。

什么样的医生可以算是可以托付的好医生呢?

《扁鹊传》里他就曾经说过一句话:使圣人预知为,能使良医得早而事,可机可以,生可活也。

说是假使圣人能够预知生命的最初的那个细微的变化,这样的话,就能使名医得早而事,可以早早地从事治疗,慢慢就可以治愈。所以形羸不能服药,就是说你不能在你身体特别特别虚弱的时候才想起来去找医生。

因为过去人得病比较单纯,碰到狂躁这类病就觉得好像被鬼附了身,然后就去找巫师。

其实,在画符的过程当中,画符的工具是一味中药,叫做丹砂,就是朱砂。用朱砂来写这些符,把符一烧,再给你喝点符水。喝的那个符水有可能就是葛根汤,那么葛根,又是入阳明胃经的。

这些病人,很大程度上会体现胃经病和肾经病上,当你处在胃经病的时候,朱砂能够安神,在神农本草经里面,它是上品药的第一味。而这个药本身是属于重金属,可以更多地调元气上来。

然后再给你葛根汤,葛根入阳明胃经,于是治好了这个病,你以为是巫师给你治好了,其实说到底还是中药。

标签: 现代 神医 医生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