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体育力量实现强国梦想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捷报频传。赛场上一个个鼓舞斗志、振奋人心的喜报背后,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健儿在赛场上不畏强手、争取一流、超越自我、成就梦想的时代精神,更是一代代中国体育人对中华体育精神的执着与坚守、奉献与传承。
中华体育精神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核心,是中国体育人在前仆后继的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人在赛场上永远心怀祖国、书写报国之志的集中体现。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在1961年世乒赛上喊出“人生能有几回搏”,是一种豪情万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国女排以11连胜第十次登顶世界三大赛后展示“祖国,祝您生日快乐”,是一种深情告白……国际赛场上五星红旗的一次次升起和《义勇军进行曲》的一次次奏响,成为数十年间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显著提升的重要力量来源。与此同时,为国争光、爱国奉献也成为中华体育健儿自觉的使命和共同的追求。
中华体育精神是“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顽强拼搏是竞技场上永不褪色的精神光彩。无论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女排在竹棚馆里摸爬滚打,用血汗灌注出世界冠军,还是新时代的中国女排、中国田径、中国泳军、中国冰雪健儿在科技的帮助下刻苦训练、科学训练,高效提升水平;无论是领跑时的舍我其谁、永攀高峰,还是低谷时的埋头苦练、永不放弃;中华体育精神始终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在中华体育精神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体育人不断书写中国体育的新篇章。在竞技场上,“中国速度”不断刷新,“中国力量”不断突破;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通过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众多国际重大赛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又成为组织体育赛事的模范样本。
崛起的中国体育背后是崛起的中国,崛起的中国又赋予了中国体育新的使命。如今,体育已经从竞技扩展为全民参与,社会大众已经从更多地“欣赏体育”转变为更多地“参与体育”。这样的时代特征,使得中国体育拥有了更开阔的发展空间,内涵丰富的中华体育精神将不仅存在于高水平的竞技场上,也可以在人们的寻常生活里找到落脚点,引发更广泛的精神共鸣,成为更多国人团结奋进的精神依托。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在新时代里,让我们汇聚体育力量,展现中国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携手拼搏。

王楚钦谈如何找回自我诠释体育精神的力量!
在巴黎奥运会上,年轻的中国乒乓球队员王楚钦经历了一段充满挑战的心路历程,这段经历不仅考验了他的技术,更锤炼了他的心志。
在男单比赛中,王楚钦意外爆冷出局,这一结果让他深感失落。然而,他并没有沉溺在失败的阴影中,而是在队友、家人、朋友以及教练团队的支持下,迅速调整心态,重新找回了自信和斗志。面对逆境,王楚钦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他在团队赛中不仅稳扎稳打,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人物。
在男团比赛中,王楚钦与老将马龙搭档出战双打比赛,他们的对手是法国队的西蒙·高茨和艾利克斯·勒布伦。尽管比赛初期他们一度陷入被动,但凭借默契的配合和迅速的调整,他们最终以3比0的大比分战胜对手,为中国男团拿下了宝贵的第一分。王楚钦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离不开教练团队和队友们的鼓励与支持,尤其是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和马龙的及时沟通,帮助他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重新走上正轨。
王楚钦的故事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的勇气。他的这种坚韧和勇气激励着每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在乒乓球男团半决赛中,王楚钦再度展现了他的实力,帮助中国队以3比0战胜东道主法国队,顺利晋级决赛。马龙赛后对王楚钦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在双打比赛中的线路调动和击球质量给对手施加了极大的压力。
然而,王楚钦的精神力量不仅体现在比赛成绩上,更体现在他对比赛和对手的态度上。无论胜负,每场比赛结束后,王楚钦都会在第一时间收起球拍,面向对手鞠躬致意,表达对比赛和对手的尊重。这种对比赛的敬畏和对对手的尊敬,深深打动了观众,也展现了中国乒乓球队的优良传统。
王楚钦的这种精神力量,不仅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也赢得了观众的心。他的每一次挥拍,凝聚着他对胜利的渴望和对自我的超越。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王楚钦继续以他的实力与品格,为中国乒乓球事业书写新的辉煌篇章。同时,他的故事和精神也将激励更多的人,共同守护并弘扬属于竞技体育的真善美。
“00后”德阳小伙王泓昊《好声音》惊艳众人幕后:曾想靠体育为国争光
充满磁性的嗓音加上饱含深情的演绎……上周五(8月6日),《2021中国好声音》第二期网友们评出名场面,学员王泓昊理应占据一席。这个来自四川德阳的21岁小伙凭借一曲《阿尔茨海默的爱》深情缱绻、惊艳众人。
一曲唱罢,不仅八位导师齐齐转身,在《好声音》中斩获冠军最多的导师那英更是高声直呼“来我战队,都听你的!”究竟这个00后有何魅力?王泓昊本人接受了上游新闻记者的采访。
上周《好声音》中,四川德阳小伙王泓昊表现惊艳
面对自己的好声音首秀,王泓昊选择了学长白举纲的歌曲《阿尔茨海默的爱》。浑厚清亮的音色、自带风格的唱法,仅仅开口几句,导师席就一片沸腾。
八人齐齐争抢、花样翻新百出。“多冠王”那姐语无伦次、张碧晨助教实力助攻、更有李荣浩自我推销、吉克隽逸大打老乡情谊、汪峰李克勤极力拉拢……用助教张碧晨的话来说,王泓昊的声音不仅仅是好听,更重要的是其中饱含共情力,而这种共情力能直接穿透转椅击向听众。李荣浩导师也毫不犹豫的评价到。
面对导师们毫不掩饰的夸赞,王泓昊有着自己的想法。“初舞台打个80分吧,主要是导师转身以后心理波动有点大,所以副歌有一点点不稳。” 对于为何选择《阿尔茨海默的爱》这首歌,王鸿昊形容自己是个感性的人,“这是学长白举纲写给外公外婆的歌,刚开始自己仅仅是喜欢旋律,但了解到背后的故事后,就被深深打动了。”
王泓昊说:“这是一首叙事性很强的歌,歌词非常具有画面感,演唱时自己脑海里也一直浮现关于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画面,也是自己对他们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吧”。
加入了李荣浩、吉克隽逸战队的王泓昊对自己未来的舞台表现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能尝试更多的风格,R&B或者Jazz都可以”。
作为一名曾经的校田径队员,王泓昊最初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当一名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后来由于意外受伤,体育梦被迫放弃,是音乐打开了自己的另一扇窗。
“如果说田径教会了我坚持,那现在音乐就是我的一切”。回忆起自己的逐梦之旅,王泓昊坦言,选择音乐后的自己每天都很开心,身心状态十分积极。“音乐本就是表达内心情绪的载体,再加上我自身的热爱,能把热爱变成工作,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但王泓昊的音乐追梦之路也并不平坦,他表示,自己经历过临近艺考嗓子受伤改变歌路,上大学后积极报名参加学校比赛,也曾在集训学校当声乐老师。
在舞台上,王泓昊曾表示“我就是希望能够再也不花父母的钱,也希望有一天让他们花我的钱就更好了。”采访中,他解释这是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没有现在这样好,为了支持我去学音乐,我是看着父母每天拼命赚钱长大的,他们奋斗了半辈子,也该歇一歇了。”
采访末尾,在谈及未来的人生规划时,王泓昊表示,自己原本打算考研考教师资格,当一名教师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但在参加节目后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这样的转折也让自己将教师计划暂时放下。“现在的我,可能更想多去学习,特别是在歌曲的制作方面,做一个原创音乐人。”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实习生 陈安妮
上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下篇:纪录片《大太平洋》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