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温饮食注意
每年高考期间气温都比较高,今年很有可能也不例外,所以考生家长朋友们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饮食的健康。对于高考考生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吃太凉的食物:比如冰糕、冰淇淋等特别凉的食物,特别是一次进食量比较多,很容易导致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出现;
2、注意饮食的安全:因为夏季气温比较高,食物特别容易腐败、变质,要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们,要,避免吃到腐败、变质的食物,导致腹痛、腹泻问题的出现;
3、注意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或者是油大的食物,避免引起胃肠不适的出现;
4、注意蔬菜的摄入:建议每天蔬菜的量达到500g左右,尽量选择叶、菜颜色深的蔬菜,这类蔬菜的营养更加丰富;
5、注意水分的摄入:夏季气温比较高,出汗比较多,所以要注意水分的补充,比如喝点儿大米绿豆粥
一旦发生发热及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医。最后要提醒家长朋友们,高考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也是身体的健康的一场较量,所以要严把饮食关,保持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取得好成绩!

中高考倒计时这份健康锦囊请查收
中高考倒计时 这份健康锦囊请查收
随着中高考进入倒计时,不少考生可能会出现焦虑、食欲下降等情况,那么如何缓解、做好身心调适?饮食方面又该注意哪些事项?南昌市疾控中心(市卫健执法局)发布健康锦囊,为考生保驾护航。 在心理调适方面,考生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合理设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避免因过高期望徒增压力。同时,主动与家人、朋友、老师沟通内心感受。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多倾听、少说教,多鼓励、少施压,营造轻松包容的家庭氛围。若焦虑情难消,考生可通过运动、唱歌、冥想、画画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 睡眠质量对考生至关重要,考前熬夜复习往往适得其反。建议考生至少提前1—2周开始调整生物钟,保证每天7—9小时的充足睡眠。睡前一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温水泡脚、听轻音乐等方式助眠。 饮食需遵循均衡多样、三餐规律原则。保证主食粗细搭配,摄入鱼、禽等优质蛋白,搭配蔬果与奶制品,重视早餐营养。同时,严格把控食品安全,不食用生冷、未煮熟食物,远离街边摊及易致敏食品,每日摄入1500—1700ml白开水。 健康防护方面,考生要注意保暖、勤洗手,在人流密集处佩戴口罩,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出现严重不适及时就医。针对胃肠道问题,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与刺激性食物。女生生理期要正确看待,提前备好卫生用品,痛经严重可遵医嘱用药。 (洪观新闻记者 肖周 整理)
@考生家长!河南发布高考防疫工作安排!上考场要不要戴口罩看这里......
河南省2020年普通高考将于7月7日-8日举行。日前,省教育考试院发布《河南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组考防疫工作指南》,明确了2020年普通高考考务工作相关事项。
根据安排,6月23日至7月6日,在校就读考生将以报名所在学校为单位,未在校就读考生、社会考生以县区招生办报名点为单位,通过河南省普通高考考生健康排查信息报送系统,每天按时上报所属考生健康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瞒报、漏报、缓报、不报。
我省将对考生实行分类健康管理:
高三学生集中管理的就读学校,考生每日“晨午晚检”、报备行踪,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学校统一送考。
未集中管理的就读学校,对考生进行健康监测、行踪报备,考前2天学生离校居家休息备考;学校要及时掌握考生行踪,落实家庭送考人员和方式,要求考生在居家、往返考点过程中,避免与外界人群接触,做好个人防护。
未开学返校的对口、专升本考生,须提前7天返校,由就读学校负责,设置专门观察隔离区,单独封闭管理,做好健康监测、行踪排查和上报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有序应考,实行闭环管理。
未在校就读的社会考生和往届生,由报名点负责做好健康监测、行踪排查,携手社区了解学生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掌握考生行踪、接触史。
特殊考生通过专业评估方可参加考试
根据安排,考前第14天和考前第3天,各地招生考试机构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对所有考生进行健康状态数据筛查。
对于考生考前14天内有境外或中高风险地区活动轨迹的,以及健康监测发现考生考前14天内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由考生就读学校、报名点通知考生于考前7日内做核酸检测,凭核酸检测报告领取准考证,凭核酸检测报告(阴性)才能与健康考生同考场考试。
如考生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须经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等逐一进行专业评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会同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根据相关人员的身体状况和传播风险,综合研判是否可以在隔离或救治场所安排其参加考试。
已治愈未超过14天的病例、不能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须经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等进行专业评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依据评估建议,综合研判其是否可以正常参加考试。所有考点彻底大扫除、消毒、通风
考前,各考点要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指导下,指定专人对考点、考试场所、通道、区域、桌椅以及电脑、金属探测仪、身份验证仪等设备进行清洁消毒。所有考点考前1~2天要进行至少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和预防性消毒并通风。对试卷运送车辆、试卷保管场所也要进行彻底消毒、通风。
按照部署,对所有考试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监测也将于今天开始。即日起,考试工作人员所在单位负责对所有考试工作人员进行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和健康状况监测,体温测量记录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出现身体异常的要及时诊疗。考前3天内有发热症状的、考前14天内有境外或中高风险地区活动轨迹的,均不得参与考试工作。
考点周边环境卫生防疫方面,我省将对公用设施、饮食摊点等严格消毒,相关从业人员必须由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赴考途中,考生须全程佩戴口罩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赴考点出行时,要提前准备好口罩、手套、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在赴考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根据需要佩戴一次性手套,途中避免在车上饮食和用手接触其他物品,与周围乘客尽可能保持安全距离,下车后应及时做好手卫生。高三学生集中管理的就读学校,统一送考,体温异常的,学校须单独安排车辆送考。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每年高考,考点周边都会设立警戒线,今年我省将扩大考点外警戒范围。据悉,为有序组织考生测温进入考点、防止出现考点外送考家长聚集,考试期间,我省将根据考点周边实际和考生人数情况,扩大警戒区域范围,仅限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和学校统一送考车辆进入。
【考试】体温低于37.3℃方可进入考点
根据安排,今年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将为每个考点增派1名负责防疫的副主考、1名防疫工作人员和1名医务人员,组成考点卫生防疫组,专职负责考试期间考点涉疫常规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同时做好考点工作人员防疫培训和考点考场的防疫消杀指导等工作。
所有考生、考试工作人员体温低于37.3℃方可进入考点。考点入口处设体温检测点和专用通道,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设置凉棚和体温异常者复检室等,供待检人员做受检准备以及检测不合格人员短时休息调整使用。
考生第一次测量体温不合格的,先安排在体温异常者复检室适当休息后,使用水银体温计进行复测,如仍然异常,由专人引导,通过专用防疫特殊通道进入备用隔离考场考试。如果工作人员复测后体温仍然异常,则不允许进入考点,及时更换备用工作人员。每个考点至少有2个隔离考场
我省要求,各考点要准备充足的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包括口罩、一次性手套、体温检测仪、消毒剂、护目镜、防护服、工作鞋等。同时强调,原则上每30个普通考场设1个备用隔离考场(每考点不得少于2个),备用隔离考场布置按照标准化考场的要求执行,在外围设置警戒线。
考试当天,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隔离考场考生进入考点后,走特殊防疫通道,全程不与其他考生接触。考生考前14天内有境外或中高风险地区活动轨迹的,以及考前14天内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凭考前7日内核酸检测报告(阴性)进入普通考场考试,无检测报告的,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
考试结束后,备用隔离考场考生须走专用防疫特殊通道有序离场。考场提供口罩,不得将自备口罩带入考场
考试戴不戴口罩?怎么戴?根据政策,低风险地区的考生在进入普通考场前要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前摘掉口罩放置在考生物品存放处,入场就座后可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如有佩戴需要,可向监考员申领考场使用口罩,每场考试结束后要将考场使用口罩放置在座位上,不得带出考场,考生自备口罩不得带入考场。中高风险地区、备用隔离考场的考生要全程佩戴口罩。
所有考生、监考员和工作人员必须随时做好手卫生。考生散场时要按监考员的指令有序离场,保持人员间距。考点可安排各考场错峰离场。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耽搁的时间,可补齐
为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今年我省建立了由卫生健康、教育、招生考试、疾控和医疗机构等部门组成的高考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高考各环节防疫工作,负责高考期间涉疫突发事件处置。
考中,若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由考点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个案研判,具备继续完成考试条件的考生,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考生从普通考场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未出考点)所耽误的时间,经省招生办批准予以补齐。
相关资讯
中高考后的狂欢季,请收好这份健康安全防护指南
请记住,若发生性行为,全程、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是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有效手段。保证对方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再交往,是“我珍惜你,也珍惜自己”的相互体面!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